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团队"乞丐"在工作中常常因"利"而动、随"心"而变、借"由"推脱、以"混"代干。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责任感不足引致取向偏离,定位错误引致身份不明,个人至上引致行为自私,格局有限引致认知肤浅。这就要求领导者应明晰权责,人人"有事";明确身份,人人"有责";科学奖惩,人人"有则";严肃考核,人人"有为"。 相似文献
4.
5.
一些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着较为严重、形式多样的"懒政""荒政"现象。这些"为官不为"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组织防卫思想所致,其目的就是为了逃避行为、避免责备和变革。从组织防卫视角来看,"为官不为"现象产生和盛行是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因此,"为官不为"问题的有效治理需要从社会角度、组织角度以及个人角度等方面入手。具体而言,要加强社会价值观的宣传与引导,加强思想、文化和制度建设,加强自我进步和榜样示范。 相似文献
6.
部分基层干部在工作过程中面对问题、不足,往往不是仗义执言,而是沉默不语。这既源于政府科层结构与顺从文化、上级权威和霸道做派,也在于人际关系和考核压力,以及干部自身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缺失。如此看到却不说、该说却不说,必然加剧事态恶化、放纵不良行为,而不说也不做、不说也不管的态度,更是暴露出个人怠慢岗位职责、担当意识不强的问题。想要根治基层干部的沉默寡言现象,就必须端正标准、缓解顾虑,明确边界、释放压力,完善规范、提升能力,强化保障、维护权益。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关键少数,抓实基层支部"。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端正政绩观,走出工作误区,下大力气抓好党建工作末端落实。思想建党要抓强。加强理论武装,牢固树立正确的党建方向,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关键少数"要抓实。以党委领导为主要对象,以"三会一课"为平台,以理论学习、组织生活、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采取上级党委派员督会、离退休老领导评会、同级纪检机关听会等"开门办会"的办法,促使党委领导真学、真批、真落实。制度 相似文献
8.
9.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公共政策的"短命"现象并不鲜见,并且在政策制定、政策执行诸环节都存在。从政策科学的角度看,"短命"的政策往往同政策的议题、制定、调整以及工具选择密切相关。其中,政策指向、民主协商、程序执行以及基层特殊的环境等要件是决定政策生命力的关键。有效克服政策"短命"现象,应注意改变"替民做主"的政策惯性,政策过程须同基层民众的生活方式相结合,创新政策工具等。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单位领导在管理期间,偏向于捏弄能力平平者、吃苦耐劳者、背景寻常者、敢于担当者。单位领导"捏软柿子"现象的滋生,与领导角色定位高高在上、对个体差异了解不够充分、考核评价方式发生异化及下属技能本领提升乏力有关。为矫正单位领导"捏软柿子"现象,需要强化领导示范表率作用,开启团队协作共治模式,规范业绩能力评价方式,激发下属自立自强潜能。 相似文献
16.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断取得成功的政治基础.近年来,基层党组织的数量、结构等都发生了变化,基层党组织的考评也随之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引入治理理论,改造传统考评方式,优化考评制度,使基层党组织继续焕发出新的活力,就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理论议题.一、治理理论在基层党组织考评中的适用性分析任何理论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作为一件舶来品,治理理论有其产生的基础和适用的范围.在将该理论引入我国基层党组织考评工作之前,必须对其在中国政党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在理论层面上论证其是否“服”中国的水土.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外在型的治理资源,数字技术嵌入基层治理的过程,暗藏着数字化技术与基层社会结构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数字技术凭借其工具性优势赋能基层治理时,也面临着来自基层社会的场域压力。基层治理结构的科层化、基层治理主体数字素养欠缺、基层治理方式的路径依赖等诱发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之间处于“试图接近但又无法融入”的悬浮化状态,消解了数字技术治理功能实现的支持机制,造成基层治理的数字技术“负能”后果。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数字治理结构、提升基层社会数字素养、革新数字治理方式等路径,将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融凝一体,助推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8.
基层调研存在惯性思维、惰性思维和形式主义、按图索骥、临阵磨枪现象。应对基层调研困境,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抓谋划虑长远;推动调研方法融合,抓载体强实效;统筹调研团队建设,建团队提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
为求迅速出成绩,部分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走马观花、勤于表面,或是"决心"全在嘴上的快板型干部,或是热衷搭"升迁快车"的快车型干部,或是善于拍照留痕的快门型干部。其之所以"快"错方向,正是在于急功近利之心引致行为投机、评价体系不严导致树立错误典范、机械考核制度加剧作秀之态、政绩观"跑偏"导致追逐虚假表象。为破除"三快"作风,应以行动为标准,树立正确榜样;引进第三方评估,实行精准考核;唯实不唯上,从上至下根除形式主义;倾听民众声音,鼓励群众参与监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