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徐旭水 《领导科学》2022,(10):128-131
基层协商的目的在于通过更为温和的方式提升政府政策的可接受度和精准力,使之更好地回应民众诉求而直击问题。根据协商问题提出方的不同,以及协商双方互动过程中的矛盾冲突程度,可以将基层协商模式划分为:政策供给—政策享受—温和模式、政策享受—政策供给—温和模式、政策享受—政策供给—激烈模式。通过分析这三种基层协商模式发现,基层协商模式的理想状态不应只关注于问题的顺畅解决,还需要对比不同模式下对问题能否有效解决的关切度、相关消耗、秩序主导者形象,力图在最大关切中避免内耗而有效维护基层管理机构权威,使其在民主协商中赢得更大信任和支持。同时,需要管理者提升民主协商素养,强化公共精神,畅通协商过程,提升协商参与效能。  相似文献   

2.
协同治理是地方政府突破"公共事务政府管理"局限,走出政策冲突困境的新思路,既是政策冲突治理的新探索,也是"公共事务公共治理"的现实选择和发展方向。本文通过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治理结构,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协同行动的集体决策机制与政策利益协调机制等途径,多元协同治理政策冲突。  相似文献   

3.
公共冲突与基层政府治理密切相关,不仅是推动基层政府治理创新的重要动力,而且是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鉴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群体性公共冲突事件频发的现状,文章主要探究了目前我国基层政府在群体性事件治理方面的症结,并提出了公共冲突视角下基层政府治理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转型过程中,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公共冲突,对社会的稳定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基层公务员直接和广大群众接触,在治理公共冲突中处在第一线,他们治理公共冲突的能力高低将直接决定冲突事件解决的效果。所以,本文认为目前公共冲突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增加了解决难度,其次基层公务员在治理公共冲突中的能力还有很多缺陷,因此,提高基层公务员治理公共冲突的能力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基层协商治理的领导核心,是基层协商治理的推动引导者、赋能保障者。但在一些基层治理实践中,还存在着党建有机融入基层治理体系的密度不够饱和、村级党组织的治理能力有待增强、村民自治力量有待提升等困境。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治理的"英林实践"具体表现为: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建搭台,构建"3+X"共治生态圈;吸纳社会力量,促进多元共治谋发展;协调各方参与,提升共建共治社区治理水平。"英林实践"启示基层党组织:要突出核心引领,把准基层协商治理发展总方向;要整合多元力量,使基层协商治理助塑乡村振兴共同体;要全程融入协商民主,使基层协商治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实现势能转化,使基层协商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6.
侯瑜 《管理与财富》2009,(7):182-182
随着我国“小政府,大社会”治理格局的逐步形成,非政府正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参与和协作力量。然而要实现公共危机的多元共治,必须正视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现实困境,通过政府和非政府双方的共同努力来提高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基层政府"层层加码"行为的逻辑是制度结构—风险收益—行为策略。在层层分包体系、向上级负责制、属地管理原则、负向强激励等制度结构的现实情境下,基层政府在政治风险和政治收益的博弈互动中会选择最优执行策略。基层政府的"层层加码"行为是在负向强激励强力介入、正向激励介入不明显的情况下出现的,一方面可以有效规避政治责任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基层政府工作压力和强度,是基层政府自利性行为选择。对此,可按照激励—反馈—监督路径健全和完善制度结构,通过正负向激励机制介入的平衡、对自下而上政策受众反馈的重视以及政策执行过程与结果监督的并重,有效治理基层政府"层层加码"现象。  相似文献   

8.
跨区域公共事件的特征决定了应该走地方政府合作治理的道路。事实上,我国地方政府合作治理跨区域公共危机事件的实践已经开始起步,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在跨区域公共危机合作治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县级政府是中央与基层、城镇与乡村、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如何应对复杂的行政生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是县级政府需要回应的一个重大问题。公共协商作为一种新的民主理论,将多方协商作为决策的基本形式,把与公共政策相关的利益群体吸纳到政府决策中来,通过自由平等的信息交流和协商辩论,形成政策共识,维护公共利益。公共协商为我们优化县级政府决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路径,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方向.作为地方政府公共危机处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估是对不同部门、地区和人员在地方政府公共危机处理中的行为与成绩进行评估.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处理绩效评估存在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偏差、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不健全、绩效评估体系不科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公共危机协同治理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已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包括政府、公民、社会组织在内的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系统,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存在着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困境、政府间协同困境、新媒体的协同功能不强等难题。破解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主体性困境,需要以复杂适应系统为视角,推动政社协同,优化政府间协同路径,充分发挥媒体的媒介协同功能,通过多元主体的非线性互动实现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系统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主体,但其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本文就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暴露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思路,以期对提升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水平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区域联动机制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又存在着网络舆情的国际化治理能力有待增强、应急管理体系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应急物资与运输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基层应急治理能力尚需加强等短板。要完善我国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区域联动机制,就要不断推进网络舆情战略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大力增强基层应急治理能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跨域公共危机治理是我国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进程中政府创新治理模式的重要议题,能否有效解决跨域公共危机治理中存在的碎片化问题成为突破跨域公共危机治理困境的关键问题。在整体性治理的框架视角下,大数据以其强有力的技术驱动构建起思维整合、多元参与、协调互动、动态连续、高效平衡的治理体系,成为推动政府治理生态变革和形塑危机治理培养模式的重要力量,可为有效破解跨域公共危机碎片化治理难题提供全新理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公共危机的频发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公共事务的管理者,NGO作为代表公民意志的社会公益性组织,在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协助政府调动分散社会力量,快速有效地应对危机,充分发挥"第三种力量"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NGO参与的困境,提出完善NGO在参与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对策,提高公共危机的治理能力,使其更高效地应对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16.
近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民主观念的进步,公共管理范式开始由统治向治理进行转变,多元的、参与的和合作的公共治理模式逐渐备受各国政府推崇。公共治理理论要求抛弃传统公共管理的垄断和强制特征,重视民众与社会力量的参与机制,强调政府、企业、团体和个人的共同作用,建立一种多元的、民主的和平等的合作关系。直面民众的基层领导是党委与政府形象的代言人,其素质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与治理效能。通过民众的参与来选举基层领导是提升公共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性步骤。本文  相似文献   

17.
公共危机协同动员可以增强危机动员的合法性与公众的认同度,并明确政府与社会在危机治理中的角色和权责定位,有利于提高危机动员的透明度和有效性。从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行的现状、"大政府小社会"的体制和国情,以及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理论等角度考量,实现以政府为主导、政治动员与社会动员协同互动的危机协同动员是完全必要且可行的。公共危机协同动员模式的构建,应以形成互动的、可持续的危机治理和危机动员理念为基础,并通过危机协同动员权责关系的重塑与协同治理机制的塑造,以及对动员监督考评工作的加强,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以调动更广泛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对公共危机进行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8.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府际协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府际协作直接影响了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绩效。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府际协作一直被现有研究所忽视。府际协作表现为主动型、"搭便车"型、"顺从"型和被动型,协作要素包括信息流、任务流和资源流。府际协作的运行体系能否有效运转,取决于能否构建良好的协作环境、完善的协作框架和协调的协作行为。  相似文献   

19.
在重大危机之下,地方政府呈现出不同的治理面孔,这是由不同治理情景中政府不同行动力所塑造的,而政府行动力与其面临的治理压力、治理能力相关。通过构建“压力—能力—行动力”分析框架,对治理模式进行类型学分析,可以总结出重大危机下的四种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即外压模式、内控模式、借力模式及动员模式。各治理模式在组织形态、治理方式、运行逻辑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重大危机下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又处于演进过程中,呈现出调适性治理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做好公共危机的防范、预测与监控,提升政府、社会、公民应对化解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是政府必须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责。本文重点概括归纳出当前我国社会公共危机的现象与特征,并就政府管理过程中危机意识、治理能力、信息沟通、社会危机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及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