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从经济赶超到“赶超后”:一个原创性概念的提出可以说,在后发展国家为实现经济赶超的实践中,日本不失为一个典型的成功范例,并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经济绩效。然而,就在日本为自己所取得了巨大成就而欢心鼓舞的时候,其经济的发展又令人百思不解地陷入了停滞。起初,人们还以为这“只不过在经历一种暂时的周期性衰退”而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经济仍然无法摆脱无增长的徘徊状态。被称为“失去的十年”。对日本经济大起大落的现实,学术界也表现出了一种茫然和无奈,甚至有学者把日本的这种现象称为“世纪之谜”,并将其归咎于某种“…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经济发展与金融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日本学刊》2006,(6):94-104
金融制度主要分为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两种类型。后发展国家日本实行的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制度,这一制度安排对于有效配置稀缺金融资源、促进战后日本工业化赶超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日本由后发展经济向工业化经济转变的完成,其金融制度也面临着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的问题。因为在经济赶超阶段有发达国家为样板,政府在制定引导经济符合政府战略意图的特定政策方面,拥有信息上的比较优势。通过对金融业的一系列管制,使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制度能够比市场更高效率地配置金融资源。而在实现经济赶超后,政府虽然逐渐丧失了这种比较信息优势,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拥有更高的效率,由此引致日本金融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赶超后"现象: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平 《日本学刊》2004,(1):57-73
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 ,日本经济一直陷于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目前日本经济所面临的问题是在实现经济赶超的过程中积累而成的。赶超经济既可以促进后发展国家工业经济的生成和发展 ,也可以为其工业经济的未来发展留下许多难解的“两难”问题。笔者将这些问题称为“赶超后”现象。加强对“赶超后”现象的研究 ,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电子工业创新之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季 《日本研究》2010,(1):87-91
战后日本电子工业在短短十余年间便从技术劣势的地位赶超了美国,主宰了世界电子工业市场,其赶超式创新道路值得我国借鉴.本文通过对战后日本所面临的日美间新的政治关系以及日本本土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企业情况的翔实分析和探讨,揭示了战后日本快速成为主要的民用电子消费品生产国的原因,从全新的视角阐释了战后日本电子工业的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5.
俞伯灵 《浙江学刊》2005,(6):175-179
随着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加速,文化经济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文化经济就是以文化为基础的经济"的论断,阐述了文化经济的本质属性及生产、消费的特点,认为大力发展文化经济既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实施赶超战略的立足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一个属于后发展类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在战后经济发展中,形成了一种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日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大特点是政府主导型。首先,日本政府根据经济技术落后于欧美的现实,采取了“生产至上”、“经济增长第一”的路线,以达到赶超欧美国家的目标;其次,根据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以及国际经济自由化的趋势,采取了“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发展战略,以此作为赶超目标的手段。为了保证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稳定,日本政府充分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从未把经济发展推诿给市场价格机制的自发力量。濑户内海经济带的振兴与…  相似文献   

7.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就业问题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高速增长和现代化过程中如何有效解决就业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赶超”国家所面临的一大课题。从世界范围来看,战后日本由于成功地实现了低失业率的高经济增长而备受世界各国的称道与瞩目。日本1956一1973年间经济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而完全失业率平均仅为1.14%,其中失业率最低的年份仅为0.8%。①由于中日两国存有诸多方面的可比性,尤其当时日本曾经历了由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及由不发达市场经济向发达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故研究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就业问题,当前对我国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劳动力…  相似文献   

8.
论日本规制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经济体制相异于欧美经济体制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规制多而且规制力度较强。日本的这种规制型经济体制的形成适应了战后日本赶超欧美发达国家经济的需要,由政府对民间的经济活动作出积极性的规制,使有限的人、财、物资源能够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对日本实现经济赶超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日本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进入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长期经济萧条,曾经在高速增长时期取得良好经济绩效的日本规制型体制,其弊端日益凸现出来,成为制约日本经济活力的主要因素。为此,日本的规制制度面临着改革。然而,这场改革如何进行,它…  相似文献   

9.
研究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对把握今天日本经济发展与走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后发国家在发展模式选择上的优势出发,认为战后日本赶超色彩浓厚的发展模式与日本最大限度地利用后发优势有其重要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战后的日本经济以 70年代中期为界大致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半期是日本由后发展经济向工业化经济过渡的转变时期 ,这一时期经济技术环境基本稳定 ,日本经济体制对经济赶超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后半期是日本完成了由后发展经济向工业化经济的转变 ,进入工业化经济的成熟期。这一时期经济技术环境波动较大 ,日本经济体制表现出不能灵活应对的僵化性特征 ,这是因为对特定环境能够过度适应的体制 ,通常都具有面对环境变化而反应迟缓的缺陷1 。但是 ,这种缺陷却使日本经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饱受了“失去的十年”之苦。这表明 ,过去无论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