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自信是历史主体对民族、国家、政党历史的信心和信念。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是基于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史和新中国史生成的自信,历史积累是历史自信生成的客观基础。历史自觉是指历史主体的觉悟和认知,包括对历史地位、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的清晰认识和把握,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生成的认知基础。历史自信是在历史比较中生成的,基于大历史观,将历史置于纵深历史长河和宽广历史空间进行评价,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生成的方法论基础。历史主动是历史自信的实践转化,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掌握历史主动权,进一步创造历史、书写历史,有利于强化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在天人关系、历史本质、历史动力、历史发展形式、历史发展进程、人的历史地位和君民关系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思想范畴和命题,蕴涵着浓厚的历史意识和鲜明的人文精神。先秦是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建立时期,两汉到隋唐是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展开和深化时期,从两宋到明清是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新发展和总结时期,并呈现某些转型的动向。从天人关系的范畴或视域来考察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强调心性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凸显道德理性的历史认知价值取向,是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主流和精神所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从来认为,人的社会和社会的人是实践的和历史的统一。一方面,人是现实、社会和历史的人,另一方面,现实、社会和历史是人的现实、社会和历史。因此,就象要正确地研究人不能脱离社会和历史一样,研究社会和历史,也绝对离不开人。历史唯物主义是正确反映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没有将人同社会历史割裂开来研究其中一个方面,没有离开社会历史的主体和有机要素建造社会历史的理论关系。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  相似文献   

4.
纪念符号源于纪念实践,纪念符号是在纪念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借助各类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活动,构建出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符号,主要分为重要人物符号、重要时间符号、重要空间符号等。这些纪念符号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形象资源,在保存历史记忆、彰显历史成就、推进历史教育、弘扬历史精神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功能,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尊重历史、铭记历史、学习历史、传承历史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5.
历史是有规律的历史,其前进发展遵循着特定的历史逻辑。在历史潮流中把握历史脉络,追寻历史规律,提升历史自觉,推动历史前进,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善于把握规律、按规律实践的无产阶级政党,自成立以来就重视对历史规律的探索和遵循,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不断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走历史必由之路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坚持和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三大规律”的基本论断,也基于新的历史方位、历史使命和历史实践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更进一步提升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历史发展、创造历史奇迹的自觉和自信。  相似文献   

6.
历史主动精神是指历史主体立足于所处的历史方位,在分析历史规律、研判时代大势、凝聚主体力量的基础上,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牢牢抓住历史发展主动权的自觉意识和精神特质。毛泽东以其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带领中国人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面貌。毛泽东的历史主动精神主要体现在总结历史经验、遵循客观规律,深化历史认知、坚定历史自信,紧抓有利条件、把握历史机遇,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等方面。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当前,在“两个大局”交织的形势下,研究和学习毛泽东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特点,可以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赢得历史主动,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沙健孙 《中华魂》2013,(23):12-14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于广大的党员和党的干部来说,学习党的历史,尤为重要。学习、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是一种解释和观察 ,通过主体对世界与时间的观察来解释历史。只有在世界和时间里才能发生历史 ,历史只能存在于世界和时间的多维发展之中。世界、时间、历史都是存在的现象 ,而全部的历史就是要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清理世界、时间、历史三者的关系和概念 ,在“三个世界”理论基础上分析了“三个时间”、“三个历史”的向度。世界、时间、历史的统一构建最终形成了历史学的发展 ,形成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历史向着“专题化”的世界历史方向演历。  相似文献   

9.
坚定历史自信是一种正向健康的精神坐标与政治品格。而唯物史观、科学的党史观、尊崇历史的中华传统历史观是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成就是坚定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是坚定历史自信的重要源泉和实践自觉;一系列具体精神形态的集合体为我们党坚定历史自信提供了精神滋养。坚定历史自信有着深层次意蕴,能够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激发历史主动精神、锚定历史主题、增强历史认同。坚定历史自信的路径主要包括不断争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大胜利,进而巩固和筑牢坚定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坚持发扬“三个务必”的作风以巩固坚定历史自信的根本目的、作风保障和动力支撑;坚持完善和落实党史学习常态化机制,为坚定历史自信筑牢正确的党史观。  相似文献   

10.
重大历史事件的提出源于国家文艺创作政策,是重大历史题材的内核。从历史文献学的视角来看,重大历史事件的文献形态表现为本源事件、衍生事件和文本事件。重大历史事件的衍生特征主要体现为本源事件的内容选择性、视角多样性、衍生多态性和历史叙事的结构层次性。重大历史事件具有文献能产性,其根本动力来源于历史主体的社会认可需要、纪念活动的客观物证需要和文艺创作的传奇叙事需要。  相似文献   

11.
历史真实是我们在观照历史、进行历史题材的文艺创作时必要遇到的一个概念和问题。感于提法的笼统、认识的含混,本文拟对它以及它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分、联系作些辨析和探讨。一、历史真实的涵义之一:历史实事历史实事,即历史上真实存在和发生过的人和事。作为一种曾有的社会存在或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历史观是人们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华民族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的历史动力观、统一延续的历史走向观、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观、动态创新的历史过程观。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有之义,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是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渗透的行动指南,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要遵循“知、情、意”的生成逻辑,坚持唯物史观、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以强化中华民族历史认知,坚持丰富实践载体和强化历史教育以增强中华民族历史情感,坚持焕发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以增强中华民族历史自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历史、历史事实、历史学这三个历史学的基本范畴,作了具体而严格的界说,认为三个概念既有自身特殊的内涵,又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历史作为一种本体论的存在,是历史事实和历史学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作为历史认识直接客体的历史事实是一系列客观和主观状态所决定的一种过程,是历史、历史事实及其知识形态的内在统一的辩证结构。作为知识形态的历史学是历史认识主体特别是历史学家对历史和历史事实的反映、抽象和概括。由于历史认识主体自身需要和其所反映的历史实在本身的性质不同,历史学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对于历史主体行动的向导意义也有所不同,因而在其内部关系上可作出多侧面、多层次划分。历史哲学居于历史学的最高层面,以确立历史演化一般法则和提出理论模式为目的,它涉及历史过程和历史认识两大领域,关联历史学和哲学两大学科,其内蕴是相当丰富的。  相似文献   

14.
文学和历史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文学中的历史维度有两层含义,狭义的历史维度要求文学中描写的历史必须和历史一致,追求一种"实录"精神;广义的文学历史维度要求文学的内容具有一种历史理性、历史精神,允许作家虚构,用艺术典型化的方法反映历史内容。历史内容进入文学作品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历史的艺术化,历史的理性,美学的和历史的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一个真正体验的人 ,爱着自己的生命 ,爱着行动本身 ,可称为一种历史的状态 ,这样的人经常经历着一种“无历史的瞬间” ,一颗无外在目的的任性的、自由的心灵 ,往往发挥了主体最大的能量而创造出历史和个人的伟大事业。在对历史的态度中 ,“纪念”的历史忽略了历史的客观真实 ,“批判”的历史不可能摆脱历史的内在继承 ,纪念的历史、批判的历史在价值意义上都无法与体验的历史相比。人文学科是需要体验的学科 ,只有体验历史 ,才能学习历史、充实灵魂和创造历史 ,而只有真诚的人才能成为历史的真正接受者、继承者和创造者。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必须以人文学科为底蕴 ,一旦沦落为“无情”便会将人类推向毁灭 ;同理 ,教育必须培养对人类文明史有“情”的学习者和继承者 ,无历史体验的教育便是无教育 ,教育对创造历史的作用更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价值观教育功能。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培养、历史眼光的树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历史教育在价值观培育方面存在不足,应通过突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和引领地位、改革创新高校历史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将历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  相似文献   

17.
兰克排除解释性的事实,把历史仅限于政治事件。罗宾逊则认为历史知识不论是解释性或描述性都是根据一切可靠知识的准则建立起来的。比尔德的早期观点认为非解释性历史的毛病在于它关于事实陈述的狭隘概念,主张扩大事实陈述的概念,要求历史家承认他可以而且应该对事情如何发生把为什么这样发生作出解释,而这些解释仍是客观的,容许客观验证的。比尔德的后期观点则认为解释是不能受到和事实性陈述同类的检验,从而和罗宾逊一起进入科学程序的常规不再适用和历史家的价值观排除了科学客观性的领域。出尔德在后期开始将作为实在的历史和历史记录、历史知识、历史思想区别开来。历史家是从记录开始试图创造作为知识的历史。历史思想包括对记录事实和历史知识的选择、整理和解释;而这些是仅仅根据历史家头脑中的观念和目的进行的,因此不再有和事实陈述那样的一致性和客观性。出尔德混淆了历史解释的心理学和历史解释的逻辑。一个历史家在能够致力于历史综合以前很可能必须使自己和某些理论或某些道德信条结合起来,但这信奉的事实和他的历史真实性或可靠性或适切性并无关系。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哲学思想和毛泽东思想一样,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是同具体的历史条件、历史事件、历史文化紧密联系的,也是在历史上显示其功能和作用的。离开了历史的联系和历史的发展,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和评价毛泽东哲学思想。邓小平同志早在80年代初期针对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的问题,首先提出要写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本文拟根据小平同志提出的思路着重论述如何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初高中历史课程先后提出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方面历史课程核心素养,使整个中学阶段历史课程的育人体系得以贯通。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加强初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和系统性发展成为重点关注的话题。深入了解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结构设计和内容编排,分析其贯通与差异,对于更好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衔接,落实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历史经验,人类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历史记忆。于是历史书写就承担起了总结历史经验、保存历史记忆、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使命。历史书写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和社会现象。首先,历史书写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书写主题和书写方式,于是历史的不同阶段才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