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南朝宋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荀伯子《临川记》载:在临川城东的新城山(今抚州市第三小学一带)上有王羲之墨池。王羲之是晋朝的大书法家,传说中他的墨池遗迹,除临川的以外,浙江会稽、永嘉、湖北蕲水、山东临沂、江西庐山等地也有。不过,其中以浙江永嘉和江西临川的最为出名。浙江永嘉王羲之墨池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永嘉积谷山上有宋朝大书法家米芾所题的“墨池”二字,江西临川王羲之墨池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有宋朝大散文家曾巩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著——《墨池记》。  相似文献   

2.
古越诗选     
兰亭集诗王羲之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寥閴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作者介绍]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居会稽山阴(今绍兴市区)。曾作过右军参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也是诗文高手。他胸怀旷达,爱好自然山水,有爱国思想,为时人和后人所敬重。有辑本《王右军集》。  相似文献   

3.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俩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王徽之也是他的儿子。  相似文献   

4.
李渔年表     
明万历三十九年辛亥(公元1611),一岁(虚龄)。注:李渔生年,据自述年纪推算。兰溪敦睦堂《龙门李氏宗谱》(下简称《宗谱》)云生于万历三十八年庚戍。八月初七日生。注:月、日均用农历,下同。李渔生地,《宗谱》云“生斯长斯”,即浙江省兰溪县夏李村伊山头(今孟湖公社夏李大队)。李渔自称“虽浙籍,生于雉皋(今江苏如皋)”。李家祖先,唐时由福建长汀徙至浙江寿  相似文献   

5.
宋理宗绍定三年(公元1230年)胡三省1岁。四月初二日凌晨,《资治通鉴音注》的作者,杰出的爱国历史学家、训诂学家、地理学家胡三省,出生于浙江宁海县中胡村。胡三省,字身之,原名满孙,旧字景参,号梅涧先生。据现存《胡氏宗谱》记载,宁海中胡胡氏始祖胡琛,原籍豫章,唐乾宁间举进士,曾任五代后唐庄宗起居舍人。隐退后迁居浙江会稽。九世祖胡瓘再由会稽迁居宁海。至胡三省世居宁海已有十一世之久。《宁海县志》载:“宋胡朝奉三省墓在中胡本里。”胡三省的第四个儿子胡幼文所撰写的《胡身之  相似文献   

6.
绍兴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历史上的绍兴除现在所辑五县一区外,还包括今萧山、余姚等地,在这块土地上曾经诞生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名家。但对于绍兴书法史的研究,今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笔者所掌握的史料及其在书史上的影响,今录在绍兴历史上较有代表性的十大书法家于后,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一)王羲之书法自东汉末年成为艺术以来,至东晋一代,楷、行、草诸体渐趋成熟,成为书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时代,王羲之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后徙居会稽山阴,官至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  相似文献   

7.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晋时山东琅琊(今临沂)人。历任会稽内史、右将军,所以又称他为“王右军”。他于兰亭聚会后两年之永和十一年(355年)“称病去郡”,①“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②他住过会稽,“徙居剡县(今嵊县)之金庭”。③关于他的墓地,至今持论不一。《嵊县志》记载:墓在古剡之金庭;《诸暨  相似文献   

8.
唐代越州(秦汉以来称会稽郡)在前期领有今绍兴、宁波两地区,至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由于明州的建立,越州辖区缩小,仅领山阴、会稽、诸暨、上虞,郯城、永兴(萧山)、余姚七县。但越州是浙江东道(领有越、衢、婺、温、台、明、处七州)之治,乃江南重镇,其经济地位冠于浙江。唐朝中期以后,越州已成为关系着全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代,是文学艺术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是这时期文学艺术上的代表作之一.一、《兰亭序》的背景及其艺术价值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是那个时代的骄子.他创造性地发展了我国的书法艺术,《兰亭序》是王羲之撰拟并书写的一篇文稿,内容是记叙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他和友人司徒谢安、右司马孙绰及其子凝、微、操等四十二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于会稽山阴(浙江绍兴)之兰亭,举行祓禊活动的事迹.置身“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享受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大好春光,王羲之陶醉了.“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他“游目聘怀”.于是,死生大事这一魏晋时期的热门话题,便又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到人“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的得意忘形,又想到了“情随事迁”时“感慨系之”的惆怅,以及对“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的困惑,尤其是古人对人生短暂、生死无常的的痛惜,提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这一观点,指出应发奋有为.这是他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这一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和“一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忘作”这一社会属性的辩证关系,也是经历了对汉末以来长期离乱之苦的社会出现的人生无常,及时行乐,消极无为的思潮的批判.从他对昔人兴感之文的观  相似文献   

10.
《入蜀记》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部日记体游记。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陆游入蜀就任夔州通判,夏闰五月十八日自山阴(今浙江绍兴)起程,经萧山,渡钱塘江至临安(今浙江杭州),过临平,取道江南运河,一路过秀州(今浙江嘉兴)、平江(今江苏苏州)、无锡、常州、丹阳,至镇江始泛舟入长江,溯江而上,十月二十七日至夔州,凡一百六十日。陆游把每天登山临水,探古访友的事记录下来,总编为《入蜀记》,共六卷,载《谓南文集》卷四十三至四十八,另有《丛书集成》本。陆游的儿子  相似文献   

11.
东晋书圣王羲之,世称“王右军”。但王右军之“右军”,文献记载不一。一云“右军将军”,一云“右将军”,今多从《晋书》作“右军将军”。通过分析唐修《晋书》以前各类文献对王羲之官职的记载,结合东晋的品秩,纵观王羲之一生仕历,认为王羲之任的是“右将军”而不是“右军将军”,右将军会稽内史也不同于一般的郡守。  相似文献   

12.
在古籍中经常出现“淮海”一词。作为一个地域概念,“淮海”原是泛指长江中下游,主要还是指江南;宋以后,“淮海”也还泛指长江中下游,但主要是指江北;明清两代,“淮海”为苏北里下河一带;近代,“淮海区”则更向北移动,即洪泽湖及其以北的徐淮地区。“淮海”,最早见于萧世怡的《淮海乱离志》,该书记载南朝梁末侯景举兵叛变,攻破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太清三年(公元549年)攻下台城(宫城),又分兵破广陵(今江苏扬州),吴郡(今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据“乱离”范围看,南北朝时期“淮海”是指长江下游、淮河与东海之间的广大地区,主要部分在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诗中有句云:“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彭蠡”,今江西省鄱阳湖。孟浩然诗中说的“淮海途将半”仍是指长江下游,主要又指江南。  相似文献   

13.
王冕是我国元代卓越的画家和杰出的诗人。他在北游燕都后,隐居九里山,辟地为园,在此度过晚年,进行了大量的诗画创作。"九里山"究竟在何处?历来说法不一。社会科学院编的《中国文学史》云:"晚年避居会稽(今浙江绍兴)九里山。"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文库.历代诗歌选》  相似文献   

14.
"会稽"新释     
会稽之名 ,出自“禹会”传说 ,但地望所系 ,异说纷纭 ,均因夏代疆域范围和“越为禹后”传统思维定势所束缚。考之“会稽”古音 ,愚以为即“余”的复音缓读 ,会稽即余 ,会稽山即余 (涂 )山 ,余是夷的对音 ,越是夷的假借 ,“夷”为越族的古称 ,东南沿海为夷民族早期生息之地。越夷同源 ,禹越一体。“禹会”实为钱江南北两支夷 (越 )部族在“余”地的会战 ,地望在今绍兴与萧山两地之间。夷族北迁 ,入主中原 ,后又流散 ,“余”(会稽 )地名随之带往新地。所以“会稽”当源于浙江。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今年六月份,我走访了山东省巨野县大义乡的刘围子村(原名晁道口),嘉祥县纸坊镇的焦城村、王堌堆乡的土山桥村,以及荷泽市南郊的晁八寨,调查了有关晁补之的资料,并参观了位于嘉祥县钓鱼山下的晁氏先茔,在调查中,我几经周折,搜集到了《晁氏宗谱》第一卷及《陆安支谱》。在《晁氏宗谱》第一卷中,载有历代文人名士题写的赞文。遍览各家文集,诸赞文均不见录,今从《晁氏宗谱》中搜集迻录,以资研究参考之用。为了阅读方便,对原文谨加标点。 错公赞 中州文献,遗绪可徵。稽古力学,进退持衡。五曹铨总,四司协寅。伊皋比德,周召堪伦。 董仲舒题 [案]错公:指晁错(公元前200——前154年)。汉颍川人,官至御史大夫。《史记》、《汉书》均有传。  相似文献   

16.
严忌(前?——前105年)西汉辞赋家。本姓庄,东汉时因避明帝刘庄的名讳,改姓严。会稽吴(今江苏吴县)人。一说由拳(今浙江嘉兴)人。曾是吴王刘濞的文学侍从,以文辩著名。刘濞阴谋叛乱,谏而不从,遂离开吴国,后改投梁孝王刘武门下,颇得梁孝王厚遇,世称严夫子,著有辞赋二十四篇,今仅存《哀时命》一篇,为哀伤屈原、寄寓自己怀才不遇。形式模拟《楚辞》,语言较朴实。见于《楚辞章句》一书。  相似文献   

17.
章学诚的古文献学思想和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自幼即对举子业不感兴趣,塾课之余取子史等书博览,孜孜不倦。后游学朱筠门下,得以阅读其丰富的藏书,并与名流讨论讲贯,学识日富。著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方志略例》、《湖北通志》检存稿、《文集》、《已卯剳记》、《丙辰剳记》、《知非日札》、《阅书随剳》等,拟作《史籍考》未就。后人编有《章氏遗书》。《文史通义》是一部讲古今学术宗旨、源流及古籍目录体例的书,章华绂序说:“其中倡  相似文献   

18.
绍兴府是明代浙江布政使司所辖的十一府之一。辖山阴(府治)。会稽(府冶)。萧山、诸暨、余姚、上虞、嵊县、新昌八县。其地以平原沃野为主,带山傍海,温暖湿润,自然条件优越。它是浙江十一府中开发最早的地区。本文拟对明初朱元璋洪武时期(1368-1398年)绍兴府在籍人口的消长情况作一粗浅的探讨,并  相似文献   

19.
佛光和佛灯     
353年的3月3日上午,春风杨柳,气象宜人。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个朋友,在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修禊”雅集。那天的王羲之也小酌了几杯酒,在浅醉之际为朋友们的诗写了序文手稿。序中叙述了兰亭周围的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写了好景不长,生死无定的感慨。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个字,是和篇难得的美文。  相似文献   

20.
关于唐末浙东农民起义领袖裘甫(仇甫)之籍贯,五代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懿宗纪》未载,唐代裴庭裕撰《东观奏记》(卷下)作“越人仇甫”,北宋欧阳修等撰《新唐书·懿宗纪》则作“浙东人仇甫”,因此,后人便以为裘甫之籍贯乃“越”或“浙东”,如《浙江人物简志》(上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称之为“浙东人”等,然笔者以为“越”、“浙东”仅是裘甫于起义前后之活动区域, 而非籍贯。因为“越人”即“越州人”,唐越州共领会稽(州治)、山阴(州治)、诸暨、余姚、剡县、上虞,萧山七县,裘甫不可能籍属越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