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武汉大学宗教学系主办的“基督宗教与当今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5月 2 8~ 30日在武汉大学举行 ,来自美国天主教大学、美国圣若望大学、国际天主教哲学研究会、美国精神心理研究所 ,香港道风山基督教丛林、香港浸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共中央统战部等大学、重要学术研究机构以及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 4 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主要就“基督宗教与时代变迁”、“当代基督宗教伦理”、“宗教比较与宗教对话”、“宗教与文化”、“宗教本质与意义”等一系列基督宗教的当代…  相似文献   

2.
一提到宗教,往往就简单地说它是“人民的鸦片”,信教是愚蠢的行为。可是,打开中外历史一看,多次农民运动都打着宗教的旗帜,那些杰出的农民领袖用宗教去组织革命队伍,宣传革命主张,领导革命农民演出了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的戏剧,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对于这种宗教,即农民战争中的“神学异端”,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如何评价呢?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无神论学术讨论会上,是引起激烈争论的一个问题。弄清这一问题,对于研究历史、哲学史、农民战争史、农民革命思想史以及宗教史、无神论史、民  相似文献   

3.
雨果是 19世纪法国文坛的浪漫主义领袖 ,他用浪漫主义手笔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一个宗教的叛逆者———副主教弗罗洛 ;霍桑是 19世纪美国文坛的著名作家 ,也采用浪漫主义手法的他在《红字》中雕琢了一个宗教的妥协者———牧师丁梅斯代尔。两位基督教“僧侣”皆因欲而死且多遭评论界指责。探究他们命运背后的宗教蕴蓄和作者的人生理念有助于查明他们的死因 ,发现问题的实质 ,从而更好地理解两部巨作文字里流淌的弦音。  相似文献   

4.
1998年,我集40年外事旅游生涯写成《游目骋怀》一书,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不少领导、朋友纷纷来函来电祝贺。远在美国的常践麟,江南的陈绪武兴奋地说:“你这本书最有价值的是赵朴初题写的书名。”因此,他们希望我再写写我与赵朴初这位世界文化大师的交谊。 朴老是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他虽近“松鹤之年”,但人们依然为他的“圆寂”悲恸不已。 由于多年从事外事旅游接待工作,我从50年代开始就与朴老有过工作接触。那时,他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和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副主席等多种身份,经常陪同日本佛教界知名人士和日本佛教代表团,来山西朝拜日本佛教净土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而伦理,从“伦理”而结构,这是当代中国宗教研究范式的三段式演进。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应当把宗教置于国家与社会的架构之中,是宗教的社会学研究与社会学的宗教研究的结合。传统中国的一个重要历史特征为世俗权力与精神权利的模糊界限与紧张关系,具体表现为中国古代的公共崇拜与私人信仰的彼此渗透。为此,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首先是要研究宗教所镶嵌在其中的社会关系和政教关系,以能深入中国宗教、信仰的内在脉络。  相似文献   

6.
一提到宗教,往往就简单地说它是“人民的鸦片”,信教是愚蠢的行为。可是,打开中外历史一看,多次农民运动都打着宗教的旗帜,那些杰出的农民领袖用宗教去组织革命队伍,宣传革命主张,领导革命农民演出了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的戏剧,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对于这种宗教,即农民战争中的“神学异端”,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如何评价呢?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无神论学术讨论会上,是引起激烈争论的一个问题。弄清这一问题,对于研究历史、哲学史、农民战争史、农民革命思想史以及宗教史、无神论史、民间文学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仅就宗教在农民战争中的作用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1967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罗伯特·贝拉发表了一篇题为“国民宗教在美国”的文章,声称“在美国,实际上还同时存在着一种与各种教会显然不同的、发达的并且相当机构化的国民宗教”。这篇文章立即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国民宗教”一词不仅使新闻媒介为之张扬,出版界为之兴奋,也使学术界为之分裂,一些学者著书撰文,进一步阐述美国的国民宗教;也有不少学者对此持批评态度,并对国民宗教的存在提出质疑,从而形成了一场辩论,直到今天这场辩论的势头还没有减弱的迹象。本文试就这场辩论作一扼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宗教:“伽利略案件”剖析张增一自从19世纪下半叶两位美国学者约翰·德拉坡和安德鲁·怀特的两部巨著问世以来,一提起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人们自然联想到宗教迫害科学的许多事例,想起上述两位学者关于科学与宗教“冲突”和“战争”的论断。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2004年8月,正是雅典奥运会给全世界的人们带来无限欢乐的时节,但是,奥运停战的阳光并没有照到伊拉克的角落,千年圣城纳杰夫淹没于枪林弹雨之中,面临被彻底摧毁的危险。这一次,让驻伊美军大动干戈的,还是那个年轻气盛的什叶派宗教领袖萨德尔。伊拉克战争结束后,萨德尔在伊政坛迅速崛起。他凭借其父亲曾是什叶派宗教领袖的影响力和他本人的感召力,迅速凝聚了数百万的支持者,并于2003年7月组建了一支3 000多人的武装“迈赫迪军”,不时对美英联军进行打击,成为伊境内主要反美武装之一。今年初以来,萨德尔领导的“迈赫迪军”与美英联军在纳西里耶…  相似文献   

10.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与哲学、科学、文化、艺术、法律、伦理、道德等有密切关系。它的分布、发展与传播等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可以成为一种特殊的人地关系。目前,国内外对宗教地理学的研究尚不如其它部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今姑且将我们的一些认识略陈如下,以求教于同仁。 一、宗教地理学简史 宗教信仰相同的信徒互相凝聚为社会力量,在空间上有自己的集合地址,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美国的David E·Sopher的论文“地理与宗教”和专著《宗教地理学》,德国的Panl Fick eler的《宗教地理的基本问题》,Herman Lanten sach的《朝鲜的宗教与景观》和Ernst Boersc hmann的《中国佛教与景观》,U.J.德伯里的《人文地理:文化社会与空间》中的第十一章,张文奎的《人文地理学概论》之一节等均对宗教地理学进行了一定的阐释。《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所列宗教地理之词条,李悦争论文“试论宗教与地理学”,王煦圣的“宗教地理之我见”等也有相应的阐述。D.E.索尔1967年专著《宗教地理学》和1931年论文“地理学与宗教”为宗教地理研究内容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索尔教授在专著中着重研究四方面问题:1.宗教体系以及特定宗教制度发展的环境背  相似文献   

11.
以教育舆情为视角,关注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是维护高校与社会稳定的需要。首先,在评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厘定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涵义。其次,以百度贴吧为例,在调研的基础上,将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分为4个类别,即:就业类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学习类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时政类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和情感、生活、娱乐类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最后指出,高校一方面应依托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提升高校稳定工作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应做好价值观引领与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队伍建设工作,并为优秀的大学生网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宗教与社会关系和谐论是关于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整体如何相适应、宗教与其他社会要素如何协调统一的观点和主张.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关系包括两方面:一是宗教作为社会子系统与社会主义社会整体的关系,二是宗教作为社会要素之一与其他社会要素的关系.宗教与社会关系和谐论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简称“适应论”,二是宗教与其他社会要素关系相协调,简称“协调论”.其中,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宗教与其他社会要素关系协调的基础和前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近30年来的宗教哲学之争及其学术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的30年是中国宗教哲学兀然崛起和高歌猛进的30年。这不仅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外部大环境,而且还直接得益于中国宗教哲学界的学术小环境,得益于中国宗教哲学界内部自由、宽松的学术气氛和百家争鸣的态势。近30来,中国宗教哲学领域的论争虽然比较频繁,但对中国宗教哲学研究真正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则主要是关于“宗教鸦片论”的“南北战争”、“儒教是否宗教”之争以及“全球宗教哲学的本体论”之争。我们应在对这三次宗教哲学之争作出具体考察的基础上,对其在中国当代宗教哲学发展史上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作比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美国现代著名存在主义神学家保罗·蒂里希不仅以创立“终极关怀”范畴而声名卓著 ,并且在宗教美学上也有不少见解独特的理论观点。他将美与艺术和宗教神学相联系 ,提出了艺术与美是“生活的深度”的见解 ,阐述了宗教与存在主义相统一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历史宗教地理学作为宗教学和历史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方法的更新,不仅会引起宗教学与历史地理学研究视域的转变,还可能激活学界对中国宗教“区域性”“民间性”的重新认识。过去,囿于文献的“碎片”与“零散”,导致历史宗教地理学研究的“整体性”意识尚不够突出,但在数字时代,这一困境将逐渐改变。借助数字人文工具LoGaRT,以运河神祠文献的抓取与地理分布可视化为个案,能够清晰呈现数字人文视野下历史宗教地理学研究的前景与趋势。从宗教生活走向数字云端,再从云端回归现实,不仅是当前历史宗教地理学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际宗教自由法》自1998年出台后,推动"国际宗教自由"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令世人遗憾的是,它提倡宗教自由、减少宗教迫害的美好愿望不但没有实现,反倒增加了更多有害的形式:宗教恐怖主义以及跨国恐怖主义。"宗教自由政策"之所以难有成效,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完全从美国的视角理解和看待"宗教自由"。2013年8月"信仰共同体倡议办公室"的成立,标志着美国不再专注于"宗教自由",而是强调与海外宗教领袖与团体的交往,以此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更有效的人道主义援助,促进包括宗教自由在内的多元主义和人权的发展。从"宗教自由"到"宗教接触",就整个美国国际宗教自由政策的发展历程而言,这不仅意味着人事上的变迁,更是奥巴马政府对于备受争议的国际宗教自由政策做出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自由主义的泛滥在宗教界的反弹就是宗教保守主义的崛起。由于具有更多的政治共性,宗教保守主义与共和党走向联合。宗教保守主义对冷战后美国外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强化了美国外交中的“使命”意识;强化了美国在反恐战争中正义与邪恶的二元论观;强化了布什政府新保守主义的外交理念;强化了美国人权外交中的宗教自由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与宗教精神二者虽然外在形式上存在差异,但是在“终极关怀”的信仰体系上具有天然的同质性,此即所谓“究天人之际”。这具体体现在以“神道设教”为典型形式的中国古代宗教、中国化佛教以及土生土长的道教等主要宗教所蕴含的“重人远神”的人文品格。  相似文献   

19.
按:西方有句谚语叫“你是什么,取决于你读了什么。”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伯恩斯在其代表作《领袖论》中,分析了阅读与领袖之间的关系:一是阅读一些政治思想家(如柏拉图、西塞罗、洛克等)的名著,对政治领袖的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20.
20 0 2年 1 0月 1 5日至 1 7日 ,由清华大学哲学系主办、美国基督教哲学家协会 ( American Societyof Christian Philosophers)协办的 2 0 0 2年度“中美哲学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共有来自中国和美国的1 8位学者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与会者围绕“道德、宗教与文化”这一主题发表了论文 ,并就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展开了深刻而热烈的讨论。一、中西宗教和哲学的比较跨文化的宗教和哲学的比较研究是本次论坛的一个主要内容。美国霍普学院 ( Hope College)的德洛利奥 ( Andrew J.Dell'Olio)教授认为 ,朱熹和托马斯·阿奎那在道德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