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福东 《百姓生活》2013,(6):59-59,58
1950年5月10日,在内战中溃败的国民党部队,从椭建东山县铜碎村掳走了147名壮丁,其中已婚者91人。一夜之间,近百女人失去丈夫开始“守活寡”2012年10月4日,台湾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回到故乡铜碎村祭祖,看到“寡妇村展览馆”内经国外代转的两岸通信后,他感慨:“这些是大时代的悲剧,我们希望这样的历史不要再发生。”  相似文献   

2.
2002年12月7日,台湾地区举行第三届台北、高雄“市长”暨第九届台北“市议员”、第六届高雄“市议员”的选举活动。从选举结果来看,台北“市长”候选人、国民党籍的原任“市长”马英九以873102张票获得连任,其得票率为64.11%;民进党籍的竞选者李应元以488811张票败北, 其得票率为35.89%;高雄“市长”候选人、民进党籍的原任“市长”谢长廷以386384张票获得连任,其得票率为50.04%;国民党籍的竞选者黄俊英以361546张票落选,差额仅为24838张,其得票率为46.82%。在台北市52席议员的选举中,以国民党、亲民党、新党为力量的  相似文献   

3.
台湾大选后,民进党终于如愿以偿上台执政,而在台湾执政50年的国民党不得不黯然下野。在乱纷纷新旧交替之际,陈水扁让国民党籍的唐飞担任“行政院长”组阁。此举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普遍关注。 从5月20日起,陈唐体制开始正式运作。陈唐的“蜜月”究竟能维持多久?人们都在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4.
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以国民党人马英九成功连任落幕,民进党大佬苏贞昌随即提议“修改‘台独’党纲”。民进党近年来在某种程度上逐渐调整“台独”党纲,呈现出走“中间化道路”的趋势,这既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大陆和国际局势发展的要求,“中间化道路”有利于民进党的壮大,也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维护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5.
正民进党当局为清算中国国民党党产,近来动静颇大。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反批:如果按照"不当党产条例"真要清算国民党财产,那么蒋介石时代从大陆运到台湾的黄金是不是也要一起算?一时间,国民党败退大陆前夕运抵台湾的黄金,再度引发外界关注。  相似文献   

6.
8月2日,备受台湾岛内各界关注,并被视为明年“总统”大选前哨战的花莲县长补选结果揭晓: 国民党、亲民党共同推选的前“行政院秘书长”谢深山以73710票当选,得票率为51.4%; 民进党提名人、凯达格兰学校副校长游盈隆仅获41 508票,得票数较上次选举还少6000多票,得票率仅为29%,跌破民进党选前声称稳得的30%的基本选票; 原为国民党籍的无党籍参选人、前花莲县长吴国栋获26205票,得票率为18.3%。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对日政策,为何从妥协退让转变为御侮抵抗?过去,对其外部原因论述比较充分,主要强调一个“逼”字,由于人民群众逼,中国共产党逼,日本帝国主义在逼,终于把国民党逼上了抗日的道路。这是事实,但不全面。国民党对日政策的转变,有其内在条件和主观因素。这是对其政策转变起决定作用的,是被逼抗日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8.
2000年,陈水扁在台湾的“总统”选举中获胜。陈水扁上台后,台湾的政治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行政系统不断调整;执政资源重新分配;民进党掌握了政权,实力有所增强;台联党在各种活动中和民进党密切配合,大搞台独活动;国民党经过改组,稳住了阵脚;亲民党成立后实力不容小觑;“台独”势力的活动更加猖獗。台湾政局的基本状况是“北蓝南绿”。  相似文献   

9.
台湾的政党制度在1986年3月开始的“政治革新”前实行的是国民党从大陆移植过去的“党国一体”的一党专政制度。“政治革新”后,形成了国民党居于主导地位的所谓的支配性一党体制,而由于台独分子挑起省籍矛盾、族群对立和国家认同分歧,造成了国民党的分裂和民进党的上台。在非统即独的意识形态之下,台湾的政党制度在经历了短暂的多党竞争之后又出现了朝两党制发展的曙光。  相似文献   

10.
虽九死其犹未悔──纪念闻一多李凌“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闻一多1946年7月15日,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斗士、西南联大教授闻一多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毛泽东写道:“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后,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投入了全面的抗日战争。可是,身为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的汪精卫却在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叛逃投敌,并于一九四〇年三月三十日,在沦陷区南京建立汉奸卖国政权——伪南京“国民政府”。这在国民党的历史上是一件极大的丑闻,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一次空前的叛国卖国事件。  相似文献   

12.
江丙坤,1932年12月16日出生於台湾南投农村,曾获日本东京大学研究院农业经济博士学位。2002年初,与同党籍人士王金平共同出任了“立法院”正、副院长。作为国民党智库“国家政策发展委员会”执行长,在“两岸三通”问题上,他主张调整“戒急用忍”政策,促进两岸尽快实现通航。台北,3月27日3月27日,即将率团赴大陆参访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召开记者会。江丙坤表示,这是自1949年以来国民党首次正式组团赴大陆参访。此次大陆之行,将是“缅怀之旅、经贸之旅”。在记者会上,国民党主席连战也就参访团此行意义作了说明。他表示,现在两岸关系非常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积极成果,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江西的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员,为两次大会的召开,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一、关于江西出席国民党“一大、二大”的代表人数江西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人数有三人、六人、九人之说。笔者认为,九人之说是可靠的。出席国民党“一大”的代表,当时议决每省  相似文献   

14.
徐永吕,1887年12月生于原平市沿沟村。1920年后,历任冯玉祥部旅长、师长,晋绥军三十三军军长,绥远省都统,河北省、山西省主席。“七·七”事变后,担任国民党陆军大学校长。1945年8月17日,时任国民党军令部部长的徐永昌飞往马尼拉,又飞日本,于9月2日晨出席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书签署仪式,代表中国政府签字并讲话。  相似文献   

15.
试论抗战前国民党对日政策的两次转变李加才旦纵观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对日政策,曾有过两次大的转变,这对后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以及中国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出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对此加以简略的分析。一、从不抵...  相似文献   

16.
两个重要因素 美国政府允许李登辉访美有两个重要因素。 一是与岛内的政局有关。明年春天台湾就要进行所谓“总统直选”,国民党必须早日提出候选人名单,时间很紧迫。李正是在候选人这件事情上遇到了困扰,内有林洋港等人竞争,外有民进党的凌历攻势和压力。国民党内外在这个问题上的斗争都在发展。此时此刻,李登辉自然需要美国政府的支持,以求在对外关系上有所“突破”,增加自己的竞选政治资本。更重要的是,美国政府担心,一旦李登辉不能作为候选人或将来落选,其  相似文献   

17.
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八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南京解放,蒋家王朝统治中国共二十二年。国民党政府建立后,随着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发展,国民党政府为适应其专制统治的需要,其中央政治制度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本文仅就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关系、国民政府主席职权的变化和政治统治权的变化以及执行机构的变化,分别加以论述。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初建时期蒋介石把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提出的“建国三时期”学说搬出来作为理论根  相似文献   

18.
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上台执政,打乱了台湾当局在香港的部署。原先准备接替郑安国来港出任台湾地方政府驻港代表的张良任,因身属国民党党员,已肯定被“换马”,驻港任命可说胎死腹中。 张原拟来港拉替郑安国 台湾消息人士指出,民进党将委派该党党员来港出任该职,处理港台关系。这令台湾政权驻港代表问题更加复杂。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办公室发言人表示,任何台湾机构人员来港,定要遵守“钱七条”规定,不得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 台湾消息人士表示,香港在台海两岸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无论台湾那一个政党上台执政,都不会派遣其他政党  相似文献   

19.
3月18日,中国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同时也宣告了国民党在台湾地区执政的结束。明眼人尽知,这一切都是披着台湾国民党主席外衣的李登辉多年苦心经营的结果。 3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说:“我们过去说过,现在仍然认为,台湾不管谁当权,我们都欢迎他来大陆谈,同时,我们也可以到台湾去。但是,对话谈判要有个基础,就是首先必须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在这个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 此时,回顾80年代两岸和谈的往事,足可以见到祖国大陆在解决问题上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是真诚的,一贯的。  相似文献   

20.
冯全普 《东方论坛》2006,5(2):101-106
“以德报怨”政策作为战后国民党政权对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蒋介石在1945年8月15日发表的胜利演说。国民党政权的对日“以德报怨”政策是非常宽大的,其希望拉拢日本的想法是明显的。战后初期中国事实上的分裂以及美苏支持的有限性迫使国民党政权对日本采取宽大政策,该政策亦使得国民党政权能够在战后初期取得日本军队的支持,顺利地实现对于日占区的接收工作。该政策的实施虽未能阻止国民党政府在内战中的失败,但为国民党政权在台开展对日关系积累了庞大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