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总结的学问     
有人说时下散文这种文体最火。在下以为,此言差矣。依我看,时下最火的文体应该是总结,不论大单位、小单位、机关、企业、上级、下级、哪个单位不写总结,而总结五花八门、形形色色,越写越多,越写越复杂,越写越讲”艺术”,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俗话说,术业有专攻,我想,如果让蒋子龙、王蒙、贾平凹、金庸、琼瑶、王朔、张承志、池莉这些大作家来写总结,未必能写好,弄不好会写得一塌糊涂,就像那句俗话所说的那样:马尾串豆腐,  相似文献   

2.
古时候的人们有个远大的目标--流芳百世,但那时候时光好像比较慢。"百世"也没多少改变。可如今再想"百世"就有点难,这个世界的变真的让人有点抗不住。所以便是泰斗也总有被说的余地。总把王朔和老舍放到一起说,是有点不公平。首先他们本质上就是不一样的;其次,这与王朔说金庸不同,这其中没有交锋,我们倒能听听王朔怎么说老舍,但只能猜猜老舍会怎样说王朔。  相似文献   

3.
正当过主持人,监制过电影,评论过美食,写过专栏,年过70后,香港作家蔡澜有了个新爱好,就是聊人生。他的《看得开,放得下,才是人生》不久前在内地出版。一气儿读下来,让人忘了暑气,郁闷全消。封面这样写道:顺其自然而想,随遇而安而活,知足常乐而过。的确,看开了,就不烦恼。金庸、黄霑、倪匡和蔡澜并称"香港四大才子"。金庸著武侠、黄霑作词曲、倪匡撰科幻、蔡澜写美食。四位先生之中,蔡澜好像是最不务正业的。写美食,不擅吃喝玩乐怎么行!金庸就说过:"论风流多艺我不如蔡澜,他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相似文献   

4.
一直在小地方生活,不了解王朔,也不了解北京人。读了王朔几篇骂名人的文章,一是不理解这么大的作家为什么突然准备长期骂人;二是对王朔那么随口拈来、人骨三分的语言感到惊奇。这几个月来北京工作,与北京人生活了一段时间,才突然醒悟──王朔是个北京人,他爱骂人,他骂得精彩,无非是表现了北京人的一般特征。 北京人像上海人一样,有大城市人那种优越感,从内心里看不起外地人。但是与上海人不同的是,北京人有“攻击性”。上海人瞧不起你,大不了偷偷小声说个“乡下人”、“小赤佬”。北京人可就不同了。你开的是外地牌子的车,即…  相似文献   

5.
徐小平 《21世纪》2008,(7):13-13
1988年,我在加拿大留学,不知怎么看到了王朔的一篇中篇小说,大概是一本文学杂志上的,叫《三T公司》,读完后我的感觉如同醍醐灌顶。八十年代是思想解放和思想禁锢交战较劲、思想解放步步为营、思想禁锢节节败退的年代。王朔的小说,至少这篇《三T公司》,于我如同黄河壶口瀑布之水,把我早就想要宣泄的对中国生活的感受宣泄得一泻千里,畅快淋漓,舒服极了。文学的价值,莫过于此。黄金时期的王朔,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旗手。  相似文献   

6.
金庸是武侠小说界的泰斗,他的创作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艺术高度,远非一般武侠小说作家所能比拟。他的作品代表了武侠小说的最高成就。要对武侠小说作出中肯的评价,就必须研究金庸的作品,否则就难免偏颇。很多人之所以把武侠小说说得一钱不值,就是由于没有阅读金庸的作品,至少是没有深入领会金庸作品而只凭读过三两部蹩脚武打小说作者所胡编乱造的蹩脚武打小说就急于发议论的缘故。事实上,金庸作品不仅具有严肃而深刻的主题,宏阔的历史文化背景,而且在结构、语言、叙事手法、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7.
《北方人》2007,(8)
美国耶鲁大学一位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上海对中国人的消费进行研究。实际上,他一开始是研究中国人的收入的。为什么他后来改为研究中国人的消费呢?他告诉我说,因为中国人的收入他怎么也搞不透。他举例说,一  相似文献   

8.
2008年,历时1年多的《龙的传人》大型电视"成龙弟子"选拔活动结束,一个叫做涂圣成的年轻男孩成了当晚的焦点,他不仅在比赛中拔得头筹,更得到了成龙的青睐。在随后的几年中,涂圣成和他的同门师兄弟们随成龙参加电影拍摄,出席各种慈善活动,而成龙也以他们每个人的专长量身打造,推出了一个亚洲第一功夫团体——新七小福。回忆起他的成长经历,涂圣成说道,他一生中最敬佩两个人,一个是他的父亲,另一个就是他师父成龙。  相似文献   

9.
王朔一向是以反传统的文化姿态出现的,但是深入考察王朔笔下的女性形象,不难发现其小说内部蕴含着丰富的神话原型,由此可见,一向以反传统的文化姿态出现的王朔不可能割断传统,那些照搬现代、后现代理论的批评无疑是对王朔的误读。另外,从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我们可以觉察到王朔创作中浸透着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传统男权意识对女性角色的价值规范和内在欲求,可以说在通过女性描写达到对人性的深入挖掘方面,王朔并没有完全冲破传统识见,而是在进一步重复陈旧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身外之物     
江仲 《社区》2003,(14):64-64
玩彩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却无法改变人生。 有个寓言说,古时一个农民捡到一块金砖,高兴得不知怎么才好,怎么用这块金砖呢?老婆说用来做个金簸箕好晒粮食,儿子说做根金鞭子好放牛,他呢?思来想去决定做一根金扁担,用来挑粪。一个人的人生是靠自己踏踏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外来的东西汹涌而至,特别是港台音乐、歌舞、电视、电影,一时充斥了我们的文艺舞台,把大陆原有的东西挤到一边,一些人思想上出现了相当混乱,各方面产生了不少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忧虑。 自然,对外来文化全盘接受和全盘否定都是不足取的。外来的东西势如狂澜,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严加区别谨慎待之。 去年10月我看到一篇文章《从毛泽东到四大天王》,不禁大吃一惊,该文把毛泽东的丰功伟绩、伟大思想,单纯看作偶像,把仅仅唱了几首流行歌曲,对社会谈不到什么贡献的港台歌星——四大天王同毛泽东相提并论,说当今青年人的心中偶像已从毛泽东  相似文献   

12.
王朔一向是以反传统的文化姿态出现的,但是深入考察王朔笔下的女性形象,不难发现其小说内部蕴含着丰富的神话原型,由此可见,一向以反传统的文化姿态出现的王朔不可能割断传统,那些照搬现代、后现代理论的批评无疑是对王朔的误读.另外,从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我们可以觉察到王朔创作中浸透着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传统男权意识对女性角色的价值规范和内在欲求,可以说在通过女性描写达到对人性的深入挖掘方面,王朔并没有完全冲破传统识见,而是在进一步重复陈旧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骆统     
骆统小时候,有一年闹饥荒,乡里的和逃难的人没粮食吃,饿得浑身无力。骆统见了,吃得也一天比一天少。姐姐见他总是难过的样子,就问他有什么心事。他说:"看到大家连糟糠都吃不上,我怎么能只顾自己吃饱呢?"姐姐说:"你为什么不跟我说,自己一个人吃苦呀!"于是,她拿出自家的粮食交给骆统,又告诉了母亲。母亲也夸儿子懂事。骆统把余粮分给了挨饿的人。  相似文献   

14.
喜欢《诗经》里的《木瓜》句子:“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便是那个时代最纯美的爱情,一个男孩爱上了一个女孩,海誓山盟是常有的,彼此站在村口,或者海滩.手牵着手,眼望着眼,依依惜别.快分手的时候,女孩给了男孩一个木瓜,这是很普通的礼物,男孩居然要用美玉来交换.并说美玉也不单是回报,只希望我能永永远远把你见到;女孩觉得过意不去,再见到的时候,给了男孩一个木桃,那男孩一见女孩如此美丽动人,便把上好的琼瑶给了她,还说给你琼瑶也不是为了回报,只希望你今后能把我记在脑海里.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再见女孩的时候,女孩打扮得更是楚楚动人,男孩心动了.这时候女孩交给他一块木李,男孩做梦都搂在自己怀里,于是把最好的美玉交到女孩手里,说我这也不是回报,只是希望你今后能记住我.  相似文献   

15.
《天龙八部》一书中人物众多,其中身为四大恶人之首的段延庆,金庸虽然对他着墨不多,但他的存在依旧十分吸人眼球。此人命途多舛,集善恶于一身,既狠辣凶残又兼具君子气度,是一位典型的圆形人物,其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里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它把一百八人的性格都写出来了。”这话虽有点夸张,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水浒传》的确是一部写人物写得较好的小说。《水浒传》人物为什么写得好?据《七修类稿》说,是施耐庵先把一百八个好汉的象,请人画出来,他每天对着画象揣摹,想象出他们的声音笑貌,据以来写的缘故。这话是不确实的。大概是从周密  相似文献   

17.
正心态:寻求内心的闲适"可以说《天龙八部》表达了我对人生的部分看法。我们中国人认为,虽然死不可避免,但生时应该过得好好的,应该去帮助别人,心平气和的,讲究中庸之道。"金庸先生这样说。正是这种人生观指导着金庸:万事不强求,能有所作为当然好,不能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寻求内心的闲适,要自己获得满足。金庸认为,人遏上困难时,愈轻松愈容易应付,愈紧张便愈难应付。"无论看书还是写书法,都会令  相似文献   

18.
朱立冬 《南都学坛》2007,27(6):60-62
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来看,王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基本上是一些没有女性主体真实自我生存价值与生命意志的能指符码,缺少应有的人性深度与复杂性。从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我们可以觉察到王朔创作中浸透着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传统男权意识对女性角色的价值规范和内在欲求。可以说在通过女性描写达到对人性的深入挖掘方面,王朔不但没有向前跨越一步,而是在进一步重复陈旧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成龙的新片《大兵小将》中,担任男主角的是韩国籍年轻演员吴承俊。相比诸多中国年轻男演员来说,吴承俊的名气、外形、演技,等等,并不占优势,而他被选中的原因,一是因为成龙爱提携新人,更重要的是,他是韩国籍,是韩国人。成龙坦言自己有韩国情结,成龙最落魄的一段日子,曾经在韩国生活过。后来无数次说起那段经历他都无限感慨,都会说同一句话:韩国对我很好。  相似文献   

20.
金庸在十八年间用十五部武侠小说为我们诠释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武侠嘉年华",《鹿鼎记》是金庸小说创作生涯的最后一部作品,主人公韦小宝的人物塑造可以说倾注了他的毕生心血,融入了他对"侠"的全新理解。与之前的陈家洛、郭靖、萧峰、袁承志、令狐冲、胡斐、杨过、张无忌等大侠的形象有所不同,韦小宝可谓一个另类,他凭借着一股无赖痞相混迹于江湖与皇宫,如鱼得水。韦小宝独特的处世之道使他从街头地痞到官拜"鹿鼎公",成为金庸笔下最精彩、最特立独行却也最平民化的"侠义之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