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开始进入信息文明发展阶段.前三种文明形态主要是以物质活动来衡量人类文明进化,而后一种文明形态主要是以信息活动来衡量人类文明进化,与前三种文明形态质的区别,不仅在技术系统的考察上存在物质与信息之别,而且在观念系统上发生了质的飞跃,即人类进入了生态文明发展阶段.可以这样说,从技术系统来看,人类由工业文明进入了信息文明;从社会系统来看,人类由区域化文明进入了全球化文明;从观念系统来看,人类由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 与文明进化相随的"人类生存之科学"的生态学的兴起和发展,一方面,揭示了人类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渔猎文明时期的基本相适应,到工业文明时期的冲突以致产生生态危机问题;另一方面,揭示了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由此引发哲学发展的"生态哲学"转向,文化发展的"生态文化"转向.源于自然科学技术的生态观全面渗透和扩展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相似文献   

2.
(一)新技术犯罪的提出从远古时代的人造石器发展到今天众多新兴科学技术的出现,无不证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循着人类自身进化路线逐渐发展起来的。我们可以说,科学是指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扩展自身各种功能的原理,技术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扩展自身各种功能的具体方法和结果。如果说,人类以往自身进化的主要特点是生理体质的进化,伴随的科技进步是用机器部分地代替了人类的体力劳动的活,在当代及未来的时代,人类自身进化的主要特点是智力和文明的进化,相伴而生的科技进步是以各种新技术所制造的各种新“机器”,正在部分地替代人类的脑力劳动。对此,有人形象地喻为,过去的机器是人手的延长,今天及未来的“机器”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明历经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至生态文明,从技术所形成的历史语境中审视,每个文明阶段都以其特定的技术体系为支撑,使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生存状态、生产方式和“人—技术—自然”系统等方面发生了转向.影响转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文明与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上看,人类的自然观和技术价值观形态决定了技术发展的状态,技术发展又对人类文明的转向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保罗·莱文森反对进化局限假设,强调进化认识论有利于解放知识,为知识发展提供了更多路径和选择.他接受了生物学预适应原则的适用性,提倡波普尔的非完美主义认识论,坚信人类理性选择的力量.进而确认了技术在进化认识论中独特的地位,将技术加入到波普尔的"三界"图式中,构成全新的"技术-世界"图式,将技术介入到世界中,作为人类生存的驱动力.技术进化认识论表明,人类可以在保证不滥用技术的前提下,拥有更加乐观、开放和充满生机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技术进化观忽视“人与技术”在进化中的相融性与共生性,为技术进化沿着自然主义方向发展提供了潜在可能。波塞尔提出的技术导向进化观,破解了传统进化观将技术物等同于自然物而造成通用逻辑不当的难题,更强调人类创造力对技术进化的驱动、人类往复实践性知识对技术进化的可控、人类责任伦理对技术进化的约束,从而引导技术在进化过程中的活力创新、具体应用及价值取向。其理论价值在于,技术导向进化观不仅回应了以哈里斯为代表的蕴含潜在风险的人类增强进化观,而且对如何反思和重构技术与人类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以汾河流域为例,通过对晚更新世早期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在人类活动以适应环境为主的旧石器时代,自然环境是人类文明进化的物质基础,它为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技术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是早期人类应对自然界的能动手段。期间,流域作为一种自然区域,一方面具有适宜早期人类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另一方面又孕育出了富有创造性的人类群体,推进着技术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流域文明。  相似文献   

7.
复杂范式与发生主体论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复杂范式中,主体以自我反思的方式重新把自己纳入对客体的认识活动中,这就是科学核心中的主体理论。文章通过对天体自发主体、生命自为主体和人类自觉主体等不同主体发展阶段,发生机制和发展动力的考察,揭示了无论在生物进化还是在文化进化中,如何克服沟通障碍和信任障碍始终是非零和动力所面临的两大问题。尤其在人类的生态、经济和政治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的今天,不断提升人类主体的自觉性已经成为紧迫的时代课题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近代工业技术文明强大的主体效应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伴随而来的还有反主体效应的“全球性问题”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重视对于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的“人与自然关系观”和“科学技术观”的反思与批判。这种反思、批判与审视,为当代人利用新技术革命合理解决全球性问题,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崭新的启示,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弗雷泽在《金枝》中提出的人类心智发展三阶段进化图式反映了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的特征,汲取达尔文和斯宾塞的进化论思想以及泰勒的“文化遗存”和“人类心智同一性”观念。巫术、宗教、科学三者进化关系的探索说明宗教的起源、本质和发展问题,以此揭示人类社会进程中文明与蒙昧、理性与非理性、现在与过去的关系,探讨人类心智发展的过程与归宿。其主旨本无可厚非,但其研究方法、理论观念及对宗教和科学本质认识的缺陷,使费雷泽在这一进化图式中所表现出的疑虑和不确定性常易为人忽视,他本人为此饱受诟病,《金枝》的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相似文献   

10.
技术起源问题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关于人类进化历程的研究成果为背景 ,在剖析技术起源问题认识困难的基础上 ,提出了技术起源的本能延伸假说 ,并简述了原始技术发育的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苏联学者认为技术系统由技术主体、技术手段与技术客体构成,而狭义的技术就等同于劳动手段。通过分析技术手段由工具、到机器、再到自动机的演化,揭示在此过程中人的地位以及人与技术关系的动态演化过程,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人和技术在技术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语言风格学是一门从修辞学和文艺理论中分化出来的有关语言运用的新兴学科;工程俄语是科技风格的俄语,是工程技术领域的交流语言。从语言风格学的视角来讨论工程俄语在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特点以及结合实例分析工程俄语的翻译可知,只有正确的掌握专业术语、精准记忆缩略语、准确翻译同根词、把控翻译对象的间架结构,才能提高工程俄语的口头、书面翻译技巧和准确性。与此同时,还应基于俄语和中文的不同语言特点,将工程俄语同译者母语(即中文)相比较,处理好翻译的语序和取舍关系,并且不断积累和更新相关科技知识,才能做好工程俄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技发展不断带给人类劳动与社会生产以挑战。伴随技术变革下的产业转型升级,智能技术的应用催生了新技术工人群体的涌现,这给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劳动治理议题提出了新的转向。现有研究较为集中考察了新时期劳动者个体层面的现象问题,而较少从劳动治理视角探讨技术革新对于当前劳动者群体产生的整体性影响及其演化过程。基于对技术范式与劳动关系互动的理论辨析,从建构新技术工人的理想类型出发,通过对互构型、协助型、控制型和灵活型共四类技术工人的演生分析,分别从工作自由度与工作自发性的维度来探讨技术进步对当代劳动者的变迁影响,具体体现为新技术影响下的科技行业、智能制造业与平台经济等新兴行业。新技术的引进创造了许多新兴职业与工作岗位,不断促进劳动者技能发展的变迁与工作实践的创新,但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职业风险与劳动保障问题。因此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语境下,相关政府部门在地方实践与劳动治理层面,应当充分重视并针对不同类型技术工人特点,建立相应的技能更新与社会保护机制,完善技术监管与劳动治理政策,促进新技术更好地赋能劳动者,推动制定新劳动业态的法律法规政策,以积极应对技术变革时代带来的诸多挑战,从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技术范式的转换期要求相应的企业动态能力与之匹配。在范式内技术演进期,企业的动态能力应是:管理或组织的过程应复杂而缓慢,企业的资产组合发生线性变化,企业在既有的路径上进行战略微调;而在范式转换期,企业动态能力应是:管理或组织的过程简单而迅速,企业资产组合发生非线形变化,企业淘汰、选择新的战略路径。本文提出技术范式转换与动态能力匹配的理论框架,并对三星公司的动态能力演化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生产效率变动的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1978-2011年省级农业TFP进行了数量测算与系统分解,并细致考察了其时序演变差异、地理空间分布与分组增速效率等特征.测算发现:农业TFP增长源泉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率与技术效率双轮驱动的,但技术效率的驱动作用有限.农业TFP与技术进步率指数呈顺周期变化,与技术效率指数有逆周期波动阶段.农业TFP效率变动具有比较严重的地理空间上的非均衡性.省际间各指数差异显著,农业技术效率指数全国各区域普遍不高,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前沿技术进步率比较糟糕,但各直辖市主要效率指数增长效应显著.农业TFP及其分解指数“发散效应”明显,“收敛效应”与“外溢效应”趋势不显著.除了要素输入,经营模式创新更显重要,“双轮驱动”应成为未来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针对技术创新的非自觉性、不确定性以及收益的非独占性,依据技术与创新的生命周期理论,结合企业技术创新特点,从企业的技术能力发展阶段、创新发展阶段和参与创新企业人员结构三个维度建立起全方位的企业三维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技术标准——技术哲学研究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哲学研究纲领出现经验转向,试图打开技术这个黑箱,探讨技术内部的结构问题。关注技术的设计、技术试验、技术标准等。技术标准应该成为技术哲学研究的新视野,技术标准具有约束性与相对稳定性、系统性与竞争性、动态性与非线性。技术标准的发展经历了"始技术标准——传统技术标准——传统技术标准危机与革命——新技术标准体系形成"的过程,表现为新技术标准范式代替旧的范式。  相似文献   

18.
对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复杂激烈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愈来愈依赖于技术的实力及其创新的成果 ,建立与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的关键 ,就是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本文对技术创新体系的关键、投融资机制和政府政策的制定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措施;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振兴和发展企业的必由之路。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为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应促进企业尽快面向市场,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立足企业结构调整,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和科技人才队伍;实行科学管理,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法规体系,同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从根本上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高速铁路具有高度集成、高精度的技术特点,运营过程中经受列车质量、速度、密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地理位置因素往往是影响铁路设备状态演变的决定性因素。采用网格化管理技术可将空间上连续分布的管理对象划分成较小的单元网格,有利于从空间位置角度研究管理对象状态的变化规律。随着信息系统技术、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位置而不是基于专业更符合高速铁路的管理需求,网格化管理技术给高速铁路管理带来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