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是世界电影事业发达地区之一。1896年,即世界电影诞生的第二年,香港就有了商业电影的放映活动,1901年香港建立了第一家电影院——喜来园,1909年香港拍出了第一部故事片《瓦盆伸冤》,迄今已有87年的历史。在此期间,香港摄制的华东语电影达8000部之多。香港华语电影不仅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祖国母体电影文化的一种延伸、补充和拓展。香港华语电影以其鲜明的商业色彩取胜,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营销策略和管理方式:它的选材角度与视听语言,它的制作、发行及宣传方式,它的明星制度与迎合观众的心态,无不以商业赢利为目的。正是由于香港华语电影的这些特点,使它能够在  相似文献   

2.
3月初,香港的多家传媒在头版都刊登了一幅电影海报,人们猛一看,以为又是什么大制作电影作推介广告,细一读文字,才知是香港娱乐圈淫媒事件大曝光。这张电影海报印刷非常精美,片名为《青春梦醒人》,男主角是被称为新四大天王的陈晓东,女主角则是名不见经传的严慧敏。其实这部片子子乌虚有,它只是卖淫集团利用电脑制作的冒牌电影广告,卖淫集团制作这种电影广告为的是将手下的卖淫女子吹捧成“玉女新星”,以此抬高他们的身价,向海外嫖客“推销”。而令人吃惊的是,这次揭露此案的不是别人,正是制作假海报的“淫媒”(即皮条客)古惠珍。 淫媒自曝大丑闻 古惠珍今年49岁,说起她的名字,香港娱乐圈的人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3.
香港“黑道”电影是香港电影中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作为商业类型电影而存在的香港“黑道”电影,在更大的意义上,并不是社会现实的简单反映,而是艺术家们对自己的社会理念和想像所进行的隐喻性表达。从20世纪80年代的“英雄片”,到90年代的“卧底片”,再到新世纪初的“交叉卧底片”——《无间道》系列以及更晚近的《黑社会》系列,香港“黑道”电影完成了由“盗亦有盗”到“春秋无义战”的基本转型,并经由传统中的“情义”到现实中的“利益”追求,诉说着“香港人”的身份认同与困惑。但不可否认的是,香港“黑道”电影与现实社会之间在某种意义上的同构关系,为香港“黑道”电影的阐释与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以及现实思考的深度。在这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香港电影中的“黑道”,其实并不是以一种完全负面意义的形象出现在香港类型电影中的。1980年代的“英雄片”作为最早得以表现黑道生活的现代电影类型而广受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成功地将古装武侠片里的“侠义”精神巧妙地移植到对黑道生活的想像性表述之中。在中国传统的武侠文化中,“侠以武犯禁”包含着复杂的价值建构机制。江湖道义、社会准则和法制伦理构成的复杂的认同与反叛的交织,形成弥补官方价值体系缺陷的一种另类价值认同体制,与官方伦理共同参与了中国人价值体系的建构。当然,这一经典类型呈现的比较外在的价值取向在今天的香港“黑道”电影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盗亦有道”的独特价值认同方式和“正义战胜邪恶”的简单区分和解决矛盾的方法已经被没有明显价值判断的“春秋无义战”所代替。但我们当然不能愚蠢地把它看作是简单的“礼崩乐坏”,而应当向更深刻的人性思考寻求答案。无论人们是否清醒地意识到,这类影片在香港已经开始走出回归后经济文化的低谷,在港片越来越以大陆市场作为预期目标的今天,其出现决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4.
银都系统所涉及的电影公司拍摄的武侠电影,贯穿了香港电影史的各个时期.继承了香港左派进步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秉承南下影人“影以载道”的思想,既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又呈现出香港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银都”一贯倡导的“导人向上、向善,爱国,不渲染暴力与色情,多姿多彩,寓教于乐,百花齐放,观众喜闻乐见”的创作方针,鲜明地体现这些武侠电影中.  相似文献   

5.
在香港很少有人怀疑北京最近所作出的保证的诚意,但是中国的政治气候既是变化频繁,又是很激进的。香港实业家似乎还没有忘记把国家推入十年动乱的“文化革命”。中国具有足够的动力来力图确保至少使香港的经济大致维持现状。1983年,香港净购买53亿美元的大陆商品,中国当年获取的全部硬通货的40%左右是由香港提供的。香港业已成为北京中国银行的重要根据地,它拥有14家姐妹银行,香  相似文献   

6.
朱迅 《可乐》2011,(1):24-25
三个女人一台戏!我们家的三个女孩就是一个“草台班子”。 小时候,我们三姐妹之间的游戏是演戏。我总是当仁不让地扮英雄;大姐长得好看,演女特务;二姐力气大,演坏人最好。一天,我们刚看完一部革命题材电影,一进家门,二姐披着毛巾被威风凛凛地站在床头,对我说:“说,你把人藏到哪儿了?”  相似文献   

7.
《电影论坛》是香港“光复”时期重新起步的电影批评的最重要期刊阵地,建构出囊括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诸多国家的批评视野,并在南来文人“中原心态”和国族意识的观念下,着重对于中国、美国、苏联三国电影问题展开一系列批评,其中呈现出四种电影批评观念,并在杂语共陈与此消彼长中显露总体上的渐进式偏左路线,由此迈出“光复”时期香港左派期刊影评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电影是最年轻而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艺术样式。比电影更为年轻的电影文学,是在电影全面综合其它姐妹艺术元素的同时,在电影科技不断进步、电影艺术形式日臻成熟完善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兴文学样式。电影文学是“继抒情文学、叙事文学、戏剧文学等传统文学类型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文学类型,兼有电影与文学的双重特性,并在二者交互渗透中将文学的叙事因素与电影的造型因素有机地融汇为一,其具体的书面形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陈果电影独特的镜头择取与传达来分析影片揭示的立体的现实下层世界。陈果电影展示了一种被主流电影掩盖的香港图景,并以宏大的时代叙事为背景,使处于香港底层的人们——“属下”发出了自己的真正声音。  相似文献   

10.
许冠文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影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作为一个“票房神话”的创造者,其影片的价值并非仅停留在“俗”的层面上,而是有着他追求的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和艺术精神力度。通过分析许冠文作品产生的香港社会背景和历史语境,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许冠文电影的时代价值、美学风格及其在香港电影界和香港社会文化层面的重要地位进行探讨,可以较全面较深入地了解许冠文电影以及与之有关的香港喜剧电影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从大华语视域出发,选取两岸三地共计94部影片的中文译名作为语料,运用定量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发现同属于华语“内圈”的大陆、香港和台湾在外国影片译名的翻译上既存在差异又有着相似之处,受粤方言影响香港的电影译名中存在使用方言词汇的情况。两岸三地外语电影译名既有直译,同时也会根据内容进行意译,受到共同语的影响,相当多的电影译名在用字用词、句法结构以表义方式上呈现出一定共性。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汉语文化的传承以及三地丰富的文化特色对影片译名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南下”香港的内地影人和部分香港本土影人在香港合作成立了诸多具有内地背景的电影公司。其中,张善琨的长城影业公司被改组为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张善琨等人离开。其中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但新资料进一步证明,张善琨的离开主要是经济原因。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初期较为复杂的人员构成,使其既没有完全陷入意识形态的教化漩涡,保持着旧上海商业电影的制作路线;同时又与新中国政权有着过密的关系,并很快成为香港左派电影的重要阵地。建国初期香港粤语电影的颓势,为“左派”影人占领粤语片阵地、团结香港粤语影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刘少奇对香港粤语电影的批示,促成了内地政府出资在港成立了专门拍摄粤语电影的新联影业公司的“大手笔”。在其影响下,中联影业公司等具有精良制作水准的粤语片公司相继成立,扭转了香港粤语电影的颓势。“长城”、“新联”成立后,香港进步电影队伍相对稳定,但“递解出境”事件的发生,在港的进步影人仍存的乱向,以及夏衍对朱石麟等人的托付,又促成了凤凰影业公司的诞生。  相似文献   

13.
摘要: 华语电影指的是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裔电影之总称。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海峡两岸暨香港三地的新一代导演以其现代性的文化品格而崛起,实现了华语电影世纪性的文化整合。到了21世纪伊始的这七八年,在《卧虎藏龙》、《英雄》、《赤壁》之后,华语电影业已进入了“后‘大片’时期”。面对全球化的严峻语境,如何认知华语电影现实的生存境遇,促成华语电影在产业与文化上渐趋良性、和谐与可持续性的发展,这是一个具有迫切性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4.
由于香港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对于香港地区的电影创作及理论研究,通常都独立于中国内地电影理论创作研究框架之外。然而事实上,香港本土的电影学术研究不仅与大陆的电影研究联系紧密,是中国电影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因其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且贴近电影创作,东西文化杂陈,研究视野开阔,又成为中国电影研究体系中最具个性的一环。从电影初到香港并出现相关报刊伊始,历数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出版物、电影研究、理论派别、阶段性特征等,以期描绘出20世纪上半期香港本土电影研究发展的面貌与特征。  相似文献   

15.
梁水 《新天地》2012,(5):24-25
近日,由香港演员刘德华、叶德娴主演的电影《桃姐》在各大影院放映。电影主要讲的是年迈而孤独的佣人桃姐病倒了,几近"老无所依",幸好有主人家的少爷与她情同母子,送她进了养老院,经  相似文献   

16.
不少香港导演借异地故事构作香港寓言,其中徐克尤其值得重视。根据詹姆逊的看法,怀旧电影借助非历史地拼凑各种有关过去的形象,创造出一种新的过去,传达一种非关历史的“过去性”。在这种定义下的怀旧电影中,徐克的怀旧电影是一个例外,其中的上海想像包含各种来自不同文本的元素,体现了后现代怀旧电影拼凑的特点。徐克着重言志的风格,使他关于上海的怀旧电影,呈现出某种独特的双向性———在追寻过去的同时,指向现在与未来;在虚饰、拼凑的历史性中,产生历史反思。正是这种在后现代主义里追寻历史的坚持,使徐克关于上海的怀旧电影,在同类的电影中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维度。  相似文献   

17.
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是二战后香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制片公司之一。受到中国早期电影传统及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双重影响,该公司制作的家庭情节剧,多以家庭、婚恋为中心,折射出战后香港中产阶级处于变化中的价值观念,它一方面肯定传统伦理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又强调现代价值观念的普适性,特别是通过对各类女性形象的塑造,这一类型体现了协商现代性的努力,投射出20世纪50—60年代的香港国语片在“冷战”背景下的独特面貌与文化想象。  相似文献   

18.
在香港众多的电影导演和类型片中,杜琪峰和他的黑帮电影在香港电影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杜琪峰从另类暴力美学、悲剧性的宿命、女性角色缺席三个方面,将香港黑社会电影从暴力展现带入社团文化时代,给影迷们以永恒的回忆。  相似文献   

19.
好像是在工人日报上吧,看到一幅构思非常精巧的漫画,把祖国的版图,画成了一只慈祥、丰满的大母鸡,而我们的“东方明珠”香港则被画成了紧跟母亲的小鸡雏,标题是一曲流传极广的电影主题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幅漫画,我反复玩味后,不由得拍案叫绝:画得好,其标题更是画龙点睛!它深刻地表达了祖国和香港这种不能分离的母子亲情。  相似文献   

20.
黎民伟是中国早期电影一位重要的拓荒者。在从事电影事业之前,黎民伟最喜爱的还是戏剧。在中学时代。他就积极参与早期香港进步剧社的革命活动。并以演文明戏的名义。与其他人一起将枪械装进戏箱。冒着生命危险运往广州。支持广州起义。后来他又将文明戏首次搬上香港银幕.开创了香港电影“导人向善、重人伦”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