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双亭1938年11月生于河北涉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将军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艺术委员会顾问,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第一任驻会负责人、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届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自幼喜欢书法,以碑帖为师。楷书临颜、柳,行书取于"二王",草书学王铎、怀素、张旭、米芾、黄庭坚等诸家碑帖,善行草。书法作品气势宏大,起伏跌宕,含有王铎气概。艺术上追求清新豪放、洒脱自然,传统之中有个性,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重大书法展及国际书法艺术联合展。曾获"祖国万岁"天下华人书法大奖赛金奖,1987年代表北京书法家协会赴澳门参加北京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1996年应邀赴新加坡举办个人书法展。书法作品收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当代墨宝集》《中南海珍藏书法集》《国际书法艺术联合展作品集》等,传略收入《世界现代美术家辞典》《中国古今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书法百家》等几十部作品集,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图书馆、寺庙、碑林等文化艺术单位收藏和篆刻。  相似文献   

2.
5月25日,由福州市公安局,福州市总工会联合主办的黄宝春个人书法作品展暨《黄宝春书法作品集》发放活动在福州画院举行。  相似文献   

3.
199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专业。作品入选国家机关部委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书法作品展,获解放军首届“华天杯”书法大赛三等奖,多次在武警部队举办的书法展中获奖,作品被收录《中央国家机关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书法作品集》《全军首届“华天杯”书法大赛马作品集》作品被《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中国武警》《人民武警报》《文物天地》等多家媒体刊用,多件作品被日本,韩国各办人士收藏。臧向军又名子仁,男,1964年3月出生,1982年10月入伍全国青联委员,现任武警部政治部组织部青年处干部,少校警卫。刘洪宽1938年生…  相似文献   

4.
广西美术出版社正在出版闭理由、闭理书弟兄的大学生书法基础系列丛书 ,整套丛书分为《楷书技法》、《书法史概论》、《行书技法》、《草书技法》、《篆书技法》、《隶书技法》、《书法创作》)七本 ,其中《楷书技法》、《书法史概论》已印制发行。在此先对《楷书技法》略作简介 ,《楷书技法》 1 0余万字 ,2 0 0多个附图 ,可谓图文并茂 ,尤其适合非书法专业广大师生书法课教学用书 ,是书法业余爱好者的理想读物。该书最大特点和优点是 :(一 )兼收了书法史论、楷书经典作品赏析、楷书技法等内容。 (二 )书法欣赏的内容含量 ,一方面有意把大学…  相似文献   

5.
《集王圣教序》对王羲之的行书进行了重新解构和诠释,从而在风格上呈现出“楷书化”倾向.这种倾向的呈现源于初唐儒学的复兴,同时也与中国书法本身的流变有关,事实上体现了行书在初唐时期发展的意态和倾向.  相似文献   

6.
黄联成中国书法家,教授。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科学院文学艺术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书法协会副主席。黄先生长期从事书法教育事业。工楷法,善行草,通隶篆,悉诗文。书法著作有《黄联成书法作品集》《黄联成楷书四十四法帖》《书苑文萃》。佳作名品敬赠给朝鲜金日成主席。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书法展,并被日、美、港、澳、东南亚人士收藏。应邀在全国各地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诗文墨迹,铭石刻碑,立于《首都绿色文化碑林》、陕西《凤祥东湖》、厦门《观音寺》等名胜园林。书家评曰:黄君书法,独具风神。法二王及怀素,用笔超然,格调洗练,行、草、隶变化百出,尤为精妙。参差中见均衡,奔放中寓凝重,浑厚中含妍媚,朴茂中吐新颖。博采众美,独出机杼——“龙门书风”,饮誉三晋。作品多次见诸报端,在全国书法大赛中,一再担任评委。曾任《全国科技界飞鸽奖书法大赛》评委会副主任。作品及姓名,已列入《中国古今书法家词典》《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  相似文献   

7.
杨晋峰,1959年生。大专学历,山西省榆社县人。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诗词学会会员、晋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晋中市书法家、美术家协会会员、县美术家协会主席、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县诗词协会副会长。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展览。入选《艺术丰碑·中国书法史籍》《中国当代名家》。获第六届“金鼎奖”全国书法美术大赛金奖,并入选《全国书法美术优秀作品集》《中国书画家大典》等多种书籍、、获第二届中日议员公务员书法展入选奖。被授予“中国书法、美术百杰”、“盛世中华·第二届全国时代文艺家”。参加意大利中国文化年艺术品巡展,荣获“达芬奇国际艺术大赛银奖”,被多家权威部门认证为“共和国百位书画名家”称号。  相似文献   

8.
王羲之被中国书法界誉为──“书圣”。他的行书作品《兰亭序》照耀了整个书史,本文从“刚”与“柔”、“均”与“势”、“形”与“神”等方面对《兰亭序》作品进行了分析、探讨,为学习王羲之书法艺术提供一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当人们赏玩古代书法墨迹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稿》、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经不同程度的“涂改”。近几年来,在各种高层次展览、高层次获奖作品中,我们又见到了不少经“涂改”的佳作。然而,时人对“涂改”还缺乏深刻的研究与思考,习惯地把文字、文句的“涂改”当作了书法艺术的“必然错误”。忘记了文字、文句内容有别于书法艺术内容这一基本道理。使之面对古人妙迹产生疑惑与多余的缺憾,对今人佳作造成曲解而挑剔。对此,本文就书法中…  相似文献   

10.
清代碑学兴起引发了书法审美和技法的革命,书画家们吸收了金石研究成果的营养,为各种书体注入了新的理念,大大丰富了书法的形式构成元素,拓宽了书法发展的空间。本文专就行书这个领域的变革进行研究,通过对碑学审美以及为行书创作带来的新元素进行整理缕析,以便达到窥探碑派行书对于当今书法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兰亭帖》是王羲之书法的代表作,自问世一千多年来,为历代善书者所推崇,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对书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书家无不从《兰亭帖》中得到过有益的启发,吸收了丰富的营养。《兰亭帖》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晋代以前,书坛上的篆、隶、真各  相似文献   

12.
千百年来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但因为兰亭序的真迹已陪葬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墓中,故行于世者仅为摹本,这就为上世纪60年代中国书法界所发生的一场大辩论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3.
周德聪先生系湖北三峡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兼艺术系主任 ,多年来潜心于书法创作与研究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创作评审委员 ,宜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周先生的作品古朴醇厚、雅逸生动、富于书卷气。此次出版的作品集收集了周先生近十年来创作的六十余幅作品 ,其中既有对传统书法的体悟与认识 ,也有对当代书法的借鉴与汲收 ,立足现代、沉潜传统 ,体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此书法集系《中国实力派书画家》系列丛书之一 ,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书名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发行《周德聪书法集》出版…  相似文献   

14.
徐富昌 《东方论坛》2021,(5):135-156
台静农是文学家、学者及书法家,其书法透显着人品、风范、情操与怀抱,深具文人气质和艺术境界.其作品以隶书与行书最为可观,量多而质精;篆书、草书与楷书,亦皆各具特色.台静农之书风,与其生命经历有关.他少时热血,老年沉潜,一生颠沛周折,丧乱离散.到台湾后,因其左派身份及与鲁迅之交,放弃写作,不谈过去,惟以烟酒自娱.此种压抑隐忍,惟以笔墨排遣.可知书法既是其抒怀解郁之良方,亦为其台湾岁月之寄托.台静农幼承先君庭训,苦临古帖,颇见书法功底.隶书初学《华山碑》、邓石如,楷、行书则学颜真卿,而以《麻姑仙坛记》《争座位》为其楷行范本.其后得鲁迅、陈独秀、沈尹默及胡小石等人之指导与影响,又师法明人倪元璐,书艺大进.赴台后,师友之书学观念和艺术趣味,更使其眼界大开,另有进境.台静农临摹《华山碑》《石门颂》《衡方碑》诸碑,师法二王、颜鲁公、邓石如、倪元璐等人,既能出入名家名帖,又能走出自我风貌.台静农之书法成就,不仅在于对前人有所继承,更在其书艺之创新,强调"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台静农从帖入碑,由碑到隶,然后巧妙融合帖、碑、隶三体于一,发展出风格独特之台氏行书结体."师古"与"法今",乃台静农书艺成就之二大源泉与路径.而在临习古人、得益师友下,台静农不断融合自己的创作思维、渊博学养和主体胸臆,因而能在书艺上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5.
赵之谦书体研究曹建赵之谦以他对书法“内功读书,外功画圈”的本质的认识,通过自己的大量创作,建立了他以楷书、行书、篆书、隶书诸体为主的书法系统。在《汉铙歌三章》题款中,他写道:“(此种篆法)可悟四体书合处。”本文以对他的四体书作的比较研究为手段,来探究...  相似文献   

16.
黄庭坚在书法理论上提倡“自成一家”,重视“学养韵味”,开创了以禅喻书的品评方式;其书法创作成就主要在行书和草书两个方面,行书中内收外放的结构,狂草中动静相间的章法,体现了作者旷达而深沉的文人性格。  相似文献   

17.
汉川 《百姓生活》2011,(11):62-63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14公里处兰渚山下的兰亭,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在这里设驿亭,故取名兰亭。1600多年前的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大书法家王羲之邀请41位文人雅士在兰亭举行了曲水流觞的盛会,并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兰亭因此成为中国书法的圣地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8.
正虽然认识李震已多年,偶有茶叙清谈,聊聊艺术与人生,总觉不够劲道。最近,读到了李震的书法作品集《笔饶春风》,让我对他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翻读《笔饶春风》,那字字千钧、雄强劲健的书法味儿令人震撼。看得出李震的书法基础厚实,颇有功底,字里行间的规矩、尺度、旋律、韵味,有文质彬彬的书卷文气,有大意淋漓的雄阔霸气,散发着一种"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书法是静态,但他的作品有一种流动的气势,可谓件件蕴活力,件件见丰神。他能用大笔写小字、也能用小笔写大字,无论是草书、行楷,横竖撇捺点勾,无一字不讲究,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单字结  相似文献   

19.
论姜夔《续书谱》中的书法美学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夔《续书谱》是对孙过庭《书谱》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在书法理论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书法美学观点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对楷、行、草三种书体特征的评析,崇尚魏、晋楷书的"飘逸之气",强调草书灵活多变的特性,最推崇王羲之的行书。二是对用笔、用墨等技法的见解,具体分析了执笔、运笔、笔画形态、笔势等,主张用墨要有变化,力避单调。三是阐述习字的途径,包括摹书、临书。四是推崇书法作品中的风神和书家的情性。  相似文献   

20.
太原市晋祠的《晋祠之铭并序》碑(习惯称唐碑)系唐太宗李世民亲书,历来被视为珍品,模拓流传,自古至今,其风不衰。清乾隆时挂匾称为“贞观宝翰”,今人又盛称它是仅次于王羲之《兰亭序》帖的行书书法珍品,但此碑究竟何时所撰?书法究竟如何?今试撰文论之。要了解唐碑,还得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书写经过谈起。唐王朝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年间(627—649年)后期,已是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国内统治秩序也基本安定。李世民便把称雄的矛头对准了邻近的国家。唐王朝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