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今年5月29日,作家莫言应朋友之邀,从合肥专程赴宁,欣然走上了南京大学的讲台。 这是他第3次来南京,第1次在南京大学讲座。在他逗留的不到两天的时间内,笔者有幸全程陪同,不失时机地做了如下的访谈。  相似文献   

2.
叶石涛是台湾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作家,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一日生于台湾省台南市。他从小喜欢文学,一九四三年从台南第二中学毕业后,应聘到《文艺台湾》当编辑,同年在该刊发表了短篇小说《春怨》。《文艺台湾》创办于一九四○年,主编是日本作家西川满。它口头上高唱文艺至上论,实际上是为配合日本殖民当局的皇民化运动,提倡皇民文学而创办的御用杂志。开始,由于当时台湾没有别的杂志,还有一些台湾作家参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台湾乡土作家李乔的小说主题和艺术形式的探究,来揭示李乔小说中多元化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浓厚的乡土意识,以期使读者对台湾乡土文学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年八月五日,中国作家协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总部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祖国的首都北京,联合举行座谈会,纪念台湾著名爱国作家钟理和逝世20周年。 主持座谈会的中国作协副主席冯牧同志,在致词中,对钟理和先生,作了高度的评价,称他“是台湾现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是台湾乡土文学杰出的奠基人之  相似文献   

5.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一百二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是荣获“国际大学基金会”与“世界大学”两个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及“艾因斯坦国际学院基金会”荣誉人文学博士学位的著名老作家墨人先生的呕心沥血的巨著。他以几十部小说创作经验,苦思细想了十多年,又以超人的毅力带病坚持写作而成就的。在《台湾新生报》连载之后,受到台湾和海外广泛的关注。我特别要来推荐给全国读者,并愿意在印行之际写下我的祝贺,不仅仅祝读者获得一部好书,更祝墨人先生生日快乐和健康,因为《红尘》和读者见面时,正是他的七十大寿。  相似文献   

6.
9月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来到中国。9月27日上午,大江与中国作家、学者、评论家座谈。在一阵“大江旋风“之后,他会给中国作家和读者留下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台湾省籍作家钟理和以其作品中散发出的浓浓乡土气息、凸显出的坚韧生存理念,赢得了他在台湾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文章深入探究小说文本,丛对封建枷锁的冲决、理想桃园的憧憬、美好人性的探索等几个方面全面展现作家的文学理想与文学想象,呈现出了作家多角度、多层面的精神领域,在那恶浊的年代为读者构建起一个美好的精神大厦,赋予人生存下去的勇气。  相似文献   

8.
日据末期台湾作家运用殖民者语言,策略性地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言说世界,挑战殖民者的文化霸权;挪用写作权力来反思殖民当局近代化论述的破绽、重新体认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台湾作家从“被动”生产的小说文本,敷衍殖民当局的文艺统制政策,转为书写回归乡土、民俗传统与歌颂劳动之美。那种认为台湾作家已经屈服于殖民当局的研究观点并不正确,应该正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反殖民文学书写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奇才"的台湾作家白先勇,其作品以其沧桑的历史感、浓郁的悲剧意识、深邃的哲人气息和别具一格的行文技巧深深吸引了大陆读者,本文立足于他作品出色的技巧及其形成,谈谈他的零度叙事风格和寓于这种"零度"中的人文关怀"温度"。  相似文献   

10.
一头浓密但已呈灰白的头发,深遂的目光和伟岸的身躯是台湾著名乡土作家陈是映真先生给我的最初印象。去年四月,他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名誉高级研究员的称号,我才有机会第一次见到他,并做了一个短暂的采访。不久前,他到北京参加“台湾作家吕赫若作品学术研讨会”,我有幸再次见到他,并作了一个较长时间的采访,以往的记忆里又平添了许多风趣、坚强的印象。陈映真先生是台湾著名作家兼评论家。记得上大学时,一本收有他作品的《台湾中篇小说集》一度成为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从那里我了解到台湾文学几十年来走过的艰辛之路。10多年前,我…  相似文献   

11.
20年代“革命文学”很重视对工农大众的描写 ,但由于革命作家自身实践经验的限制 ,他们对工农的描写大都还停留于主观的浮面 ,假托工农大众之口来言说知识分子的思想、理念。与此相应 ,革命作家虚拟的大众读者也悄然被实际的读者———知识青年所代替。在知识分子作家与读者的“共谋”中 ,工农形象遭到了彻底“误读” ,由故事的主角而沦为符号 ,默默地成为他者  相似文献   

12.
从马来西亚到台湾定居或学习的马华作家,大部分能写、能评、能编,并以蕉风椰雨的异国情调成功地介入了台湾文坛。到了1990年代,旅台马华作家开始在台湾文坛大放异彩,以自己的"台湾经验"审视马华文学,在马华文坛掀起阵阵波浪。其中从婆罗洲走来的李永平,不断在"中国化"朝圣的道路上前进。他创作的中国原乡、中国母亲、中国文字,成为他艺术世界里的三位一体,构成了他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3.
吴浊流是台湾光复前登上文坛的著名爱国作家。他生在日本占据的时代,长在日帝铁蹄的践踏下,老于光复后的台湾社会中。他的一生经历了日帝蹂躏宝岛和蒋介石接收台湾的两个时代,目睹了曾当亡国奴、后又当蚁民的台湾群众痛苦的生活历程。可贵的是吴浊流始终关注着台湾人民的命运和前途。在日本法西斯“皇民化”的统治下表现了傲然的民族正气;在国民党黑暗腐败的统治下表现冰清玉洁的书生风骨。吴浊流用他的笔作武器,记录了台湾两个历史时代,那就是巳出版的长篇小说《亚细亚的孤儿》、中篇小说《波茨坦科长》、《路迢  相似文献   

14.
詹仁雄是台湾金牌制作人,他制作的(康熙来了)红透半边天.以其特有的风趣幽默,让收视率一再地飙升。后来又知道有个叫“人二雄”的漫画家.他在内地发行的两本书《爱的自然现象》和《男人的205种脆弱》。风格也以搞怪著称,被称为继朱德庸后台湾漫画界第一人。没错,这个“人二雄”正是詹仁雄。  相似文献   

15.
阎连科 《社区》2012,(11):15-15
最近读了一本年轻作家葛亮写的《朱雀》,这本书先在香港出版。最近才在内地出版。葛亮是个年轻作家.大概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的人。他的这本书写的是南京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至今的事情.时间跨度有七八十年,很长,但是叙述很从容,几乎所有的大事件在书中一一展现.作者把南京看作一个人来写。而不是一个城市,所以他笔下的南京非常的生动。  相似文献   

16.
陈映真在台湾同时代作家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是一个很特殊的思想型作家。他的笔穿梭于小说及政论等理论文字之间,他的思维积极地指向艺术之外的台湾乃至中国许多重大问题。他关怀祖国中国,对海峡两岸中国人民的沧桑传奇及其关系表现极大的兴趣;他作品中也一贯坚持关怀人,对人在不道德的历史中“如何做人”这一母题进行了不懈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冯晓蔚 《中华魂》2012,(11):49-51
1978年6月13日,作家柳青猝然辞世,千百万读者期待他写完《创业史》的愿望,再也不能实现了! 柳青是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宝贵贡献的作家。1960年,他的《创业史》第一部出版,标志着作家思想和艺术的成熟。文艺评论家们把《创业史》列人现代优秀长篇小说之中.认为它是建国以来文学创作上的一个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8.
2006年3月31日,“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曹又方面对面座谈会暨客座教授受聘仪式“在我校举行。惠泱河副校长在仪式上致辞,对两位作家的到来表示敬意和诚挚欢迎,将“西北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的聘书授予林清玄先生和曹又方女士,希望两位作家日后常回西大讲学授课。受聘仪式后,两位作家带来了题为“写作与人生”的精彩演讲,并就同学们关心的关于人生、爱情、写作技巧等方面的问题回答了大家的问题。林清玄,台湾著名作家,1953年生,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  相似文献   

19.
陈映真是台湾作家中始终站在民族爱国立场上、主张海峡两岸统一的进步作家。他的杰作《山路》以象征意义将这一思想内容蕴含其中。他的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以及他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内地、香港和台湾高等教育在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笔者对内地、香港和台湾高等教育中的法人地位规定、办学体制特征、管理体制、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建设重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借鉴,对内地与香港的高等教育提出了互补与共进,展望了内地与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