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斐华 《社区》2013,(24):58-59
路边老人客栈 美国有一种设在公路旁边的客栈,此客栈的工作人员均是老年人。他们为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和游客提供休息的场所,尤其欢迎来客栈休息的老年人,这种公路边的简易旅馆被称为路边老人客栈。  相似文献   

2.
美国骑车难     
《可乐》2007,(10)
在中国,骑自行车就像走路一样轻松,自行车多如牛毛,警察根本管不过来。在美国,自行车等同于汽车,乱七八糟的规矩一大堆。我的一个朋友去美国后,麻烦来了。在美国骑车,最一般的规矩是自行车前后都要有反光灯,前头是白的,后头是红的,骑车人还得戴上头盔。朋友买了辆有前后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留心处处皆商机",这话确实不假,在现实生活中,看望老人、探视患病住院的亲友是每个人都要碰到的事情。老年人大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饮食上多有忌讳。住院病人因病因、用药等因素,饮食上医生也多有要求,所以在探望老人和病人时,很多人都颇费心思,究竟买什么样的礼品去看望好呢?不少人都因为没这方面的经验,好心办坏事,因送了犯忌的礼品而尴尬。有位叫吕艳丽的女孩就是在遭遇这样的尴尬后,从中悟出了商机,别出心裁地开了一家"对症购物店",生意非常火爆。  相似文献   

4.
《社区》2003,(11)
陈老汉和老伴去美国探望儿子,在儿子家一住就是两个月,对周围的环境就慢慢地熟悉起来。有一天他出去散步,正好碰上这天收垃圾,只见周围几条街上家家户户都把装满垃圾的袋子放在路边,等着政府垃圾的车子来收。也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陈老汉走近垃圾袋,见里面有旧报纸,有牛奶桶,还有空的易拉罐和酒瓶。想想在国  相似文献   

5.
68岁的美国老人安德鲁和老伴都有退休金和存款,生活不缺保障。但他还是把自己的房子抵押给了银行,每月定期从银行借款数百美元,用来旅行,购物,享受生活。事实上,"以房养老"在美国老年人中并不少见,这种方式在国际上被称为"倒按揭",在美国它的全名是"住房现金转换计划"。  相似文献   

6.
开往北京某大型超市的购物班车上,一大早就坐满了去赶早买打折商品的银发一族,一大早来超市购物已经成了老人们的特有习惯。但《新消法》的修改,除了几个常看报纸的退休干部,多数老年人并不知道这回事儿。"后悔权"这个令一些人心情激动的修改,他们也表示不太清楚,退换货对他们来说也不常有,买到有些不太满意的东西,也知道有什么事可以找消协,但有时候怕麻烦也就算了。在某单位上班,经常从网上买  相似文献   

7.
李玫 《社区》2006,(21)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最早源于荷兰,发展成熟者为美国,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老人中出现了一些有房产而缺现金的老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由此产生,成为养老体系的又一有力补充。美国银行推出的这种“以房换钱”、“以房养老”的“倒按揭”模式,在退休老人中颇受欢迎。比如,67岁的安德鲁是美国的一位退休老人,他和老伴都有退休金和存款,生活不缺保障。但他还是把自己的房子抵押给了银行,每月定期从银行借款数百美元,用来旅行、购物,享受生活。事实上,“以房养老”在美国老年人中并不少见,这种方式在国际上被称为“倒按揭”,在美国,它的全名是“住房现…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汽车,就像中国人几乎家家都有自行车一样,在美国汽车不是有钱的象征,而是极为普遍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即使像阿林阿明这样的穷人也会有自己的一辆车,否则寸步难行。新汽车要一万~六万美元他们买不起,只能买二手、三手货,价钱大约在四千美元左右。阿林自买来二手货的“五十铃”汽车后,便开始了艰难的历程——不断地为修车而奔波忙碌。在中国时他们都不会开车,到了美国后才开始学习开车。由于五十铃汽车是二手货,开了几个月就坏了,跑了两家修车行花了八百美元还没有修好。于是阿林决定到专门做汽车  相似文献   

9.
孟谦 《社区》2006,(14)
随着私家车的逐渐普及,新的问题映入我们的眼帘——即便是驾车行驶时规规矩矩的守法司机,也多有往车窗外吐痰、随处停车整理“内务”之举。驾车人随手清理烟灰缸和扔出饮料瓶等垃圾的行为在社区里更为常见。人们常把私车看成是自己“移动的家”,但不能因为随时会“搬家”,就忽视了“家门口”的卫生。如果要扔掉车内的杂物,可以在驾车路过垃圾桶时停一下,这似乎比从家中往外带垃圾更方便呀。有了私车,同样要注意“家门口”的保洁@孟谦  相似文献   

10.
初到日本的中国人不能不吃惊,在日本的垃圾角,从家具、服装到冰箱、彩电,应有尽有,大街小巷常可见到弃置的自行车和摩托车,乡间路旁还常能看到无主的汽车、空调。这些被丢弃的东西并不是不能用。它们大多是好的,有的小修一下就能用,是因为更新换代才被扔出来。这种情况不仅豪华住宅区有,贫民窟也有。如果你就此认为日本人的豪华奢侈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那就错了。 日本人的节俭也是闻名的。随便你走进一间厕所,你会见到一种便后冲水器,它的水箱放在蹲间的角落,墙壁正中有一个扳手,一侧写着“大”,另一侧写着“小”,朝不同的方向可扳出不同的水量,这样就能符合大小便不同的用水量,以节约用水。妙就妙在箱顶还被设计成一个小巧的洗手池,当你扳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社区》2005,(21)
社区老人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楚天广播电台近日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80多岁高龄的黄太婆家住武汉市某社区,本来衣食无忧的她在老伴去世后,竟然痴迷起捡垃圾,而且她还把捡回来的垃圾堆放在家里,散发出的臭味让周围的邻居都不敢开窗。黄太婆的子女几次接她去同住,都被她婉言拒绝。黄太婆说她捡垃圾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找点事做,锻炼身体。其实,像黄太婆这样的老人在其他社区也不少见。他们并不以捡垃圾挣钱为目的,而是为了有个事做,与环境“交流”,有个收获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老人特别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沟通。为了帮助这些老人度过自己的孤…  相似文献   

12.
李强 《社区》2009,(18)
纽约是美国汽车罚款最为严厉的城市。记得接到第一张罚单时,我还在法拉盛居住。我的住房紧靠马路,因为住处不在中心地带,马路旁常有空位停车。买车以后,我的车就大多停在路边。这里的马路由环保部门分天单边用环保车打扫,凡是这个时间,车子不能停在路边,这在路段提示牌上都有标明。  相似文献   

13.
《可乐》2006,(8)
出门"打的",乘电梯上7楼的健身房,然后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半夜上网,去歌厅、舞厅,困了不睡觉。之后失眠,再吃安眠药。管儿子叫"小兔崽子",管宠物狗叫儿子。挑最有特色的饭店吃饭,吃最可口的美食,在酒桌上大谈肥胖之害。把路边植树的地方盖楼,在家里栽盆景。乡下的爹娘哪里不舒服不知道,家里的小狗打个喷嚏赶紧去宠物医院。漂亮的 MM 们,鞋上有一个小泥点子,一定要用高级餐巾纸小心地揩掉;口红淡了一定要补妆,很淑女。可是路边烧烤摊上从俺农村老家贩来的死鸡崽子,都卖给了她们。手机里存了二三百个电话号码,没有一个是邻  相似文献   

14.
陈甲妮 《社区》2012,(9):59
"当我看到这一切时,我简直快疯了。最近我在路上开车,看到我前面的车辆,竟有人从车窗里向外扔出一个麦当劳的大纸袋。3分钟后,一个空酸奶盒从车里飞出来,又过了1分钟,勺子飞出窗外……天呐,难道他认为这么做是对的吗?"这是记者从英国当地网络论坛上看到的一则留言。英国高速公路管理局数据曾显示,英国一年向车窗外扔的垃圾可以装满70万个垃圾袋。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人们离不开汽车,同样也离不开电话,美国现有电话1.8亿部,是世界上最多的。在华盛顿,平均每人拥有电话1.58部,一本市区电话号码簿有1000多页厚。办事、购物、订机票,预订房间、日常工作联系等,用电话就能解决。阿敏初到美国,对此很不习惯,总觉得打电话不太可靠,一是说不清楚,二是怕口说无凭,还是喜欢跑腿,但往往碰钉子。因为不少单位明文规定,只能打电话联系,登门办事一概不理。 阿敏迁入新居后,第一件事是装电话。在华盛顿的“黄皮书”上找到电话公司的号码。 “喂,电话公司吗?请问你公司在什么地方?坐地铁能不能到?”阿敏问。 “我们有好几处地方。你要办什么事吗?”对方回  相似文献   

16.
在路上     
在回家的路上,辗转于火车与汽车之间非常匆忙。当我在车上坐定后,心绪总是一下子就开朗起来。早晨的空气有一股甜丝丝的味道。在汽车上,大多数人都因为早起赶车而疲惫了,而我是非常清醒的。手指放在两块玻璃窗的缝隙间,会感觉有一丝丝凉风从缝间溜进来。它们仿佛在对我的手指打招呼,“早上好”。除此之外,车内是静谧的;车窗外,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中间寥落地竖着几根电线杆子。微红夹白的晨光中浮着淡淡的雾。汽车像只船,在海面上漂浮不定,前方几乎没有灯塔的导引。闭上眼,刹那间,时间仿佛已不存在。这实在是很好的感觉,除去稍稍晕车的不…  相似文献   

17.
小红 《社区》2005,(17):38-38
年前去日本伴读,租房子后第一件事自然是清理垃圾。在日本扔垃圾是要分类的,主要分为可回收垃圾、可燃烧垃圾和不可燃烧垃圾。每家都有一本垃圾回收日历,上面写有各类垃圾的处理时间,比如说在规定的扔可燃烧垃圾日,你只能扔可燃性垃圾。扔垃圾要在早上8点之前,过后就不能扔了。丈夫早上出门上班,顺便把垃圾扔出去,也算是帮妻子做了一件家务事。在垃圾袋上写有每家的名字,我想目的应该是为了督促大家做好垃圾的分类吧。垃圾袋必须是透明或半透明的,以便看清楚里面的垃圾是否合乎要求。可有些大型的垃圾,比如旧沙发之类,是不能扔在家附近的垃…  相似文献   

18.
温说新语     
正垃圾围城"小山一样的垃圾从小区垃圾中转站门口一直铺到了马路上,连南塘街口都是,一大早就被恶心到了!"——家住市区桥儿头蔷薇社区的市民王女士"这个中转站每年总有那么几次,垃圾多到运不掉,环卫工人要排着队等。今年倒好,才刚开春,就直接把垃圾倒路上了,这下这里成‘垃圾城’了。"——家住金桂组团6幢的严先生"我们负责的片区,垃圾不运走,社区住户都有意见,还要扣我  相似文献   

19.
伦立飞 《社区》2012,(3):61-61
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帖子,有个年过八旬的老人,卖菜养家。每天早上,寒冬的街头最低有零下十几度,寒风当中不要说有其他摆摊的小贩,就连路上的行人都少得可怜,而她就这样执著地坐在路边,等待偶尔来买上一两块钱菜的顾客。老人一家四口,大儿子有关节炎,没法出去工作,二儿子是个聋哑人,在邻镇打些零工,还有一个毫无血缘关系、收养的小孙女正在上小学。虽然生活的重担都压在她一个老人身上,但她却很乐观,很坦然。不管是卖菜的当口或是闲暇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姚淑云 《社区》2014,(18):54-54
退休后,为了用有限的退休金来更好地生活,我学会了上网,利用网上平台购物。如今网上的商品是越来越丰富,在购物网上注册,开通一张网上银行卡,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到网上去购买喜爱的商品了。然而网购与到商场购物一样也有其诀窍。网购得好,开心欢笑,反之也生出不少烦恼。我曾在网上看到—双漂亮的白运动鞋,面料和式样都不错,价钱又便宜,于是就下单买了它。可是到手后,我发现皮质比较硬,起先不以为然,谁知穿上它陪二妹看房回来,我的双脚脚趾疼得不行。后来我检查鞋子才发现是皮质硬压住了我的脚趾,加之我的脚趾比别人的脚趾又上翘,真是自讨苦吃。而这种情况如果是在商场买,试穿一下或许就可以避免。由此,衣服类的裙裤鞋帽我一般不上网买,因为这些东西都要试穿才知合适不合适,况且我也不是标准身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