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中国最著名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扬佛抑道是《西游记》的一条线索,而《封神演义》却是崇道讽佛。虽然这两部小说正面倡导的都是佛道相容,但二者却折射出历代和民间常有的佛道之争。  相似文献   

2.
3.
王宇 《国际公关》2022,(3):67-71
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文化体制改革和全球化浪潮冲击,我国动画电影界在传统文艺的现代化改造与跨文化实践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索.反叛者哪吒既有容易引起青少年共鸣的一面,也有不容于传统孝文化的一面,因而使动画改编者面临着爱恨纠结的"二重难题".尽管《哪吒之魔童降世》与《新神榜:哪吒重生》均以《封神演义》里的哪吒故事为原型进行IP...  相似文献   

4.
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以来票房成功突破50亿,位列中国影史第二,成为我国动画电影发展历程上里程 碑式的作品。与传统哪吒故事相比,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原有故事的设定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改写,以现代教育理念重新阐 释了亲子关系中的困惑与矛盾,其中李靖夫妇对于哪吒无条件的爱与包容是“魔童”能够成材的决定性因素。可见,对民间叙 事资源加以深度美学挖掘和现代转换,注重传统人物形象与现代理念的融合是该电影最为值得称道的成功之处。从该剧的成 功可以总结出国产动漫发展的重要经验,只有通过不断创新,突出中国特色、展现民族精神才有望真正引导国产动漫走上一条 “崛起”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哪吒的前身为古印度密教的那吒俱伐罗(也称那罗鸠婆、那吒等),造型威猛震撼,这个人物形象流传到中原后,从外形到性格,都在逐渐向儿童方向演变。文章梳理了哪吒形象儿童化的过程,分析了《封神演义》中哪吒形象与儿童文学中顽童形象吻合之处,并指出哪吒只是一个自发的顽童形象,因为《封神演义》的作者以其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哪吒故事进行了大量的改造,使他的形象更符合中国文化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6.
马丽娜  秦绪芳 《国际公关》2023,(22):118-120
2019年暑期档的中国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从众多动漫电影中脱颖而出,其屡次刷新的高票房纪录令人惊叹。作为取材于中国传统元素的高质量内容电影,它的亮眼成绩自然离不开“话题营销”“卖点营销”“参与营销”“口碑营销”等网络营销方式的加持。但其网络营销后期也存在衍生品网络营销内容性欠缺和连接性缺乏的问题。本文分析影视市场网络营销对《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助力情况,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发现其中的价值平衡点。  相似文献   

7.
家喻户晓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其故事传说源远而流长,早在汉代即有零散记载,至宋元,民间艺人广为演说“周革商命”的故事。今存元刊《武王伐纣平话》即其底本之一;后又博采《六韬》、《阴谋》、《史记·封禅书》、《唐书·礼仪志》等加以铺张扬厉而成今存明人舒载阳20卷、100回刊刻本。此书约成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1567-1619) .其作者或题“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又传说为道士陆长庚作。全书主旨表现人神斗法,各逞道术,正义终于战胜邪恶,揭露了殷纣王断胫剖腹、挖心醢尸、荒淫暴虐的狰狞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的文化信息与主题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负载的文化信息偏于宗教方面。对该书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是可行的,但它不能代替对艺术创作成品——小说主题思想的研究。文章以为,《西游记》的主题思想是:佛法无边,佛光普照;佛为世用,呵护政教。  相似文献   

9.
被阉割的英雄——对孙悟空与哪吒故事的一种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悟空和哪吒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两个十分受人喜爱的形象,他们的故事存在着惊人的相似。这两个以反叛精神著称的人物上演了一出出人格被异化的悲剧,体现了一种文化中的"阉割情结"。他们实质上是被中国古代父权文明所阉割。在当今社会,阉割恐惧仍然广泛存在,传统理性文明遗留的桎梏仍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0.
《牡丹亭》以梦中相识、慕色而亡、人鬼幽媾、还魂复生的“鬼话”实现了对“至情”的诗性表现和哲理体认,在手法与内蕴的契合上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剧作的情节建构、情境营造、人物设计、形象刻画都融进了我国民间广为流播的宗教智慧,但剧作家的主观意图却并不在于张扬宗教教义。剧作出无入有、张皇幽缈的宗教叙事与“为情作使”、彰显人欲的主观意图之间构成一种相反相成的契合,正是这种契合使《牡丹亭》中的“至情”有了超越生死、感人肺腑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1.
书院是儒学知识生产、创新、积累与传播的机构,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与重要象征。书院在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是影响当地文化地理格局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书院建立数量的多少,反映了儒家文化在一定区域中空间拓展的情况,另一方面,书院的发展,又可以改变该区域内主流的儒家文化与佛教、道教及其他民间宗教等非主流的文化形态之间的力量对比,使地区的文化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天龙八部》是金庸作品中和佛教关系最紧密的一部小说。金庸通过三位主角引出了芸芸众生相以及纷繁复杂的故事发展,而这一切到最后,全部都是有因可循的。通过分析主角及配角的经历和结局,来揭示《天龙八部》中所体现的因果之说。  相似文献   

13.
《水浒》尊崇道教但并不膜拜、贬抑佛教但绝非妄加诋毁。小说中的一佛一道虽说多有不同、各自为政,却一样承负着劝善惩恶、指点迷津的神圣使命,共同构成此书的宗教理念。也正基于这种神秘更兼睿智的劝诫意图与使命意识,小说中的道释二教始终保持了文化格局上的守衡态势。  相似文献   

14.
徐訏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位个性独特的作家.从早期社会改革的实践者到晚年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徐訏以其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把宗教关爱的目光投向生命的终极意义和对理想人生的憧憬.徐訏的很多作品传达出强烈的宗教感,在佛教意味、道教色彩和基督教情怀的交融中抒发对于人性与心灵深处的探询和对于人生哲理的宗教式感悟.  相似文献   

15.
徐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位个性独特的作家。从早期社会改革的实践者到晚年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徐以其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把宗教关爱的目光投向生命的终极意义和对理想人生的憧憬。徐的很多作品传达出强烈的宗教感,在佛教意味、道教色彩和基督教情怀的交融中抒发对于人性与心灵深处的探询和对于人生哲理的宗教式感悟。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正步入实质性改革的阶段,在首当其冲的素描教学改革策略及措施不断涌现的过程中,形成了写实型、观念型、个性型与自由型素描教学格局。本文基于现行多数坚持写实型素描教学结构的特点,从对其所具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分段式规范化与同步式多样化”素描教学的具体构想,力图使中国的写实型素描教学趋向于能动的写实型状态,而卓有成效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道教在北朝经过寇谦之改革之后,曾一度成为北魏的国教,其后楼观道在陕西兴起,形成新的道派。 道教的发展引起了佛道之间的激烈斗争,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先后两次发布诏令,禁断佛教,史称“二武 灭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儒道佛三家思想对日本审美意识产生了很大影响。"幽玄"作为日本审美意识中最重要的审美范畴,充分显现了日本民族的审美趣味和欣赏的审美情态。而儒道佛思想在其形成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把这种影响渗透到诸多艺术领域,且在本民族的土壤上,创造了在借鉴中国儒、道、佛思想基础上的独特审美传统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话说二郎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郎神”究竟为何方神圣?千百年来始终笼罩着一团迷雾,近年围绕都江堰李冰子的讨论更是异说纷呈。造成原因固然与学科睽隔,加之牵扯三星堆文物解释有关,其更重要的因素,乃研究者对有关史料缺乏通贯了解及整合所致。其中五代至北宋一段重要演变史实几乎无人道及,是一憾焉。这里作了拾遗补缺,并试图对于全国范围内二郎神由来演变的纷杂历史作出通贯解释。  相似文献   

20.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出现了志怪和志人小说的分类,其形成原因表现在很多方面,统治者和上层人物需要小说引导世人服从统治,士人心态发生变化,清谈之风的盛行,佛教传入、道教的发展也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创作元素。这些都为当时的小说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