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一文中提出了在俄国建设"带有小农占人口多数所造成的种种特点的社会主义",带有"种种特点的社会主义"也就是具有俄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列宁的这一思想标志着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实现了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转变。此后,列宁在探索建设具有俄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思想,逐渐形成了具有俄国特点社会主义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包括:列宁对社会主义看法的改变、具有俄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和具有俄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的实现手段。  相似文献   

2.
略论俄国外交与巴尔干同盟的建立张爱平柏林会议以后,俄国统治集团认识到俄国一国无力解决"东方问题",便积极谋求与列强"合作"来达到目的。1908年的俄奥布赫劳协议成为这一政策的顶峰。波斯尼亚危机则是这一政策失败的纪录。战后俄国外交便将重点放在团结巴尔干...  相似文献   

3.
1917年11月7日,俄国人民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在俄国和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在当前风云多变的国际形势下,重温这段光辉的历史,对于我们清醒认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尤显重要。本文试图在对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再次肯定其伟大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1911年12月,外蒙古上层王公贵族利用中国南方辛亥革命之机在俄国的支持下脱离满清王朝。这为俄国改变在外蒙古地区的贸易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由此,俄国在短期内主导了外蒙古地区的贸易。但在俄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中国内地商人的有力竞争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俄国在外蒙古地区的贸易影响迅速弱化。至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之时,俄国工业品几乎停止输入外蒙古地区。总之,从1911—1917年,俄国在外蒙古地区的贸易经历了一个畸形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俄国工业曾出现迅猛发展的形势,通常把这一时期称之谓“工业高涨”年代。九十年代俄国工业为什么获得迅速发展?研究这一问题,不仅对认识俄国工业发展道路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也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在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仍然县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根据沙皇政府的人口普查,1886年城市居民占整个居民10.6%,  相似文献   

6.
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一次革命。革命高举自由、平等的旗帜,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镇压了国王和贵族。“革命阶级实行的这种政策不能不从根本上动摇整个落后的、专制的、沙皇的、君主的,半封建的欧洲”。这次大革命与沙皇俄国的关系究竟如何?它对沙皇俄国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这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法国大革命对沙皇俄国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主要表现在:(一)法国启蒙思想和革命原则之传入俄国,启迪了俄国先进人士的头脑,成为俄国反  相似文献   

7.
1996年9月25—27日,俄国科学院远东问题研究所举行了第7届国际学术会议《中国、中国文明和世界。历史、现状和前途》。 第7届会议论述的主题是“21世纪中俄稳定发展的问题和潜力”。重点是中俄改革比较分析,以客观态度研究中国经验及其运用于俄国的可能性,探索扩大和加强双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的相互联系和合作的途径,这一重点列入了会议各组的议题。各组的工作按下列方面进行:“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的经济。俄中经济相互关系问题”、“中  相似文献   

8.
十月革命前,列宁着重强调俄国的“帝国主义”特征,并义无反顾地领导了俄国人民争取实现社会主义的斗争。十月革命后特别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后,列宁则更多地认识到了俄国的“半亚细亚国家”的国情,认为正是这一国情制约了俄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列宁更进一步指出,俄国正处于相当长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其基本任务就是要解决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高度的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对俄国国情的新认识,是列宁晚年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9.
早在十月革命前,在俄国,对蒙古语言的研究就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方面,俄国科学界居于领先地位。出版蒙古语语法和蒙古语辞典,搜集并出版抄本、木刻本和民间口头创作著作,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俄国蒙古学代表人物的劳动成果。十月革命为研究蒙古语言和蒙古方言提供了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至今已八十年了。在这次会议上,列宁亲自缔造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党——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正式诞生,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一、大会的特点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03年  相似文献   

11.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并在地球的六分之一土地上建立了崭新的社会制度。“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这一天象一个巨大的、不可摧毁的里程碑,永远屹立在人类历史前进的道路上。”①  相似文献   

12.
雍乾年间的中俄贸易王若涛18世纪初,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完成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想使俄国的经济得以发展,作为俄国邻国的中国此时正处于“康乾盛世”时期,俄国为了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想打开中国这一广阔的贸易市场。康熙28年(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历史的马克思主义式的考察与分析,早期的列宁阐述了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的思想,即:俄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是一种历史进步,它极其有力地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前进.今天重温列宁这一思想,对于深化认识列宁资本主义发展观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对待资本主义的应有态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特别是1861年农民解放运动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俄国的兴趣主要限于研究俄国的政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或者说主要是研究俄国当局对革命的反动镇压。马克思和恩格斯特别地把俄国看作是欧洲的主要敌人,而一般地把它看作是进步的主要敌人。然而尽管他们明显地不喜欢俄国这一反动堡垒,但恩格斯对语言和对文化史的兴趣却促使他早在1851年就开始学习俄语。至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认为由于俄国广泛存在着土地公有的农村公社,它有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在后来的俄国没有实现,因为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农村公社瓦解了。但是,这一理论中包含的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的思想在后来的俄国、中国等国家确实实现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特别是俄国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都没有充分发展,从这一意义讲,也可以说俄国和中国发生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事实。我国理论界近年来对此理论展开了讨论,但跨越卡夫丁峡谷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尚很少涉及。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初步的论述和分析。本文所说跨越卡夫丁峡谷指的就是跨越人类社会历史的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后面均如此,不再一一说明。  相似文献   

16.
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沙皇俄国,商人作为一支新兴的势力日益崛起,政治经济影响迅速扩大,斯大林称十八世纪初的俄国是“地主和商人的民族国家”。这时期正值俄国封建农奴制盛极一时的阶段,为什么商人能在沙俄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要了解此问题,就必须系统地探讨一下此时期俄国商业与商人的发展状况,以及商人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17年,俄国社会矛盾日益加深、阶级斗争日益激化。整个俄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发生了巨大的震荡和变化。在这一年内,俄国发生了两次革命,即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这些革命改变了俄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并对整个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俄国的两次革命,就其所面临的任务、性质、动力、结果等方面,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共同的地方,并受一定的客观规律的制约。深入比较这两次革命,对于正确理解这些事件,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学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一) 如果把1917年的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18.
书讯与简评     
新疆大学法学院祝政宏副教授揭露二月革命前俄国上层危机的一部专著《罗曼诺夫王朝的最后日子》,已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七章 ,共 2 8万字。沙皇俄国在 1 91 7年二月革命中一朝倾覆 ,其败亡之速令人惊异 ,这成为中俄以及各国历史学家长期研究探讨的问题。该书依据大量俄文原始资料揭示出俄国上层危机的种种表现 ,尤其是对沙皇、上层贵族、资产阶级及其相互关系作了客观分析 ,指出正是这些上层的冲突、矛盾、争斗、撕咬消蚀和耗费了本已衰落的沙皇制度的最后元气 ,使它在汹涌澎湃的人民革命浪潮中再无以往的力量与之抗衡 ,最终上演了…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无产阶级政权在俄国建立起来了,但这绝不意味着俄国就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小农占人口多数的国家里,能否建成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新课题,在他们面前,“既没有车辆,也没有道路,什么也没有,根本没有什么预先试用过的东西!”在向社会主义过  相似文献   

20.
讨论俄国形式主义对文学与现实关系所持的观点,指出俄国形式主义潜在地存在着类似浪漫主义文论的语言观,即词与物对等,这与他们激进的科学实证态度相矛盾,尽管他们放弃了这一问题,但这一问题的存留,使其理论面临深刻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