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电影艺术也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从本质上说,同样是人类把握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一种手段。中国电影,在数字媒体的文化创意与数字技术的影响下正处于技术开始革新而艺术仍亟待发展的历史交叉期。在这一方面,我们不能不说,在高速发展的电影技术面前,电影艺术是相对滞后的,电影艺术的发展还是要以文化创意和数字技术做其坚实的后盾。  相似文献   

2.
魏琪 《南都学坛》2014,34(6):123-124
<正>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它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数码艺术。新媒体艺术的表现手段主要是电脑图形图像,其广义是指那些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现今社会,新媒体艺术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同时,新媒体艺术还离不开摄影、电影、电视等图像化的视觉接受方式和视听传播途径。摄影和现成图片的拼贴、电影和电视线性图像的剪辑是新媒体艺术创作的重  相似文献   

3.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而存在,它的发现和完善得益于技术的发明和改进.特别是近年来,数字化电影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技术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然而这种新的技术也给电影艺术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大量特技的运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电影的真实性又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而对数字电影时代艺术与真实的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梳理巴赞"摄影影像本体论",重新审视经典电影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局限性,为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电影是技术与艺术的联姻.数字技术是电影"再现现实"神话的新飞跃,它使电影在虚拟现实、再造历史、重组时空等方面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和可能.但数字技术并没有完全颠覆电影影像本体理论.电影的真实性与假定性本质决定其在数字技术的虚拟美学中延续着现实主义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数字艺术发展的文化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艺术正在成长为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的新艺术形式,数字艺术应用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新兴产业。应该重视对数字艺术理论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正视数字图像技术不断发展的客观环境。在进行人文思考时,把它作为艺术展现的一种有效手段,以数字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以适应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和审美需求。应该改革高校对艺术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跨学科培养数字艺术人才,以尽快适应数字技术和主流受众群体的发展与变化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数字美学论——一种数字电影理念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美学是数字电影茎术的本质规定性.数字美学的技术根基在于比特,比特赋予了数字美学特有的互动性、开放性、多向度性、自由性和民主性.数字美学的精髓在于人类,自由情感的表达和传播.最大限度地制造感官快感,最大限度地开拓新奇的审美领域和丰富人类的审美经验是数字美学的主要诉求.数字电影是一种典型的数字艺术形式,数字电影的创作与评判不能沿用传统的原子美学理论,而应当确立以数字美学为核心的新型电影艺术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到现在,一直在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中向前发展。电影走过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最终带给人们的总是不断的惊喜。作为媒介,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艺术,它无可替代的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享受。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影也在不断的寻找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点。影视合流时代,数字电影时代,数字化影视趋同时代,也就不可避免的到来。本文通过对电影电视发展历程的比较,对影视合流现象以及对电影自身在技术上的突破的分析,着重分析数字化影视趋同及存异的利弊,从观众需求和商业价值两方面分析影视过度趋同的前景。数字技术的成熟,也许会带来人类生活方式的又一次革命,然而影视只能趋同存异地发展。在迎来又一次巨大挑战和冲击的环境中,电影如同它走过的历史,仍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创新性,相信电影仍然会带领人们走进影院,领略另一番惊喜和震撼,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8.
百年中国电影发展的民族化、现代化以及与其他艺术间的互动关系一直是影响其艺术审美走向的关键因素。20世纪20年代,现代戏剧家规模化地进入电影领域,为早期电影走进艺术、建构艺术品格、丰富艺术表现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戏剧与电影的互鉴发展中,中国早期电影利用民国政府架构中的省域以下宣传系统的缺如拓展了其生发的空间,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现代性”元素让舶来艺术有了被本土受众接纳的基础,“影戏”(电影)更是借戏剧之“戏”完成了“作为艺术”的身份转变。以上三个“影响源”促发了中国电影的发展观念变革,为中国电影走向建构现代民族影像的目的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电影的发展一直是与科技的进步紧密联系的,电影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技术上的进步必然对作为艺术的电影产生巨大的影响。电影史上的每一次重大飞跃都与科技进步相伴相生。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科技对电影的影响更加明显,对传统的电影美学也带来了一定冲击。数字成像技术使得电影假定性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进一步突破了电影所受到的物质现实的制约。2009年被称为“3D元年”,但目前的3D电影无论在影像、表演还是叙事层面都带来了美学上的退步。影像数字化越来越使电影成为一种语言。高科技不仅对大屏幕产生影响,小屏幕也受到其影响,手机电影的出现,使电影体裁得到了开拓。  相似文献   

10.
对比传统电影,我们即可发现传统电影尽管也有观众欣赏的读者中心存在,但是话语权实质仍旧在导演和放映者手中,网络数字娱乐可以保证审美主体的审美个性化,强调审美体验者的审美主体性。数字技术时代的技术是电影发展的推动力,电影又回到原初意义上的视觉艺术,这是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的体现。网络批评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大众的,它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冲击社会中既有的以专家批评为代表的"权威性"审美标准和观念。  相似文献   

11.
“新世俗神话”与“泛审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作为大众艺术的电影无可回避地承受了"泛审美"的历史和时代命运.电影形态的变革在不断的分化中重组、融合.传统与现代、艺术与商业、主流与边缘在整合与圆融中建构当代电影的新世俗神话,通过"泛审美"的美学关联,实现艺术与大众、市场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字艺术的体系中,数字技术不仅仅是手段,不是中性、无倾向的,它常常在否定、排斥着已有的艺术观念;而艺术的本性又规约着对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另一方面,艺术中的技术如果失去了审美的内核将异化为无意义的形式、无前途的“技术”;而艺术离开了特定技术的支持,人们的情感、审美理念将无法有效表达。可见,数字艺术中的技术性与艺术性总是处于一种矛盾的张力之中。技术性或艺术性的凸显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由于在数字艺术身上集中体现着人文和科技,所以它才具有在二者的矛盾张力中的活力和不断发展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3.
消费主义是社会时代语境最重要的文化症候。伴随人类的艺术审美不断向视觉转向,以高科技为背景的数字影像开始崛起,它所带来的美学嬗变本身蕴含着双重悖论,一方面它为电影观众提供充满想象的梦幻生产和奇观体验,另一方面源于技术崇拜的工具理性又制造了远离真实的审美陷阱。人们对数字影像的消费见证了电影工业的商业本性,然而,数字技术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电影美学之死,我们既要对数字技术带来的审美弊端有所正视,更要在科技与人文之间重建平衡,从而让数字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影像美学的超越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消费主义是社会时代语境最重要的文化症候。伴随人类的艺术审美不断向视觉转向,以高科技为背景的数字影像开始崛起,它所带来的美学嬗变本身蕴含着双重悖论,一方面它为电影观众提供充满想象的梦幻生产和奇观体验,另一方面源于技术崇拜的工具理性又制造了远离真实的审美陷阱。人们对数字影像的消费见证了电影工业的商业本性,然而,数字技术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电影美学之死,我们既要对数字技术带来的审美弊端有所正视,更要在科技与人文之间重建平衡,从而让数字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影像美学的超越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论数字技术对电影语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数字化技术进入电影制作领域,后现代主义思潮迅速对电影的技术和艺术层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电影语言由于数字化技术的进入在镜头的性质、技术维度和叙事语法等方面进行了彻底的解构和颠覆.数字技术的介入也对电影语言产生新的内涵与意义,它分别从"物化"生存、"物态化"存在和媒介技术特性等方面对电影语言进行了拓展与创新,使电影语言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2013—2014年重庆市戏剧与影视学研究在数字影视艺术理论研究、电影和戏剧戏曲创作、学科点和研究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发展和成果,重庆市的戏剧与影视学发展在电影、数字艺术及动画艺术、新媒介及电视艺术方面实现跨学科研究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并在影视实验美学向数字、仿真、交互交融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  相似文献   

17.
电影自一八九五年诞生,就被作为一种叙事艺术。从卢米埃尔记叙简单生活场景的电影,到格里菲斯叙述复杂故事的电影,初步建立了电影叙事的艺术形式,并形成了电影的传统。但在此后,电影的发展不再是传统叙事电影的单向发展了,艺术家们开始从新的角度发掘电影的艺术潜力,探索电影的艺术特性,向传统叙事电影发起了挑战。二十年代出现在欧洲的先锋派电影运动,就是世界电影史上反对传统电影,探索电影发展新方向的第一次大潮流。  相似文献   

18.
艺术欣赏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术欣赏作为一种典型的审美活动 ,它是以音乐、体育、舞蹈、绘画、文学、戏剧、电影等艺术作品作为欣赏对象 ,艺术作品本身具有各种美的艺术形式和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高校开设艺术欣赏课是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很好形式 ,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任务上是一致的。艺术欣赏课不仅能陶冶大学生高尚情操、净化大学生的心灵 ,使大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而且还能真正做到“以美辅德”。  相似文献   

19.
电影艺术有许多为其它艺术所望尘莫及的优点,这是由电影艺术本身固有的特性所决定的。那么,在讲授电影文学时,就应紧紧地扣住并突出电影艺术的特性来讲,因为,电影文学的特点是与电影艺术的这些特性有着紧密联系的。甚至可以说,电影有多少特性,电影文学也就有多少特性。电影文学,主要是指电影文学剧本而言。电影文学是电影艺术的基础,它是为拍摄电影而创作的。一部电影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随着艺术理念与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艺术间的边界逐渐模糊,“跨艺术诗学”成为艺术研究的新视角。《路边野餐》是近年华语影坛的佳作,导演毕赣在这部电影中对诗歌艺术的创作理念与表现原则进行了借鉴与化用,又将诗歌文本作为电影内容的组成部分,在形式上实现了诗与电影的结合,还以诗歌作为影像的艺格敷词,对电影的视觉内容进行了二次描述与启发阐释。《路边野餐》实现了“诗”与“影”的和谐,以跨艺术诗学的视角对其进行审视与分析,能够得出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