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义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也包括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狭义的民族声乐艺术,则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现代人所说的“民族唱法”。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唱法,同时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由两者融会贯通而成。声乐艺术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文化的制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导致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西藏的民歌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但品种繁多、风格各异、演唱方法独具特色,而且每个牧场、每座村落,都有优秀的民间歌手。他们的演唱活动是农村、牧场、城镇人民文化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西藏被誉为“歌舞的海洋”,藏民族被称为“歌的民族”,是一点也不过分的。笔者在那片歌声弥漫的高原上,从事声乐演出、教学二十余年,学过民歌,演唱过民歌,调查过民歌,并且对它们进行过一些研究和思考。下面拟从不同侧面对这一民间声乐艺术作一浅探。  相似文献   

3.
合理、科学、全面的教学内容是确立、体现和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保证。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各民歌、戏曲、创作歌曲、艺术歌曲、古曲、歌剧等内容,并且各种不同的内容都应在科学发声的基础上体现出教学与演唱的侧重。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于推进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播、教育和创新有重大作用,应当更好地把握“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进一步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由此追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对外交流与融合的历程,解读“一带一路”建设对发展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意义,提出加快民族声乐艺术走出国门、加强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与美声唱法融合、坚持以民族传统唱法为根基、采用中西结合的创作技法以及在学校实施多元化民族声乐教学等。  相似文献   

5.
民族唱法的演唱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歌唱语言也带有明显的民族语言特点,而歌唱语言是声乐演唱中咬字,吐字、发声,用气、共鸣等技术手段运用的依据。本文针对民歌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对咬字要“字正腔圆”,气息的运用要“深、通,活”,以及声音亮,暗的把握等方面的内容与技术处理作了分析与阐述,并提出了学生掌握演唱技巧,形成演唱技能的具体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6.
略论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之辩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历史悠久,它具有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特点,在继承传统民族声乐精华的基础上,又充分借鉴和吸纳了西方声乐艺术中的先进性和技巧,进而不断成熟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相应的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在声乐演唱艺术中,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艺术风格是通过演唱技法得以实现和展示的,而演唱技法存在的目的和意义也正是为了突出和表现艺术风格。因此,民族声乐艺术演唱者只有充分理解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的对立统一关系,准确把握民族声乐艺术的共性与个性,充分尊重民族声乐的优良传统,才能达到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的和谐统一,并为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进一步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声乐一直在学习中探索和发展,但目前我国民族声乐发展呈单一化趋势,在创作和演唱方面都存在对传统民族音乐研究不足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民族声乐创作和演唱方法的多元化,努力突出作品个性和演唱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著名歌唱艺术家吴雁泽善于吸取美声唱法中的科学发声要素,并深深扎根于传统民歌艺术的沃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在拓展民族声乐演唱技巧方面,留下了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民族声乐与传统乐器的结合,无论是对民族声乐的演唱和教学,还是对民族乐器本身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两者之间相互融合与支持、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关系,既使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产生了质的飞跃,也为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形式和声乐教学领域开拓出更为宽阔的领域,同时也推进了传统乐器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本文以传统乐器中的吹管类乐器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箫和笛子、唢呐为代表性乐器,通过分析论述,阐明该类乐器与民族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的关系,并力图从中发现和探索出一定的与乐器发展,尤其是与民族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有段的规律性表现或理论质素。  相似文献   

10.
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对原生态民歌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信多年来一直耕耘于民族声乐创作的领域,他的一些以原生态民歌为素材创作的大中型民族声乐作品,受到当今声乐界的广泛关注,除了在音乐会、大型声乐比赛中被作为常用曲目外,还被大量的编入高等艺术院校的声乐教材中,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青睐。原生态民歌的保存与发展问题,是当今音乐界争论的热门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是对中国原生态民歌厦民间音乐的一种保存、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的民族唱法包括戏曲、曲艺、各族民歌以及古典歌曲、民族风格浓郁的创作歌曲等的演唱方法。自50年代初开始,我一直在各级各类学校,主要是各级师范院校,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在声乐教学方面,主要是以教唱民歌和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为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各民族五千年交融发展中,民族声乐艺术有着独特的东方神韵和中华民族鲜活的风格。民族唱法在广义上讲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和歌剧四个部分。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逐步形成了中国民族新唱法,其中包括民歌和歌剧。民族唱法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嗓音甜脆清亮为特征,行腔韵味为特色,情、声、字、腔融为一体。并伴有一定程度的形体表演的一种演唱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声乐作品演唱技能的提高,关系到少数民族声乐作品的继承、发展,关系到对少数民族心理素质和音乐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少数民族音乐欣赏水准的提高,继承原状、保存历史原来的面貌。收集好资料,尊重少数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在这基础上发展少数民族声乐和声乐作品,把少数民族音乐特有的美供世人欣赏,提高少数民族演唱技能,显得更为重要。作为提高少数民族声乐作品演唱技能的教师,肩上的责任也就更重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在我国特有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族语言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共性风格和多元个性风格的完美结合体。近些年来民族声乐教学过分重视学生演唱共性风格的培养 ,忽视了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淡化了学生演唱个性风格的培养 ,因此要从认识、审美、教学理念入手 ,改进教学模式 ,完善教学课程设置 ,因材施教 ,突出学生演唱个性风格的培养 ,促进民族声乐艺术的“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事民族声乐普及与提高工作的人,既没有结成一群专业者的“界”,也没有形成一门有体系的“学”,甚至在全国各地都没有一个固定的“坛”。民族声乐的从业人员,一部份是先学西洋声乐之后兼之附之的,不像西医学中医是带着“仰视”的态度敬重中医,另一部份是民间歌手出身,凭师徒口耳相传的方式学取了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理论基础较差,有的甚至连识谱也不熟炼,仅仅是“术”而不是“学”。靠这两部份人对民族声乐进行理论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代的民族声乐是在民歌演唱的基础上继承说唱、戏曲艺术的传统发展起来的。戏曲讲究唱演并重,说唱虽然以唱为主,也非常强调表演,各地区各民族的歌唱,其主要形式是载歌载舞。唱中有演,以演助唱,唱与演紧密配合,符合民族欣赏习惯,能给人带来听觉和视觉的双重美感。  相似文献   

17.
科尔沁叙事民歌记录了蒙古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是蒙古族口头传统文化的珍品之一。英译科尔沁叙事民歌有助于促进蒙古族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本研究基于科尔沁叙事民歌的英译现状梳理,以《陕北民歌》《阿诗玛》与《玛纳斯》等民族典籍译介成功案例为参照,紧密结合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演唱形式以及歌词特点,探讨科尔沁叙事民歌的翻译策略,提出了从“底本选择”“团队翻译”和“归异结合”的翻译策略,旨在助推更多的蒙古族文学典籍走向世界,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研究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历史源远流长,包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以及中国的人文文化,二者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彼此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在民歌《千古绝唱》"戏"与"歌"的结合中,既可以体会到民歌的优美自然,又可以感受到戏曲唱腔的韵味。《千古绝唱》充分体现了戏曲声腔艺术在民族声乐中的融合与发展,以及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民族声乐源于古老的戏曲、曲艺、民歌等种类,我国古代的声乐对咬字、吐字、气息以及情感的表现有深刻的论述,这为民族声乐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理论依据。继承传统,借鉴西洋,发展民族,这将是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女中音声乐文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演唱形式与风格的发展和不同民族的生存环境、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中西方传统的声乐历史,既有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共性,也具有各自民族的独特性.无论是主观思想、演唱方法、还是表现形式和音乐价值,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