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党的大陆政策是指退居台湾后的国民党对中国大陆的政策。国民党的大陆政策是退据台湾后的国民党厘定两岸关系,处理国家统一的基本国策,也是国民党攫取合法政治资源的一种策略性政策工具。国民党统治台湾50年来,为了维护在台湾的统治和利益,其大陆政策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国民党退踞台湾后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变化,分析了2004年台湾"总统"选举前后政党政治的发展状况,对选举后的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两岸统一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论述,认为当前台湾的政党政治格局已经从国民党一党政治,演变为两极(民进党、国民党)多元(若干小党)格局的多党政治,蓝绿政治仍将是台湾政党政治的主色调,政党政治的演化也导致台湾社会政治文化呈现出明显的二元对立特征,也导致两岸关系的变数愈加复杂.  相似文献   

3.
2000年台湾所谓世纪大选中, 有多年执政经验的台湾最大政党———国民党一败涂地, 如果客观分析选战中李登辉的作为, 可以认为这正是造成国民党选战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2000年台湾所谓世纪大选中, 有多年执政经验的台湾最大政党———国民党一败涂地, 如果客观分析选战中李登辉的作为, 可以认为这正是造成国民党选战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1948年底,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势成定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已面临着彻底垮台的命运,为谋求退路,国民党当局决定东撤台湾。退台后,蒋介石为首的一批国民党元老们开始痛切反省国民党败退台湾的教训,认为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不仅是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原因,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国民党本身的弊端,是其“组织瓦解,纪纲废弛、精神衰落,藩篱尽撤之所招致。”为了确保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总结大陆失败教训,蒋介石决定重新改造国民党,这就是国民党退台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党务改造运动。  一、党务改造的原因与具体实施 事…  相似文献   

6.
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战场丧师失地,国民党政府把其原因:一归咎于缺乏武器;二归咎于“共产党破坏抗战,危害国家。”时至今日,台湾国民党的要员和一些历史学者,仍然旧调重弹。七十年代台湾出版的《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一书,把国民党战场的溃败,说成是“忍辱负重,争取时间”,为国民党蒋介石推卸责任。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国民党战场溃败呢?其原因,我认为有五个。  相似文献   

7.
台湾山海魂     
严红 《华人时刊》2012,(5):40-41
台湾行,源于情,情之深,海之魂。中国的岛屿很多,而台湾岛别不同于其他岛。从台北出发往南,沿途可以看到魂牵梦绕的台湾海峡,遥看对面的大陆,和我们一起前行的台湾吴小姐的父亲,是国民党空军,1949年驾机随国民党一起撤退到台湾,与家里亲人  相似文献   

8.
正民进党当局为清算中国国民党党产,近来动静颇大。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反批:如果按照"不当党产条例"真要清算国民党财产,那么蒋介石时代从大陆运到台湾的黄金是不是也要一起算?一时间,国民党败退大陆前夕运抵台湾的黄金,再度引发外界关注。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退据台湾后,出于反共和寻求美援的需要,一度支持自由主义杂志<自由中国>的创刊,该杂志成为从大陆四散的自由主义者在台湾集结的据点.在反共的前提下,自由主义者以<自由中国>为阵地,多方面对台湾国民党的威权统治提出激烈的批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治主张.而当自由主义者与台湾本土精英结合准备组织新党之时,国民党拘禁雷震,<自由中国>停刊,台湾自由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政府进行了教育复员。旋即解放战争全面展开,教育再次遭遇严峻考验。国民党为笼络中等学校学生,设置了多所临时中学和联合中学以收容学生。随着国民党的不断败退,大部分联合中学和临时中学被迫解散,但也有不少被国民党裹挟之台湾。“豫衡联合中学”就是当时被国民党裹挟南下,辗转流离最后经越南至台湾的。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国宪法》”具有较高的调试弹性,使台湾的政治转型存在“回归宪政”的制度选项,台湾在国民党执政时期长达四十余年的威权体制肇源于“临时条款”而非“《中华民国宪法》”;国民党自身在内外压力下通过“本土化”等一系列改革完成政党转型,在失去执政权后能通过改造实现“体面再生”,表现出较高的组织调适弹性。这些高度的调适弹性使得国民党面对改革呼声采主动推进而不是推延或镇压,加之两蒋时期国民党对台湾的经济贡献,成为当时国民党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和政党轮替后仍然保持政治集团动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张群 《华人时刊》2010,(7):76-77
1949年在中国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新中国随之诞生,而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则风雨飘摇,沮丧地退踞台湾。随着国民党蒋介石政权退至台湾,盛传中的大陆黄金被蒋介石秘密运往台湾之谜一直未能破解。  相似文献   

13.
日据时代,台湾可以说没有哲学,是名符其实的文化沙漠和哲学沙漠.1949年国民党退据台湾,是本世纪台湾哲学发展的开端.  相似文献   

14.
台湾党外运动,是相对于台湾执政的国民党党内而言的台湾岛内对国民党不满的人所进行的要求民主政治改革的运动,也称反对党运动。在台湾反对党运动的历史中,70年代的党外运动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上承胎死腹中的50年代《自由中国》时期的“中国民主党”组党运动,下为80年代中后期民主进步党等反对党团涌现奠定基础。因此,本文试图全景式地分析70年代台湾党外运动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政治主张,以期有益于正确认识风云变幻的今日台湾政坛。  相似文献   

15.
当代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遭遇到来自民本主义和民粹主义两方面的理念和政治袭扰。国民党在一党执政中逐步形成基于民本主义的保守政治理念和政治体系,党外、民进党在反对国民党专制的过程中又推动台湾政治社会走向了激进民粹主义。没有理性、科学的民主观,这是台湾政党政治发展状况频出的一个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一在野党派对台湾政局和前途有什么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长期以来,国民党是处在执政党的地位,推行“一党专制”的政策。“开放党禁”之后,党派林立,在政治上出现了多党竞争、两党抗衡的局面。具体来说,台湾在野党派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使国民党力量大为削弱、大大丧失其政治资源。国民党号称200万党员,由于对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曾提出过和平解放台湾的设想 ,主张台湾和祖国大陆统一后 ,台湾的政务仍归蒋介石国民党管理。台湾的生活可以照旧 ,台湾的社会制度不变 ,台湾可以继续实行三民主义和保留自己的军队。这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关于“一国两制”的最早设想。  相似文献   

18.
顾维钧是民国政府时期著名的外交家,1949-1950年间任国民党残存"政权"驻美国大使。《顾维钧回忆录》详细记录了这一时期国民党在美国的外交折冲:国民党残存政权种种争取美国保护的外交努力,美国政府对蒋介石国民党及其残存"政权"的失望、绝望及对其被保护要求的拒绝和对新生的中国政府展开沟通的探索等,表明自1949年4月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至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之一年多时间,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力解放台湾的最佳时机。新中国建国之初能否迅速武力解放台湾,当然有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开国领袖的决策,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这一武力解放台湾之最佳时机之窗的关闭,台湾问题的解决则成为我们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的最大障碍并延迟至现在,则是令全体中国人扼腕叹息的事。我们期待着台湾问题早日解决,最终完成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抗战胜利后 ,国民党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抢夺”应称为“独占”。台湾回归祖国的“回归”用法不当 ,台湾不存在“回归”问题 ,应改称“统一”等。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覆灭的标志不应是 1949年4月 2 3日南京解放 ,而应是 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相似文献   

20.
台湾大选后,民进党终于如愿以偿上台执政,而在台湾执政50年的国民党不得不黯然下野。在乱纷纷新旧交替之际,陈水扁让国民党籍的唐飞担任“行政院长”组阁。此举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普遍关注。 从5月20日起,陈唐体制开始正式运作。陈唐的“蜜月”究竟能维持多久?人们都在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