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俞荣 《老友》2011,(1):43-44
詹学银曾是江西省都昌县交通稽征所一名普通的职工。退休后,他不享清福,来到偏僻的山村承包荒山搞开发,并以此为基地,创办了收养救助孤儿的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收养了142名孤儿。詹学银收养孤儿不图报酬,为的是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2.
别人用瘦肉精,他坚决不用;农民的芽麦没人要,他却高价收购;出资上百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捐款310万元支持第七届全国农运会;抗震救灾、救助病弱老人、产业帮扶……秦英林的名字,总是与公益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2011年9月23日,他更是大手笔向当日成立的河南省扶贫开发协会认捐6000万元,是本次认捐额度最大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车祸孤女牵动检察官的心 事情得从2001年8月说起。 一天晚上,四川省旺苍县检察院检察长姜小平在重庆出差归来,打开电视,旺苍当地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一个特别节目立即揪住了他的心。节目里,国华镇山坪村一个10岁的小女孩,父亲在车祸中丧生,自己也受了重伤,正在医院抢救,节目呼吁社会救助这个成了孤儿的小女孩。  相似文献   

4.
刘东伟 《社区》2009,(26):8-8
博尔赫斯1899年出生于阿根廷,自幼喜欢读书,年轻时,曾迁居日内瓦和西班牙。22岁时。博尔赫斯回到国内.开始积极组织文学运动,传播欧洲先进的文学思想。24岁时,博尔赫斯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但由于当时他在文学界的影响力还不够,所以,诗集是自费的。直到1931年左右.他才凭借自己的短篇小说,在文坛树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春日道长”萧智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知道希望工程是中国大陆发起的救助失学儿童,使《九年义务教育法》得到广泛实施的重大举措。它从发起到现在影响越来越大。但我从未把希望工程和和一个气功师联系到一起。但他让我想到了——他就是来自台湾省的春日道长萧智贤。萧智贤现年47岁,曾给希望工程捐资仞0多万圆人民币。我看著手里这份资料,再看看芾智贤本人,他仪表堂堂,面色红润,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我的生活比较苦,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继父对我不好,复来逼得祖母和村里的好心人让继父签“切结书”,不许他再虐待我。十几岁时,我便离开了故乡,跟一个四川人学手艺,做…  相似文献   

6.
关于《浮生六记》作者沈复四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地方文献中匈稽搜寻出有关《浮生六记》作者沈复的零星材料,经过排比分析,考证了沈复游历琉球的时间与真相、晚岁曾久客江苏如皋县府作幕友,和他的卒年时间,以及他的书画创作等四事,并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7.
晟肱 《社区》2009,(14):7-7
曾国藩。清代名臣。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人,清嘉庆十六年f1811年1出生于一个穷山僻谷的耕读人家。他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教育子侄。谓“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别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的机会不被松。死前一日犹手不释卷。曾固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它们是:  相似文献   

8.
赵锐 《金陵瞭望》2007,(24):72-72,F0003
“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生前曾这样叮咛。 “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 ——无私救助中国平民的德国人约翰·拉贝曾这样嘱咐。  相似文献   

9.
郑观应不仅是早期卓越的维新思想家,也是社会保障思想的集大成者。从19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初,郑观应主张对贫民的救助应变单纯救济为教养并重,并提出设立保婴会以救助弃婴。19世纪90年代以后,郑观应意识到社会保障事业是富国强民的手段,更是实行宪政的要务,他建议改革社会保障机构的救助方式,更有价值的是他介绍了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郑观应的社会保障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保障思想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0.
周述恒是一名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四川农民工,他经常帮助工友维权。为了让更多的人理解关爱农民工,他克服重重困难,以自己14年打工经历为素材,创作出了45万字农民工原生态纪实小说——《中国式民工》,媒体和读者称赞他是农民工的代言人。为此,他曾被请进了央视的《小崔说事》栏目和风凰卫视的《社会能见度》栏目。  相似文献   

11.
人类对灾害的态度经历了畏惧、奋起抗争、防范与抗争相结合的变化过程。灾害对人类生命造成了威胁,因此,面对灾害,人们的道德态度应以保全生命为道德底线,积极实施自救和他救,勇敢面对灾害。灾害时期,正常的道德关系被破坏,原有的道德规范失调,灾害救助的道德冲突愈加突出,对灾害救助提出了更大的道德选择难题。灾害救助的道德共识是共同承担、共同抗灾,人们应勇于承担灾害救助的道德责任,发扬仁爱互助的精神。在灾害救助中应遵循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守秩序的基本社会公德,尽快将灾区生活秩序导向正轨。人们在长期的灾害救助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灾害救助的道德管理机制、道德运行机制和道德评价机制,这为灾害救助的道德实践提供了可能性,是人类与灾害抗争的道德体现。  相似文献   

12.
《镇江社会科学》2007,(5):56-57
2003年8月1日收容遣送制度被废止,取而代之的是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办法》。救助管理站目前的职能是负责救助那些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不享受城市“低保”和农村“五保”、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救助原则是自愿求助、无偿救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年来的救助实践让救助政策越来越深入民心,不少困难群众得到了及时的帮助,解决了一时之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救助理念。但是在救助过程中,也有一部分人混迹于困难群众之中骗取救助,还有的则好逸恶劳以乞讨为生,不愿接受救助,怎样才能让国家资金安全有效地用于救助困难群众,又能让职业乞丐改变陋习,  相似文献   

13.
云成 《山西老年》2011,(9):17-17
山西最后一任巡抚叫陆钟琦,是光绪十五年的进士,原籍浙江萧山,曾做过溥仪父亲载沣的老师。1910年,陆钟琦意外擢升,由江苏布政使接任山西巡抚。1911年10月6日,陆钟琦抵达太原,23天后,在辛亥革命的太原起义中,他便以自己的死于非命结束了山西巡抚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火线入党     
“火线入党”曾是我军对要求入党者一个严峻的考验,看他能否向正在发射的机枪口冲去,检验他是否能为党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相似文献   

15.
吴秀扬以前是广西桂平市金田林场黄茅尾分场的职工,已下岗数年。他为探索适合自己的谋生之路,曾做过生意,但失败了,最后在一个亲戚的影响下走上了养蜂之路,成了一个都市养蜂人。吴秀扬养蜂起草贪黑勇于探索,使蜂  相似文献   

16.
安南的干净     
考尔·比斯 《社区》2012,(35):17-17
十年秘书长生涯,他曾奋力将巨石推上山巅,也一度在重压之下抑郁失语。他就是科菲·安南。或许很多人都记忆犹新,那一刻,这位有着贵族血统的黑人激扬地说,自己可以踏出联合国的大门。但联合国却离不开自己的心灵之窗。回望安南十年路,功过是非无须多言,我只想说,即便出身有别,奋斗的路上却有言不尽的相同。美国《纽约时报》曾用大篇幅连载安南的故事。安南是个不那么出色的小伙子,至少毕业的时候是那样的。进入联合国,他只能从最低职位做起,而且,他常推诿一些工作.更不愿意过多接触直属上司。“他简直不适合待在那里。因为不会与人打交道的人最终只有一条路——离开。”  相似文献   

17.
韩爱青 《社区》2012,(23):54
社区心理救助怎样救?仅靠一席感人肺腑的话或许难以让一个没有依靠的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16岁的张冬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孩子,但幸运的是,居委会从他7岁开始就照顾他,如今他如愿成为天津市第二商业学校的一名新生。他觉得自己还算幸运,因为他不缺少关爱。  相似文献   

18.
一个是湖南卫视的著名主播李锐,一个是他救助的垂危女孩张艳,李锐四处奔波为她筹集的善款,理应归当事人所有,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李锐却反其道而行之,4年的时间,他向他所救助的这个女孩不间断地索贿,面对主持人的贫婪。女孩在忍气吞声的同时坚强地面对人生,并且从一个对生活绝望的女孩变成了一家私营商店的老板。当她受李锐主持的《勇往直前》节目刺激准备揭发李锐的“贪婪”时,竞十分意外地发现,这一场“贪婪”背后,竞是一个著名主持人宁背黑锅也要拯救她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的一生是对中西文化进行艰难选择的一生,虽然他曾称自己是“异教徒”,也曾称自己是“基督徒”,但他的骨子里却崇仰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20.
《百姓生活》2012,(5):I0001-I0001
世界卫生组织曾向全世界声明,如有哪个人能攻克癌症,就为他塑一尊“半身金像”。这一声明曾在全世界医务界引起轰动。无数个学者、专家都梦想着能为自己塑个半身金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