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会寺系千山“五大禅林”之一。位于千山中部五老峰南山坡上,因居千山五寺之中,且昔年五寺之僧多集会于此,故名“中会寺”。中会寺历史悠久,据寺内明万历八年(1580年)重修碑记记载,中会寺“历汉唐宋元,中经水火,不知几变”。清嘉庆四年(1799年)重修碑记记载,“襄平南千山上自唐敕建古刹有五,中会寺居中”。可见,中会寺于唐代已经建成,甚至可以追溯到汉代,几经水火,多次易址,后于明万历八年在现址进行了重建。至今在寺北山和西山等处有古庙遗址多处。现寺殿宇大多为明代建筑,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在《游辽东千山顶记》中曾记述:“中  相似文献   

2.
金光寺位于大理州永平县的宝台山中,距县城五十余公里,由于山高坡陡,交通不便,鲜为人知。明清时期金光寺颇有盛名,建筑规模宏敞,僧尼众多,保山、昌宁、永平等地的香客络绎不绝地前去朝拜。明末徐霞客曾慕名到该寺游览考察,在游记中载有当时寺院的繁荣景象和具体环境。据徐霞客所载,金光寺重建于明崇祯年间。现在原建筑多数已毁,只有大雄宝殿、藏经楼(报恩殿)等少数建筑尚存。这些建筑虽然破旧,但仍能看出原有的风貌,对研究古代建筑的布局、结构以及装修等是可贵的实物资料。寺内还保留下来一批有价值的字画、石雕、木雕等作品,其中最为珍贵是雕花格  相似文献   

3.
荟福寺俗称东大庙,位于巴林右旗大板镇荟福路南段,是巴林右旗13大寺庙之一,亦是该旗现存唯一一座较大的清朝早期古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由巴林右翼旗扎萨克多罗郡王乌尔衮与固伦荣宪公主主持兴建,初名巴尔斯(虎)庙,后改名荟福寺。这座古建筑占地面积7100平方米,寺内有天王殿、会经殿、供佛殿三个主体工程,雄伟壮丽,庄严肃穆,是巴林右旗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最大的喇嘛庙。寺庙内的主要建筑有影壁墙、天王殿、钟楼、鼓楼、会经殿、念珠殿、护法殿、供佛殿、白塔、千佛殿、金刚殿、特格西殿、九神殿等,其中有些在民国及文革时期被毁坏,已无存。该寺现存建筑160余间,以均衡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28 .卷三五四《余传》 (P11170 )载 :“居三月 ,进给事中、殿中侍御史。毛注建议罢增石炭场 ,驳其非。”按 :据原文标点 ,余是升为给事中后又升殿中侍御史 ,显然有误。因为 ,给事中为正四品高官 ,殿中侍御史官仅七品 ,怎么会由给事中“进”为殿中呢 ?其实 ,殿中乃毛注的官衔 ,所以原文标点应作 :居三月 ,进给事中。殿中侍御史毛注……。 (毛注履历见《宋史》卷三四八本传。)2 9.卷三八九《袁枢传》 (P11936 )载枢进言 :“威权在下则主势弱 ,故大臣逐台谏以蔽人主之聪明 ;威权在上则主势强 ,故大臣结台谏以遏天下之公议。今朋党之旧尚…  相似文献   

5.
近日读乾隆《秦州志·艺文卷》,发现载有李白《南山寺》诗一首:“自此风尘远,山高月夜寒。东泉澄沏底,西塔顶连天。佛座灯常灿,禅房香半燃。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 南山寺,一名南郭寺,妙胜院。位于天水南郊慧音山凹岘处,是近郊最古的佛刹。寺内有卧佛殿和隋塔,院西殿内塑有释迦涅盘象。据庙内现存石碑,乃清顺治十五年,北直隶任显谢晋等所修大殿。前东西两庑殿碑记,并有宋重修涅盘象殿。殿前砖塔的铭石俱在,但未  相似文献   

6.
海城三学寺     
海城是关丽的辽东半岛上一座历史悠远、经济富庶的小城。自古以来不仅是商贾云集的贸易盛地,佛教在此更是广泛流传,颇为兴盛,城西南所存的三学寺便是当时人们崇尚佛教、广结善缘的见证。三学是指佛教教义中的戒学、定学、慧学。寺以此命名。三学寺相传建于唐代。据寺内明宣德十年(1435)的碑文《重修三学寺记》所载:“辽东之海城旧有三学寺,传自唐乾元初……今以僧得胜所言,系千山而来,重建是夺在洪武年间,迄今宣德用工多矣。”从上文可知,寺院重建于明洪武年间,明初到现在已经六百多年了,三学寺历尽沧桑,几度兴衰,现在寺内还…  相似文献   

7.
云居寺系中国北方佛教圣地,建寺、刻经、树碑,始于隋唐时期,越辽(北宋)、金(南宋)、元、明、清,绵历千载,建成五进院落,六重殿宇,依次为天王殿、毗卢殿、大雄宝殿、药师殿、弥陀殿、大悲殿。整座寺庙背依苍翠“主山“,寺前“杖引泉“流成小溪,望石经山,跨六聘山,与东北方向的北京皇宫相对应,其建筑特色及风  相似文献   

8.
《清凉山志》是部成书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的五台山寺志,有1989年山西人民出版社点校本,内168—169页有“如来大宝法王传”,全文如下:“大宝法王,名葛哩麻,乌斯藏人也。道坏冲模,神用叵测,声闻于中国。永乐间,我太宗文皇帝,遣使西土迎之,师适有五台之游,应命至金陵,道启圣衷,诰封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师  相似文献   

9.
千山香岩寺     
香岩寺位于千山南部,仙人台西下方香岩峡谷内,为千山五大洋林之一。寺分大雄殿、十方堂、客堂、禅堂、斋堂、共十幅建筑,34间,737平方米。此寺木雕装饰之精巧与秀丽的山峰景色陪衬,更呈现出民族的艺术美。前后殿皆单檐硬山式建筑,脊上有彩色浮雕装饰,斜脊有跑兽,檐下有五铺做补间、柱头、转角斗拱等,每间坊下有燕尾盘龙,犀牛等透雕。从木雕和装饰看,在千山诸庙宇中,此庙最为精致。  相似文献   

10.
奉国寺     
奉国寺在辽宁省义县城内,初名咸熙寺,后改称奉国寺,因大殿内塑有七尊大佛,所以也称七佛寺或大佛寺。寺院坐北朝南,平面布置前狭后宽。山门一间,两侧各开一便门。山门外左右列石狮二座,门内设四柱三楼木牌坊三间。再进为歇山式的无量殿五间,殿后有甬路直达月台,月台前部东、西两侧有六角和方形碑亭各一座。月台后部为大雄宝殿,耸立在月台之上,宏伟壮丽。前人曾作诗称颂“大雄宝殿势威雄,今昔人称建筑崇,庙貌盛传关  相似文献   

11.
大安寺位于鞍山市旧堡区千山南沟中部,周围群山环抱,在千山“五大禅林”中素以“雄旷”著称,系鞍山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辽阳县志》载:“寺西通明山和金刚山之间有隋碑。寺内有唐代重修碑。唐太宗……曾驻跸。东山下有英烈观,相传即驻地。”“山中石碾甚多,谓当日屯兵碾米所用。”惜碑碣无存,现已无可考证。大安寺周围有较大遗址数处,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万历十二年(1584年)、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道光四年(1824年)、辛卯十一年(1831年)、癸巳十三年(1833年)均有重修碑记。说明该  相似文献   

12.
少林寺过年     
少林古刹薄暮轻笼,群柏迎冽风而飒飒。路上了无人踪,寺门关闭着几分庄严几分神履。不知何处山村传来零星爆竹声。登上17级青石台阶,用力拍响那厚重的山门。有一寺僧踏残雪而来,将我引入——少林除夕之夜。方丈室西侧禅房炉火正旺,永信和尚口称佛号迎出,合什施礼。云板声响传寺院,少林僧众要上殿做晚课了。大雄宝殿内檀香蒸腾,红烛杲杲,法相庄严的释迦牟尼佛俯视着身穿新棉衣的少林和尚们。一向行走不便的首座大和尚素喜也乘轮椅前来上殿。披戴袈裟,众僧就位静心内视。与平常不同的是,一位小和尚托出一挂鞭炮在殿前点燃,爆竹声声…  相似文献   

13.
天宁禅寺始建于唐代贞观、永徽年间(公元627—655年),开山祖师乃金陵牛首山幽栖寺的高僧法融禅师。 天宁禅寺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五次。现存的主要殿宇,是清同治、光绪年间经过四十年的时间逐步修建的,形成了“基广百亩、殿宇宏竣”的格局。建筑含巍峨高大、气势雄伟的大雄宝殿、天王殿等八殿、二十五堂、二十四楼及两阁等。寺后  相似文献   

14.
龙泉寺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西北三公里的狮子崖下。闪在寺西有一眼古井,古称“龙泉”,龙泉寺便由此而得名。该寺始建于辽、金时期,元初重修,明、清、民国时期屡次霞修、续建。  相似文献   

15.
诗两首     
闻大运高速公路通车感赋万里长虹起,凌空舞巨龙,缩地今有术,①鞭石笑秦嬴。②莫悲阳关远,③应喜“蜀道”通,④脚下千山过,乐叙故人情。赞中国载人飞船上天嫦娥月殿喜迎宾,邂逅神舟五号人;玉液琼浆何足贵,青天碧海故国心。注:①《神仙传》中费长房有缩地之术,欲至其处,缩之即到。②《三齐略地》中秦始皇渡海观日出,有神人鞭石作桥,石行不速,则鞭之。③唐王维诗中“西出阳关无故人”。④唐李白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编辑/榆林诗两首@尹昶发  相似文献   

16.
惠宁寺     
在北票市南三十余里的下府蒙古乡下府村、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寺庙──惠宁寺。寺院的规模相当可观,鼎盛时期有僧达千余人。据传此寺是土默特贝于某欲叛情独立兴工的建筑物。后被皇上闻知,该贝子恐被讨伐,急将它改成庙宇。后该贝子被暗下鸩死。此传说与《朝阳县志》的记载基本相符。但据寺内的石碑记载,温布朝禾日的后四代哈穆嘎巴雅斯呼朗图(成吉思汗第二十六比摘系子孙)于乾隆三年在他家附近修建了四方殿、东西厢房,乾隆十五年修建大殿、天王殿等。以后略有增建,使之成为今天的规模。现存的惠宁寺东西宽63米,南北长193米,占地面积…  相似文献   

17.
高平之战与赵匡胤的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平之战是后周禁军完成新旧更替的关键,赵匡胤在战前进入周世宗幕府,战后结识张永德、晋升殿前都虞候、负责禁军整顿,遂成为当时少壮派军官的领袖,得以迅速崛起。对赵匡胤出任殿前都虞侯的时间、义社十兄弟等有争议的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唐时佛教寺院由帝王离宫别馆废立而成者,于秦中故地非仅见,玉华寺即其一。玉华寺者,本唐太宗之玉华宫,高宗时废而为寺。明李贤《大明一统志》卷三十六云:“在宜君县西四十里,即唐玉华宫也。其地本县人秦小龙宅,唐太宗因避暑至此,日:‘小龙出,大龙入’,遂建宫。高宗时废为寺。其西有驻銮崖,东有石室,外有水散漫流下,日‘水帘’。寺内有肃成殿,唐玄奘法师于此谭经。”考《大明一统志》记载之来源,当本于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关内道三·宜君县”下“玉华宫”条之所载。云:“玉华宫,在县北四里,贞观二十年奉敕营造…  相似文献   

19.
西原借款是日本寺内内阁时期(1916-1918年)向中国北洋政府提供的总额为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的巨额借款,由寺内的私人幕僚西原龟三根据寺内内阁制定的对华政策,以私人身份六次秘密来华,与段祺瑞政府,主要是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人进行密谈达成,此借款由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20.
沈括《梦溪笔谈》"车驾行幸"条中,有关文字校正为"殿门天武官"相对较妥。殿门天武官的职责和身份特征与北宋宽衣天武禁军基本一致,应是宽衣天武禁军之俗称。宽衣天武是北宋皇宫宿卫禁军之一,平时主要承担把守殿门的任务,出行时则作为仪仗队伍的前导,其军士具有年纪偏大、选拔时重视身材外表、军服宽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