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棍噶扎勒参,又名嘉穆巴图多普。佛号“喇嘛尕若”(白喇嘛)。蒙语为察罕呼图克图(白佛),藏族,甘肃省甘南卓尼县,车巴沟石拱村人。公元1835年出生,1895年于车巴沟贡巴寺圆寂,享年六十一岁。棍噶扎勒参从十三岁起(1847年至1882年的三十余年间)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新疆卫拉特蒙古地区,他的一生是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一生。 1881年阴历12月15日,棍噶扎勒参一行从新疆库尔哈拉乌苏城起程前往西藏。当时伊犁将军、大臣等大小官员都来送行。到乌鲁木齐后,在此举行了迎春宴会(1882年,清光绪八年壬午)。  相似文献   

2.
棍噶扎勒参是清朝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一位呼图克图,先后多次前往天山北路蒙古地区弘扬佛法。在新疆地区发生民变之时,破戒从戎,领兵平乱。面对沙俄侵略势力,他敢于正面对抗,义正词严,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西北边疆的稳定做出了贡献。本文将依据汉文典籍资料,对清朝政府敕封棍噶札勒参的名号和颁给的印信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3.
棍噶扎勒叁是清季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一位呼图克图,先后数次前往西蒙古地区弘扬佛法;在西北边疆发生叛乱之时,破戒从戎,领兵平乱;面对沙俄侵略势力,他敢于作正面对抗,义正词严,为维护西北边疆的稳定作出了贡献。笔者将对棍噶扎勒叁在清季西北边疆的活动作一简要考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清同治年间,清政府为了安置镇压人民起义“有功”的棍噶扎拉参(亦作固帑干扎拉参,Gunuyanjasan)及其徒众,由塔尔巴哈台(以下简称塔城)参赞大臣出面向邻区科布多所属乌梁海蒙古借地阿尔泰山、哈巴河地区,暂归塔城.光绪初年,棍噶扎拉参所部被迁往新疆库尔喀喇乌苏八音沟,但借地已被哈萨克族占据.为此,乌梁海蒙古与哈萨克族屡生纠纷.由于种种原因,直到光绪末年借地问题才得以解决.本文拟依据《清实录》及经办大臣的有关奏稿对这一事件的始末作些论述.疏误之处,请同仁指正.一、借地及借地引起的问题1865年,西北重镇塔尔巴哈台爆发了维吾尔、哈萨克等族人民的反清暴动.塔城当局在其驻军一败涂地的情况下奏请清廷起用了当地蒙古宗教头目(呼图克图)、封建主棍噶扎拉参.在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棍噶扎拉参所部势力逐渐壮大,最多时竟达到三千余人.清政府为防其坐大,决定解散其营众.但其旧有徒众依然很多,他们不愿回塔城游牧,而希望到阿尔泰山地区的额尔齐斯河、哈巴河流域游牧.这一带是乌梁海蒙古族的牧地,隶科布多管辖.于是塔城方面向科布多参赞大臣及乌梁海蒙古总管商议借地安插.因为事属权宜,且讲明借地归还,科布多方面便于应允,借出了阿尔泰山地段周围七百余里的牧地.  相似文献   

5.
察罕脑儿行宫是元朝君主在塞上草原设立的最重要的行宫,在元代又称白海行宫,遗址为河北沽源县小红城。这处行宫始于世祖初年,后不断扩建。《元史》中记载的"阿失答不速皇城"很可能就在察罕脑儿附近。元朝君主在察罕脑儿行宫接见大臣、处理政务、举行佛事活动。此外,还以察罕脑儿地区为中心,举行大规模的鹰猎。鹰房(昔宝赤)万户、昔宝赤八剌哈孙总管府、云需总管府的设置均与元朝皇室的鹰猎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察罕脑儿行宫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对认识元朝帝王政治活动和两都巡幸生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札雅葛根事迹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清代喀尔喀有许多活佛①,其中哲布尊丹巴、札雅班第达、额尔德尼班第达被视为三大活佛。1892年在喀尔喀作调查旅行的波兹德涅耶夫曾有如下记载: “试向喀尔喀蒙古人打听蒙古最伟大的呼毕勒罕是谁,他们回答说,察干噶勒图汗哲布尊丹巴、沙喇噶勒图汗札雅班第达、哈喇噶勒图汗喇嘛葛根,这也就是白色帐幕的汗哲布尊丹巴、黄色帐幕的汗札雅班第达、黑色账幕的汗喇嘛葛根。这三个呼图克图也表现在前述庶民的特殊的有色毡子上,即哲布尊丹巴为白色,札雅班第达为黄色,喇嘛葛根为黑色”。(《蒙古及蒙古人》,卷1,彼得堡,1896年)  相似文献   

7.
察罕一族在蒙元时代是一个较为显贵的唐兀人家族[1]。其可考人物共有六世,始祖曲也怯律之后,可以分为曲也怯祖和察罕两大支系。曲也怯祖一脉可以看做入仕蒙元的土著唐兀文士代表,察罕一脉可以看做蒙古化了的唐兀武将代表。婚姻关系是他们融入新环境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现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所在地拉卜楞镇,三百年前叫什么名字,已不可考①。公元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藏历第十三胜生之土牛年)第一世嘉木样俄项宗哲(法名嘉样协巴多尔济,意为妙音笑金刚),应青海和硕特部左翼盟前首旗蒙古多罗贝勒察罕丹津(号戴青和硕齐,系博硕克图济农第三子,藏语名才项丹增)之请,由拉萨东返安多莅里建寺弘法。当时为选择寺址,在察罕丹津夫妇及弟子们的陪同下,先后巡行了今夏河县境内的阿木去乎、卡加、扎油、桑科等地。当来到今日之拉卜楞  相似文献   

9.
前言呼和浩特建立喇嘛寺院始于俺答汗时代,清代又修建了30座左右。在这些寺院中住坐的活佛(呼图克图、呼毕勒罕)达20名。本文提出的博格达察罕喇嘛虽也是其中之一,但其特别令人感兴趣的一点是,第一代博格达察罕喇嘛拉西扎木素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入寂,像这样能够上溯到明末清初的蒙古族活佛是非常罕见的。况且,由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即土观呼图克图三世,  相似文献   

10.
察罕贴木儿为元朝末年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战争中崛起的一位重要将领。其先祖为西域人,随蒙古大军进占河南后,居于颖州,察罕帖木儿出身于这样一个汉化的色目家族,从小接受到良好的汉化教育。元末从军镇压农民起义军,成为名将,最终死于任上。观其生平,功业虽然卓著,但由于逆历史潮流而动,到头来落了个历史罪人的下场。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罕伯岱村为例,论述了罕伯岱村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及其变迁后的现状,对罕伯岱村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文化变迁中保护与利用好罕伯岱村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和硕特部本漠西蒙古四卫拉特之一,至顾什汗兄弟时始强大。顾什汗兄弟六人:1、哈纳克土谢图;2、拜巴噶斯;3、昆都伦乌巴什;4、色稜哈坦巴图尔;5、顾什汗:6、布雅鄂特欢。顾什汗兄弟中惟昆都伦乌巴什,布雅鄂特欢留居天山旧牧,拜巴噶斯袭居西套,余皆随顾什汗徙青海境。时土尔扈特部长和鄂尔勒克既徙牧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其叔父卫袞察布察齐留天山旧牧外,另二叔父保兰阿噶勒琥及莽海,并从祖父翁贵又具随顾什汗徙青海。故顾什汗在青海建立政权,非只籍和硕特一族的势力,尚有土尔扈特族为之助也。  相似文献   

13.
《山中白云》词,《疆村丛书》本。宋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撰。疆村《山中白云校记》云:《山中白云》八卷,广陵江宾谷疏证本。《山中白云》为陶南村手抄,流传晚出,著录罕及。家竹坨录自钱庸亭,厘卷为八。龚蘅圃始刊之。曹巢南重刻,标曰《山中白云词》,恐非旧称。宾谷以龚本裁缀成帙。疆村本据江本兼取他刻参录而成,共刊词二百九十六首。玉田以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诗意,取以名集。  相似文献   

14.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当年是一所私立学校最优秀的男生。他俊秀儒雅,与伶俐可爱的依丝米忒——伊斯坦布尔皮草大王的女儿陷入情网。奥罕的异常举止,让父亲察觉儿子一定有心上人。"奥罕,告诉爸爸那个入你法眼的女孩叫什么?"奥罕怔了片刻,如实相告。  相似文献   

15.
元朝《故漕运同知粘合公妻逸的氏墓志铭》是一份珍贵的文献资料,通过对墓主人瑞童的介绍,补充了《元史》有关察罕家族及粘合氏的记载不足。从中亦可管窥元代民族关系和谐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文献整理并结合实地调查,对噶玛噶孜画派在甘孜藏区的传承与变迁进行了探讨。文章共分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重点对噶玛噶孜画派在甘孜藏区的传承中心德格八邦寺的传承与变迁模式作了具体分析。第二部分探索了在当代条件下,噶玛噶孜画派在文化变迁过程中,传承关系的新变化和新发展。第三部分对噶玛噶孜画派在康区的传承中产生过极其重要作用的代表性传承人司徒.曲吉迥乃、通拉泽翁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描述、分析贵州农村社会发展及社区变迁,从贵州农村固定点观察村的基本特征、观察村的人口变迁、现察村的住户、观察村的企业、观察村的宗教信仰、观察村的社会治安、观察村的社会救助、观察村的文化和生活及其他几个方面进行了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18.
自十三世纪中叶始,“哈剌章"和“察罕章"二字始见于元代蒙古历史文献。经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和考释,大部分问题已经得到精确的解释,但是,对于其中的一些问题,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未有公认的定论。在本文中,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蒙藏文历史文献的相关记载为主要依据,就上述悬而未决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对此加以印证和考释,并首次明确提出,“哈剌章"和“察罕章"二字系分别源自蒙古语外来复合名词“Qara Jang"和“caγan Jang"之音译,而蒙古语的“Jang(中文音译作‘章')"一字则系源自藏语“Jang/l Jang/,中文音译作‘绛'、‘姜'、‘羌'等)"之音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庙后闲思     
打了瓯网的秋风,搭乘南公的车,贴有瓯网论坛标签的车队,一路向西,往泽雅方向驶去,此次活动的目的地,是一个叫庙后的村落。庙后村,据说是琦君的故里,故而村头处放有四块刻有琦君故里字样的石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乾隆朝满文档案《叶尔羌办事大臣期成额等奏图伯特伯克策旺纳木扎勒遣使呈报爱乌罕屯兵事宜折》为中心,结合现有藏学研究成果,首先对拉达克王国地域界定进行简要阐述;其次考述策旺纳木扎勒的身份;再次对满文文献内记载的有关策旺纳木扎勒通过叶尔羌办事大臣处与清廷的互动进行梳理,并对一些人名、地名等进行考证;最后论证总结乾隆朝清廷在处理与拉达克国王及王国关系问题上的基本准则。笔者认为,通过以乾隆朝满文档案为基础,挖掘、分析、论证文献内记载的珍贵历史线索,研究乾隆朝拉达克王国与清廷的关系,对于今天我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涉及与中亚、南亚关系等方面,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