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魏晋风度与琴及音乐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文化中,士人的四艺(琴、棋、书、画)生活,形成了士人爱琴、尊琴的民族特有心态,琴的文化概念不知不觉已深深嵌入士人灵魂深处;而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又形成了琴所象征的悲剧人格。琴与魏晋士人悲剧人格的契合是历史的,是偶然而又必然的双向选择。在一个虚假、残酷、冰冷的世界中,魏晋士人挟琴独行,远离凡俗,守护着独立高尚的人格,追求着生命的“大道”。可以说,魏晋的审美精神是音乐的,更是琴的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当代社会的理想人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诠释人格,进而理想人格的基础上,构勒了从自然经济时代到商品经济时代、再到产品经济时代的理想人格是从依赖型人格到独立型人格、再到自由型人格的历史线索,进一步深入阐述了独立型人格的第三种历史形式即自立人格是中国当代社会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3.
陈绪石 《理论界》2008,(4):169-170
从传统文化角度看王琦瑶,她有儒家女性的依附性、道家的自然而为、隐逸人格,她几乎没有佛教文化人格。传统文化人格是她做人的芯子,它的失落导致了王琦瑶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4.
“比德”是中国古代形成的有民族特色的以物喻人之审美传统.松柏生性耐寒,常年青翠,材质坚韧密实,在暗示、象征主体理想人格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比德传统的影响下,松柏成为中国文学中一个非常突出的意象,累积起丰富的文化意蕴,先后形成了岁寒后凋、坚贞有心、孤直不倚、劲挺有节等内涵,成为君子人格的象征.和竹、莲相比,松柏在象征君子人格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松柏是“树”立的中国人,成为我们民族理想人格的符号.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的人格理论,包括人格的构成理论、人格的历史发展理论和健康人格(共产主义新型人格)理论.恩格斯认为,只有消灭私有制,片面的、畸形发展的人.才能够转化为"真正的人".恩格斯的健康人格理论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罗生 《云梦学刊》2002,23(1):73-76
从晴雯追求人格自尊自重、直烈纯真与宝玉精神对话等方面 ,可以解读其判词“霁月难逢 ,彩云易散。心比天高 ,身为下贱。风流灵巧遭人怨。寿夭总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的悲剧存在。礼教扼杀人性 ,是晴雯悲剧的深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无论王国维的本真人格论,还是舍勒的精神人格论,皆属情感人格论,都与某种深邃而崇高的情感体验相关。不同之处在于:舍勒的人格概念是一个道德宗教概念,是本质之爱和信仰行为的道德载体;而王国维的人格范畴侧重于生存论意义的本己回归,包括绝望、忧、罪责担荷、自由决断,是为真我生存而筹划的此在。人格之间的世界图像存在差异。王国维推崇本真人格,其心灵结构呈现自然的精神镜像,是对虚无本质和有死性存在予以直观后的决断使然。舍勒的人格论重在构塑神圣价值,而个体人格价值是作为神圣价值的象征而被给予的,是对神圣价值的"分有"。  相似文献   

8.
刘玲娣 《河北学刊》2003,23(5):195-197
韩信之死令千古叹惋 ,探究其悲剧成因可谓代不乏人。但人们论证的焦点 ,或集中于对封建统治者及其专制制度的责难 ,或是对韩信反叛与否的辩驳 ,都未能真正揭示出其悲剧的实质。其实 ,韩信悲剧的构成 ,以刘邦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是一个方面 ,但这是外在因素 ,最直接的原因当在韩信自身 ,在其自身的人格缺陷  相似文献   

9.
浅析不幸婚姻对子女婚姻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幸婚姻是指错误性生成、破坏性运转乃至灾难性解体的极端问题婚姻。不幸婚姻是人生的悲剧 ,既是当事人的不幸 ,又是子女的不幸 ,是子女婚姻制约要素的不幸。不幸婚姻容易导致其子女婚姻生活的理念偏差、自我发展的人格异常及人际关系和谐的经验缺失 ,形成婚姻悲剧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16,(6):106-111
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的最高灵境映射着高尚的灵性人格。"歌德人格"和中国历史上的"晋人之美"是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灵性人格的典范。在宗白华看来,"歌德人格"是生命本体的象征,而"晋人之美"是宗白华理想人格的标本。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的灵性人格表现在他对本体生命的肯定,以及他的入世超世和"小己人格"上。这恰恰对我们当代人的生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一是要超越物的有限性,回归精神家园。二是既要深入生命,感悟"永恒活跃的生命本体",又要静穆的观照生命,感悟生生之节奏。同时也要回归人的本质,热爱生活,追寻有张力的生命,呼唤自由生命。三是还要追寻无止境的超越,时时创造更高的新人格。  相似文献   

11.
作为对审美意义和生存意义的揭示,“崇高”历来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形态。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当代中国电视剧对崇高美的追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崇高美的表现主要体现为悲剧性以及壮美式上。本文最后阐释了当代中国电视剧崇高美追求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路翎小说中描述的疯癫诸相,如自虐、极端狂妄自大、虚妄的幻觉体验、道德上的自我惩罚、情欲绝望的兽性等,既是社会真实情状的书写,又是他的挖掘人物“原始强力”和发挥作家“主观战斗精神”文学观念的集中体现;这不但强化了作者对造成疯癫的黑暗丑恶社会愤怒的控诉,而且拓展了人性书写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高林清 《阴山学刊》2004,17(5):37-41
结合王安石晚年的绝句,管窥王安石晚年对不幸凄苦挣扎和调和的心路历程,从而明晰封建文人人格分裂的惨烈,这对于封建文人尤其是北宋熙宁以来文人的心路历程的认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现代知识经济浪潮席卷我国,并对我国教育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与冲击,也对教师的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当然要求.教师的心灵在这场教育的变革中应当而且必须发挥着作用.教师的人格建设如能从学识、人格、理性、审美等几个层面入手,或许能为现代教育中教师人格建设提供一点借鉴性思路和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究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6.
现代民法中法律人格制度的构造是由德国历史法学派的研究方法决定的。法律人格以伦理人格作为其哲学基础,学说对法律人格的解释和发展难以避开伦理人格相关理论,但是仅拘泥于伦理人格,造成了法人制度构建解释上的困难。在法律实证主义的研究思潮中,伦理哲学对于法学的影响逐渐衰退,宪法中关于人的伦理条款担当了传统伦理人格对于法律人格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蔡子谔 《河北学刊》2003,23(5):107-111
孟子是传承孔子儒学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世称“亚圣”。孟子人格美的服饰美学思想 ,是由他以人的美感普遍性观点为基础的 ,以高扬人的道德精神的个性人格美为规定内涵的 ,并蕴涵着社会意义和伦理内容的“真”、“善”之美等所构成的服饰美学思想。他这种独树一帜的儒家服饰美学思想 ,为继承、丰富和发展中国服饰审美文化奠定了千古难移的深厚根基。  相似文献   

18.
尤金.奥尼尔剧作《安娜.克里斯蒂》剧中女主角———安娜从迷失自我的生活中走出来,经历过彷徨、困惑和挣扎之后,选择了一条虽不完美但充满希望的生活之路,最终完成了自我实现。以安娜的生活历程为线索,梳理女主角的独立人格和反叛精神的成因,我们可以窥视奥尼尔独特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19.
公民人格是解读公民社会合法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深层判据,它植根于公民社会的制度存在,孕生于公民伦理的精神价值.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趋向与公民伦理诉求,决定了传统人格走向公民人格的必然趋势,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人格塑造,是在传统文化语境和现代化现实境遇中发生的,受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制约.公民人格的历史缺场与现实诉求,决定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格转型充满对主体性精神、契约精神、规范性精神、权利与义务对等精神、社会正义精神等理性精神形态的希冀与期待.  相似文献   

20.
王振复 《学术月刊》2012,(8):101-111
三十多年来的中国美学史著写作,无论有关中国美学的断代史、通史、艺术门类史、范畴史还是佛教史等,均初获丰硕成果,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艺术哲学与文化哲学等治史理念与方法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而近年来对中国美学及其历史研究的所谓"破产"、"走进死胡同"与"困境"等说法,多陷于偏颇。事实上,研究者预设诸如"审美意识"、"美学理论"、"美学范畴"或"文脉"之类作为个别美学史著的主要研究对象,并非其研究理念和方法陷入了"困境"与"偏至",而是学术研究的自由。关键在于方法与对象的相互适应、逻辑与历史的如何统一。从文化、哲学角度研究中国美学史,也不是糟糕的"文化决定论",批评者所谓"面向事实本身"实为一伪命题。其所言"文化"、"哲学",不是其相应美学史的"外在"与"异在",而是涵泳、高蹈与沉潜之美学理性的"本在"。所谓"美学是美学,哲学是哲学"之说欠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