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小的善     
李惠 《社区》2010,(11):29-29
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那份平易近人的和善态度。攀谈数小时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我下了几级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我客气地说:“太冷了.赶紧回屋吧。”老人一笑,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再关门。”等你走远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2.
段扬 《今日南国》2009,(16):64-65
在北部湾畔的美丽海滨旅游城市北海.有一群特殊的居民--“候鸟老人”。每当寒冷的冬季来临,他们便从遥远的北方“飞”到阳光明媚、气候温暖的北海,住在他们新筑的“巢”里越冬。我居住的小区里,便有许多这样的“候鸟老人”。近日.一对“候鸟老人”夫妇,向我讲述了他们在北海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3.
吴敏 《老友》2014,(7):53-53
前不久,我去探望定居西班牙的叔叔。晚饭后,我问西班牙老人平常都玩什么,叔叔说:“在西班牙,不少老人都迷上了滚铁环。”“滚铁环?”我没有听错吧?这可是流行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种中国儿童游戏。正在我诧异时,叔叔已经拿出了他的铁环:"走,跟我出去练练?"刚出门,我就看见有位老人推着铁环从身边走过。  相似文献   

4.
我去台湾采访的日子里,在晨光里看着老人翩翩起舞,在公园里看着老人缓缓散步,在茶馆里看着老人悠闲地品茗,尤其是在马路旁看着老人骑着摩托车飞驰,使我产生了解台湾老人的愿望:他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晚年? 乐观是无价之宝 台湾新闻界的一位朋友告诉我,老人在台湾被称作“银发族”。 台北一个老人协会,有一个“银发族”宣言,其中写到的“立身之本”非常实在,也颇有启示性:“银发族”的可贵,在老而弥健,气势如虹;与世无争,与人无怨;不以物喜,不为己悲;乐观自在,达观潇洒;“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深知计较乃烦恼之源,包容是快乐之本,心宽路  相似文献   

5.
《老友》2013,(11):32-32
2013年8月7日.上饶市一位网友在微博中写道:今天打的.碰到一位超有爱心的司机。老人只要顺路.这位的哥就免费送到目的地。的哥说,带老人不会影响生意.还是能载其他乘客的。他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为老人出行提供便利。微博中提到的爱心司机叫张建根.是上饶市天顺出租车公司的一名普通司机.他驾驶的出租车车牌号为赣EX0127.车内遮阳板上张贴了一张写有“老人免费”的纸条。  相似文献   

6.
成全善良     
有位妇女搀着老父亲的胳膊艰难地上了公交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小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  相似文献   

7.
李保 《百姓生活》2013,(11):77-77
在湖南省凤凰古城,有一位远近闻名的世纪老人,她就是119岁高龄的土家族老太太田龙玉。田龙玉在200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寿星”,也是湖南省唯一入选“全国十大寿星”的百岁老人。在2010年全国寿星排行榜中,田龙玉老人名列第九位.  相似文献   

8.
广阔 《金陵瞭望》2007,(16):60-60
大别山,深情的红土地,润育着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她用柔弱的坚强撑起一个远近闻名的“光荣之家”,她就是我的母亲丁秀珍,二位与人民军队同寿辰的老人。  相似文献   

9.
张宗 《金陵瞭望》2007,(3):14-16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每当歌声响起.人们总会想起1992年的邓小平南巡以及他那著名的南方谈话。15年后.许多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也随着一位位当事人的回忆不断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照片上这位长者,是一位无儿无女却幸福生活着的105岁健康老人。他名叫孔庆春,居住在北京市安贞社区。我问老人家高寿健康有何秘诀,老人坦然笑道:“好多人都问我这个问题,可我的回答很令人失望——没有,真的没有。”  相似文献   

11.
金晓莉 《社区》2014,(7):43-43
一个多月前,我从街道办事处开会回来,见办公室坐着两位60多岁的老人,老爷子一脸煞白,老太太显得非常着急,赵书记正劝解两位老人:“您们千万别着急,我们来想办法。”我一打听,原来是因为物业费的事和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赵书记刚把两位情绪激动的老人拉到我们办公室进行劝解。  相似文献   

12.
北京有一位修钢笔的老人,在寸土寸金的王府井,有一间产权属于自己的铺面,但生意惨淡,每月收入仅2000多元。有人劝他:“你把铺面租出去,每月租金就有5000多元,自己省心省力,为什么非要自己经营呢?”老人说:“我也不是傻子,这一点明白账我能不知道吗?可我如今干的事,不仅是经营生意,也是在经营我自己。每月我少了3000元收入,并不影响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稻香翁 《社区》2014,(13):51-51
两位年逾花甲的老人,背着行囊,挎着相机,沿着宽阔的辽河河岸,走村入户,调研访问,采访录音——这两位老人,便是我和老伴!我们在为辽河“作传”呢!  相似文献   

14.
小幽默     
杏仁巧克力一位无牙老人在医院休养,某女护士经常占他的便宜,拿走他咬不动的食物。一天,老人的病房里放着一碟杏仁。老人对女护士说:“这是我朋友送的,我不要了,你给我倒了吧。”  相似文献   

15.
在医院熬了两小时才看完病,我到大厅取药。天哪!这么多人!划价、交费、取药,每个窗口都排着长长的队伍。排了半个钟头。快轮到我了,此时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凑到了窗口。“嘿!老头儿,加塞儿呀!”后面的人嚷道,老人指指窗口“持老年证优先的牌子”。“老年证呢?”一位年轻女士不  相似文献   

16.
品味时尚     
从前有位王子,他走到了外面的世界,只见他心事重重,面带忧伤。他抬头看着天空,天是那般的碧蓝,他叹息道:“一个人能在天堂上该有多好啊!”这时他看到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向他走来,样子十分可怜。他和老人打了声招呼,并问:“我怎样才能进天堂呢?”那人答道:“通过贫穷和谦卑!穿上我的破衣服,到人间去游荡七年,去尝贫困的滋味;不要钱,如果饿了,就向有同情心的人要点东西来充饥,这样你就接近天堂了。”  相似文献   

17.
重读巴金《随想录》的随想筱嘉春雨之夜.灯火阑珊。出于教学的需要.我从书架上取下巴金的《随想录》重新翻读。浙沥的雨水敲打着玻璃窗.巴金的书也象雨点敲击着我的心。尽管这部“大书”出自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之手.难免重复.时见唠叨,但全书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思...  相似文献   

18.
我珍藏著一支红、蓝、黑三色圆珠笔。虽然它非常普通,却能使我经常想起那一段难以忘怀的感人故事。那是4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神田的一间居酒屋里打工,每天都要和许多日本客人打交道。有一天,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看到我胸前林的名字一便主动与我搭话。“你是中国人,还是韩国人?”“中国人。”“中国的什么地方来的?”“哈尔滨。”老人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那眼神,似乎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我也去过哈尔滨。”老人显得很激动。“不过,那是50年前的事了。”老人仿佛陷入了对往事的无限回忆Z中。我顿时明白了,这是一个“老…  相似文献   

19.
我的街坊张大伯老两口与儿子小张小两口两代人同堂多年,一直相安无事,可这两年张大伯老两口双双退休之后,与儿子媳妇的关系反而紧张起来。最近,小张小两口悄悄通过银行按揭分期付款购得新房,“分离”出去了。我问小张小两口为何不与父母同住?得到的答复是:两位老人话太多,整天唠唠叨叨说三道四,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原来,两位老人“话太多”是小两口闹“独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据报载,黑龙江省某地有一位住豪华小区的老人.把门上的报箱堵死,让投递员敲门送报,他情愿付投递员每月100元“敲门费”。原来,老人不是为了看报。而是为了订“敲门声”。他要求投递员。“如果哪一天敲不开门了。就报警吧”。因为他的老伴走了,儿子出国了,一个人孤苦伶仃,不知道哪天命归西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