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凉山奴隶制习惯法里探讨彝族妇女的法律地位 ,将清律中的相关法条与习惯法比较 ,用案例佐证习惯法的实施与效力 ,从而得出彝族妇女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法律地位。比较清代妇女的法律地位 ,彝族妇女在婚姻家庭生活中有相对多的宽松与灵活、得到的保护更多。  相似文献   

2.
从法律角度看汉代奴婢的社会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简牍资料与文献资料,从汉代政府经常下令释放奴婢、汉律对奴婢人身生命安全的保障、对奴婢性权利的保护、汉律主人犯罪奴婢不连坐、生活中奴婢衣食健康受到保护等五个方面,论证了汉代奴婢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其生存的社会环境相对较为宽松。  相似文献   

3.
现代法治社会是一个以成文法为主流的社会,国家法制统一内在地要求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是全方位的。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及彝族习惯法自身的因素等原因,目前,彝族习惯法在凉山仍然存在和有效运行。并且由于彝族习惯法代表和满足了凉山彝族地区、彝族社会关系网络中彝族成员的需要,因此,有它生存的特定社会空间,同时也就有了其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雅典,立法者为了保证奴隶制度的稳定,缓和阶级矛盾,对奴隶主的权力进行了某些限制,为处于弱势的奴隶提供了些许保护。本文认为,雅典法律对奴隶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奴隶免受他人任意杀死的权利,奴隶免受他人任意伤害的权利,奴隶避难和要求更换主人的权利。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其着眼点并不在于奴隶,但在实际运行中,这些法律却起到了双重作用:既维护了公民和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5.
凉山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整合的必要性及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在凉山相互断裂的情况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法律多元的格局下,如何正确处理好彝族习惯法和国家法的关系,以实现法治资源的整合,推进凉山的民族法治进程,一直是困绕着我们的一个难题.通过长期的研究与阶段性的实践,我们认为凉山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进行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和必然的,整合的途径主要包括立法和执法途径.  相似文献   

6.
探究汉初有关奴婢的法律思想,可以对汉代关于奴婢的法律思想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通过对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有关奴婢的法律规定的分析,使视奴婢如财产、限制奴婢与平民通婚、主张奴婢犯罪主人不连坐等法律思想十分清晰地体现出来,它们构成了汉初有关奴婢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旧凉山彝族社会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习惯法严禁不同等级成员间发生婚姻和婚外性关系,违反者将受到被处死的严厉惩罚。凉山解放之初,政府就实施了废除奴隶制和等级制的民主改革,后来又进行了旨在打破等级内婚制度的婚姻改革。但在目前的凉山彝区,与等级制相适应的等级观念,仍未从彝人头脑中消失,等级内婚制度也仍得以执行。等级观念及等级内婚制的延续,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结构虽已发生剧烈变化,但习惯依然滞后、脱节,另一方面,政府在凉山彝区,过分强调阶级话语,对彝族人再次进行明显区分,使等级观念、等级界限没有消减,反而得到保持和强化。特别是当时提倡的阶级血统论与凉山彝族传统的等级血统论不谋而合,更进一步加深人们的等级观。婚姻改革也因采用阶级至上,阶级血统论手段,反而强化等级内婚。不过,由于国家政权、法律和市场经济等现代因素的存在,现在等级内婚制度的形式和实质,及对违反等级内婚制的处罚都已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8.
崇拜巫鬼、神灵、自然、祖先等具有原生崇拜性质的信仰体系是凉山彝族的传统宗教,其中,祖先崇拜是彝族宗教的存在方式,而祭祀祖先是彝族祖先崇拜的表现形式。为使祭祖仪式顺利进行、祖人先灵及时归祖而福佑子孙、安康后人,在举行大大小小的祭祖仪式时,彝人都会事先延请毕摩为之进行历算、占问、择日等巫术占卜活动以通神明、定吉凶、决成败、断祸福。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整合社会意识,需要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三个方面 比较、探讨凉山彝族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异同及结合点,探索继承和弘扬凉山彝族优秀传统伦理道德与增强国 家主流价值观影响力的方法,创新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凉山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为视角,在对凉山彝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法治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与断裂,是导致目前凉山彝族地区民族法治建设困难重重的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是所有问题的核心所在.因此,只有对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进行整合,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是解决凉山彝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法治问题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凉山彝族妇女社会地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边远的彝族山区,彝族妇女在婚姻、家庭、宗教活动中仍受到一些不平等的待遇。本文从彝族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状况入手,对提高彝族女性社会地位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要使彝族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就必须提高她们的文化素质,使其获得在经济、人格上的独立和社会地位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12.
古朴醇美、绚丽多姿的彝族传统服饰作为彝族优秀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彝人集体智慧和生活情趣的反映,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民俗观念与民族精神内涵。随着原生社会形态的瓦解,特别是近年来市场经济在当地的发展,传统服饰的商品化趋势愈加凸显,本文旨在探讨商品化与延续了千年的彝族服饰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3.
凉山彝族最擅长记忆家族谱系。本文列论凉山彝族部分姓氏来源、含义、复姓多的原因,取名的主要特征和变化,按照命宫、崇拜物或生肖。遂从习俗而取名的诸多方式,取用汉族姓氏与名字的特征,并根据笔者调查举例分析或证实,以期展示凉山彝族姓名文化大观。  相似文献   

14.
婚姻制度在任何社会里都是衡量文明与进步的标尺,它通过文化习俗和法律规定反映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凉山彝族上千年的传统婚姻制度延续至今,仍保留了家支外婚、民族内婚和等级内婚等主要特征。在凉山解放、民主改革、婚姻法、市场经济、劳动力自由流动等变革性因素冲击下,凉山彝族的民族内婚和等级内婚制度出现松动。处于彝族社会中层的年轻群体开始尝试族际婚姻和等级外婚姻,而处于彝族社会底层的贫困群体的社会流动性很弱,他们在传统婚姻制度的约制下囿于贫困陷阱而难以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及传统的文学退化论观念的影响,自近代以来对清代文学的评价一直偏低,尤其是传统诗文方面更是如此.本文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及其近代转型着眼,简要地论述了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分期及文学史地位,对学术界研究不足的传统诗文的发展和变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永佃是民间自发产生的经济制度,佃农因支付押租或因垦荒改良土地而获得永佃权。永佃权提高了佃农地位,但地主与佃农的权利关系并不明确而带有模糊性,争诉频发。起先国家法禁止永佃,但永佃权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法律禁而不止,所以国家法予以默认。相对于国家法,习惯法的规定更详细,但习惯法比较分散,效力也弱于国家法。清代永佃法律并不统一,无法使永佃权从自发制度转化为规范制度,削弱了永佃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父权社会,相对而言妇女的地位是低的。在彝族过去的社会历史里,由于“家支”的存在,由于一些风俗习惯的存在,彝族妇女的地位,很特殊,不能以“低”一概论之  相似文献   

18.
现存清代的抄家档案很多,从这些档案所见的抄家案件来看,可以分为:有权势的大臣、违反法纪的官员、"文字狱"、亏空钱粮、反抗朝廷的团伙及手段残忍的杀人犯等五类。抄家案件的处置明显区分为严惩、减等、从宽三种类型,在处置过程中既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又有君主的喜恶爱憎。清代法规体系是以律、例、则例、事例、章程、成案等为主,以中央部院衙门和地方官府颁布的禁约为辅,构建了彼此相连的法规体系。因此在分析抄家案件时,既要看到法规的一般适用情况,又要根据当时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重大抄家案件有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在具体审判过程中淡化政治因素,采取"政治案件经济办",既显示出法律为统治者工具性的特点,也表明政治斗争复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刑名幕友在清代的法制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清代刑名幕友在清代司法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刑名幕友之间法律传承的特点来说明刑名幕友之间的这种法律传承是清代法律教育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海峡两岸业已开展航空直航多年,但两岸航空立法差异明显,严重影响了航空直航的进一步推进。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航空直航却迫使两岸就法律协调问题尽快提出法律对策,以促进两岸航空直航,为解决相关争议提供制度选择。机场的法律地位涉及承运人、旅客及货主权利之保护基础,是两岸航空立法协调的重要内容之一。两岸对机场定义的差异立法反映了立法技术的不同。中国大陆立法将机场看作公共设施,而台湾地区立法未确认其公共基础设施或公益性设施地位。这种功能差异导致两岸机场管理的内在约束与外在强制完全不同,同时导致两岸机场私法地位呈现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