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民生问题关乎国民的生计和生活,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政府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因为民生不仅仅涉及经济,更涉及深层次的社会乃至政治问题。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政府的责任目标与价值追求。对此,政府应在推进中国政治和行政体制改革,践行以民为本、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上的执政理念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作为政府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2.
民生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为民众谋求幸福与尊严,实现社会公正与和谐,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不懈追求;幸福是当代中国民生思想与实践的需求目标满足状况的晴雨表;尊严是当代中国民生思想与实践的主体意识觉醒;公正是当代中国民生思想与实践的制度安排诉求;和谐是当代中国民生思想与实践的社会秩序的理想状态;幸福与尊严、公正与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是当代中国民生思想与实践的内在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从伦理学角度研究民生问题并提出建构民生伦理的任务,是研究民生问题的一个全新视野。当代中国民生伦理建构的实践路径主要有:以政府为主导的民生伦理建构的实践路径即政府努力构建一套公平正义的民生制度;以社会为主体的民生伦理建构的实践路径即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社会舆论以及人民群众在民生伦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永军 《理论界》2014,(3):65-68
从伦理学角度研究民生问题并提出建构民生伦理的任务,是研究民生问题的一个全新视野。民生伦理就是指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过程中提出的政策或主张及其内蕴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取向,民众对社会的民生状态和政府的民生政策所持的道德态度、所作的道德评价及其道德标准。当代中国民生伦理应坚持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基础;以以人为本为价值核心;以民生幸福为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5.
道路自信与民生建设是互为因果、同质同向的。道路自信源于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独特民生的深刻关联,民生改善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的过程。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新时代影响道路自信的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民生问题交叉叠加,且比以往更加复杂;民生问题治理机制的创新性与适应性之间匹配度不够;关键领域的民生建设与系统性民生体制改革有待形成更大的合力。解决民生难题,必须更新观念,打开民生建设的新通道;强化问题导向,实现社会风险防范与民生体制改革的有机统一;突出重点,聚焦民生问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民生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我国现阶段的民生问题,其内涵是指各级政府有责任解决的与广大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直接相关的基本问题.在改善民生问题上,政府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解决民生问题的各个向度、各个层面,使之形成有机的政策系统,建立和完善民生政策的统筹协调机制.河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及民生获得显著改善的同时,也存在民生公共服务、利益表达、民生投入、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等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必须构建改善民生的政策统筹协调机制,这对促进河南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郁永斌  浦兴祖 《理论界》2007,(11):24-27
民生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处理不当会影响社会稳定。民生问题的主体是城市和农村居民。改善民生的主体是政府。改善民生就是改善广大城乡居民,特别是贫困居民的生命、生存、生活和生产状况,主要涉及就业、教育、卫生、环保等问题。改善民生是政府为促进社会公平对中低收入者采取多方位的政策帮扶,使他们能与富人一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早日过上小康生活。改善民生,顺民意,得民心,是政府执政为民的阳光工程。改善民生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保障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8.
民生视角下的地方服务型政府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地方政府存在的管理模式缺陷、管理效率低下、财权事权不对称、财政保障相对不足等问题.有效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地方服务型政府的建构:一是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职能;二是加强民生工程制度建设;三是实现中央和地方关系的科学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9.
民生问题首先表现为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但民生背后彰显的更多的是政治问题。表现在:民生问题体现了对社会公平和正义之所求,凸显的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行为问题,其背后关联的是国家的制度安排。当前我国民生问题凸显的原因可以从历史、结构、体制等三方面来探寻。民生问题解决的政治途径:要下决心改进中国的公共政策制定;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强化民生问题的制度安排;解决民众的利益所求和表达;尽快实现公共服务体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民生政治: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表现为经济、社会问题的民生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从政治学角度来思考民生问题,这个意义上的政治就不是权利政治和利益政治,更不是斗争政治,而是一种民生政治.政治合法性的支撑来源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是民生政治的时代特征;以民生为本位的民生型政府,则是民生政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稳定;关系着人民对执政党及其政策、领导体制的认同.在社会建设中,要站在政治的高度看待民生,要从解决民生之命、解决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计、解决民生之基、解决民生之急六个方面处理好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民生问题向来是社会的热点问题,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经济及社会问题,从政治运行角度看它更与政府的管理或者说治理方式密切相关。文章试图从治理理论的视角出发,来探讨如何进行政府管理的创新以达到对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3.
民生问题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不断求解的问题,民生问题的实质是一个不断实现人权的问题。在中国当今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解决民生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执政党和政府社会的核心问题。就目前而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是进一步放权让利、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社会组织在民生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加强和改善民生建设,应更加注重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在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全面推进民生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正确认识到社会组织是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是补救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良方,是特殊群体分忧解难的依赖,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参与主体;同时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经验,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以民生政治为基本导向的政治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中国政治发展战略的意见中,所谓“大民主”或“票决民主”的主张都是不可取的,民生政治应当是合理可行的战略选择.民生政治首先要解决的是中国面临的基本问题,即人民的吃饭问题或反贫困问题:民生政治将引导公共政策和制度安排的合理构建,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并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出发,为发展经济和民生幸福创造适宜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民生政治又是一种以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和政治传统为支撑的平民政治,它从基础上提供国家建设的动力,以民意为归依,以共享共治为目的,进而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是民生工程,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关系到区域微观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就业宏观政策的导控策略,在调研及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现状、特征、存在问题。提出政府要加大区域产业布局、优化就业措施,加大自主创业、大学生要调整心态,主动融入就业市场,高校要适应形势发展,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与用人单位做好对接服务,要构建统一的大学生就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7.
从新闻媒体传播功能的角度来看,在当代民生政治的构建过程中,新闻媒体传播的主要功能应是当代民生政治的社会化功能、关于民生问题的舆论表达功能及其当代民生问题的报道和传播功能。因此,在当代民生政治的构架过程中,新闻媒体传播应以民生关怀、人本关怀、正确引导民生舆论及其促进人民群众监督为其价值取向。而新闻媒体传播的功能及其价值取向规定了新闻媒体传播应正确传播民生政治理念和政策、提高新闻媒体传播的品质、规范新闻媒体传播者的行为规范及其传播内容能够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民生状况。  相似文献   

18.
民生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热点问题,是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过程中普遍关注、利益相关、亟待解决的问题.它表现为高等教育在满足民生需求中的矛盾冲突.明晰民生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热点问题,对于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满足人民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注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改善民生,要求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与公平正义。临沂市河东区创新为民机制,把民生工作落到实处;落实富民措施,将促民增收放在首位;推进惠民事业,使发展成果普惠群众;构建安民体系,让稳定和谐成为常态,努力构建"富强河东、和美河东"。  相似文献   

20.
民生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禹 《兰州学刊》2009,(4):166-169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阐述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入手,着重探讨了促进和保障大学生就业对我国民生建设的意义,进一步提出了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