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红楼梦>和<红字>这两部世界经典名著中,作者分别塑造出了具有自主意识和叛逆精神的女性形象,她们坚强的个性、独立自我的精神使她们有勇气与男权社会对抗,捍卫自己的爱情,赞美了她们的女性自觉意识和争取自我权利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末路狂花》是一部典型的女权主义电影,它展示了两位原本符合传统男权理念中"安琪儿"形象的现代女性遭遇的无所不在的男权压迫和她们以"疯狂"的方式反抗男性歧视与凌辱的历程,暗示了"双性同体"的理想女性模式.  相似文献   

3.
从女性主义立场解读张洁的<方舟>,可以更清晰地洞察这部作品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刻描述.<方舟>堪称一部女性生活的艰辛"创业史",小说展示了三位独身知识女性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种种艰难挫折,和她们互相扶持在窘境中不懈努力的历程,让我们看到的是男权意识的深固和女性解放的艰难.  相似文献   

4.
以"双性同体"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对拉姆齐夫妇婚姻悲剧的分析,揭露了男权社会传统婚姻中以拉姆齐夫妇为代表的单一男性气质和单一女性气质的对立,进而揭示伍尔夫在<到灯塔去>这一作品所表现的深层内涵,即对男女两极对立的传统婚姻关系的否定和对"双性同体"这一完美和谐人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飘>和<一千英亩>虽然在创作上相差了55年,但时空距离并不影响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作家对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人类一些共性的感觉.玛格丽特·米切尔和简·斯迈利用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锐分别捕捉了一位特定历史时期的女性人物,塑造了两位生动的女性形象,她们在各自的作品中从正反两方面揭示出了女性在困境中的觉醒与奋起以及她们与自然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了作者的生态女权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6.
卡夫卡<地洞>创作受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的影响,两个作品在形象特征、叙事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相似性.最重要的相似性存在于两个作品都形象地展现了"地下室"概念的多重象征意味.由于卡夫卡是主动接受并消化了陀氏的影响,所以<地洞>无论是在描写的侧重点,还是在艺术形象的深层意蕴上,都已经是典型的"卡夫卡式"的.  相似文献   

7.
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秀拉》以两个黑人女孩秀拉和奈尔为中心展开故事叙述,是经典的女性主义文学解读文本。从双性气质的视角解读秀拉和奈尔两位黑人女性形象,阐明在这部作品中所蕴含的双性同体、双性和谐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不乏众多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虽然她们所占篇幅甚少,也不是作品所突出的重点,但是她们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相反,她们集中反映了特定时期下作者的女性观,对当代女性观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傲慢与偏见>和<简·爱>这两部作品在领先于时代、拒绝在自然观方面男性话语的影响、拓宽生态审美观、强调女性和自然的密切联系等方面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就这两个文本而言,夏洛蒂·勃郎特比简·奥斯丁要走得更远一些,看自然的视角更广阔一些,"以自然为中心"的生态思想更突出一些,男性与女性对自然截然不同的态度刻画得更深刻一些.  相似文献   

10.
男性作家总是依据自己的文学想象和价值取向来塑造自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因此,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几乎都带有一定的男权色彩。当代作家马玉琛在《金石记》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都有着浓郁的男权意识,这一方面使得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使得他对理想女性形象的探寻有了一定的困惑。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女性地位开始提高.郁达夫小说<迟桂花>完美地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女性形象.小说的女主人公可谓当时女性的缩影,她们受害于传统,在传统中突破,又在突破中妥协.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新旧价值观的对峙,加深了女性内心的分裂.女性进步与保守的思想共存,并在不同的时期因为不同的人和事而相斗争,造成了传统女性生存的苦闷和困惑,她们的人物形象也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女性无法完成对现实的突破,便只能妥协.  相似文献   

12.
《日出》塑造了一系列散发着独特魅力的悲剧女性形象。曹禺以对中国女性的同情和理解,用深沉哀婉的笔调描绘了在"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背景中,陈白露、翠喜和小东西等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她们复杂的矛盾心理及其悲剧命运的根源。这些女性人物的悲剧增添了作品控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中的三位女英雄--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尽管位列一百单八将,但作者在塑造她们的形象时并没有采取和塑造其他男性英雄一样的立场,而是突出强调她们作为女性的低下、从属地位和作为英雄所必须的男性化特征,是男权意识下的性别书写,体现的是父权意志对女性的压制和否定.  相似文献   

14.
色、才、德是古代文学作品对女性审视的三个维度,刘向<列女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以女性为主角的文艺作品,该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女性美的认识态度无疑具有强大的审美影响力.在<列女传>女性塑造中,表现出对"色"的理念颠覆与淡化,以及对"才"的关注和全面认识,而对"德"的高度礼赞是<列女传>女性审美的最强音.色、才、德三者的重要性依次逐步增强.<列女传>女性美学呈现出一种游离于现实环境的理想性状态,从而为传统女性审美注入了新的因素.但对"女色"的抵制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本细读方法,解读<时时刻刻>中的女性生活.认为美国小说家迈克尔·坎宁安(Michael cunllingham)在他的小说<时时刻刻>中运用意识流的手法讲述了20世纪不同时代三位女性一天的生活,在这一天中她们遇到无数的烦恼并经历着难以诉说的痛苦.小说所反映出的女性生活的痛苦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丁耀亢传奇<表忠记>创作有三个特点.一是秉承皇帝的意图对<鸣凤记>再创作.作品不仅刻画杨继盛竭志尽忠的死谏文臣形象,而且重在表达汉族士大夫对清王朝恩遇忠臣谏士的感激之情.二是创作有着鲜明的时代政治需求.顺治帝对<鸣凤记>的"思以正之"是一种政治标榜,即对降清汉臣既利用又猜疑打压的矛盾所致.三是作品内涵体现了创作主体外在诱惑与内心追求的交织.作者最终以功名的放弃来求得人生立言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小说<歧路灯>中的"悍妇"形象是作品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种.这些女性包括滑氏、杜氏、巫翠姐、盛希侨老婆,甚至姜氏、巴氏.由于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博洽的文学修养、高超的表现技巧,使得这些明确作为反面教材的人物形象能屡屡突破作者的写作初衷,取得意想不到的生活及艺术的双重真实感和美感.她们的一哭一笑、一爱一憎都在深刻诠释着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老舍的<离婚>与鲁迅的<故乡>这两部作品在文体和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乍一看似无相似之处,一为小说,一为散文,一个叙述在城市中摸爬滚打的知识分子对城市失望后回归故乡的故事,一个抒发带着"故乡梦"的知识分子返乡后对故乡失望的情怀.但是这两部作品合二为一即构成了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情节结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离婚>中老李对都市生活的逃避和<故乡>中"我"的再次离开故乡,充分体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现实中对自我定位的迷茫以及在精神层面的自我迷失.  相似文献   

19.
<世说新语>中塑造了一些十分出色的女性形象.在世家大族的文化背景下,这些女性展示出异于其他时代女性的独特风貌,即名士风神.本文在对相关材料进行整理与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世说新语>中女性的名士风神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20.
女性的沉默与抗争--评赛珍珠的《大地》与《母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赛珍珠以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在《大地》中以现实主义的笔法表现了一种以沉默为话语特征的中国女性形象;在《母亲》中,则更多地以理想主义精神塑造了一个具有抗争话语特征的女性典型.虽然这两种人物性格话语特征不同,但她们都表现了赛珍珠对中国妇女生存状态的深刻认识和准确再现.通过她塑造的两类妇女形象,中国妇女坚韧、豁达、聪慧和忍让的品格赢得了西方读者的中国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