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田利民 《四川省情》2004,(10):34-35
乐山市位于四川西南部,土地面积1282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45万,辖4区、1个县级市、4个县、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乐山境内山地、丘陵纵横,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5%;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穿境而过,三江中下游为肥沃坦荡的平原,约占总面积的15%,自然山水成为乐山丰富的旅游资源。乐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乐山成为一个有别于云南、九寨沟油画般的瑰彩、有别于浙江一带小桥流水似的商贾庭院、有别于成都平原舒坦的山水环绕、纤陌田畴、农舍民居之地,自然风光十分秀丽。因此我市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审时度势,大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大战略抉择。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是推进城市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着力点。为此,笔者对桐庐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难点及对策作了粗浅的调查与分析研究,以供各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全国百强县之一的静海如何通过政府主导,农民为主体,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全面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河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业在河南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旅游收入不断提高,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已经确立,旅游业在促进全省经济、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与陕西、山东等旅游强省相比,河南的旅游业发展明显滞后,也与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称。  相似文献   

5.
乔惠 《山东统计》2008,(4):20-2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在新时期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惠及亿万农民.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近年来.济宁市随着国家、省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人力度.出台和落实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技文化教育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郑州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带动了农村生态旅游开发热,一批上档次、成规模的旅游景区成为乡村旅游业的龙头。2008年分布在乡村的旅游区点接待游客800多万人次,大大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收入来自于游客旅游消费的收入,金融危机和五一长假的取消为其大幅度发展带来了全所未有的机遇,因为研究表明,在经济不景气背景下,人们会削减大宗商品(如出国旅游、长途旅游等)的消费,反而会比正常时期  相似文献   

7.
西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难点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波 《青海统计》2006,(11):34-36,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近年来,西宁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了对西宁农业的投入。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和措施极大地调动  相似文献   

8.
孟祎旻  刘立国 《山东统计》2007,(5):30-31,24
2006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全市加大“三农”扶持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9.
岳瑛 《四川省情》2007,(1):11-12
“十一五”开局之年,四川邻水大地春色满园。碧绿的蔬菜、丰硕的果实、饱满的种子、殷实的农家……蓬勃开展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显现出勃勃生机。“规划为先、产业为重、突出特色、统筹协调、全面发展、抓点示范、点面  相似文献   

10.
钟劲 《浙江统计》2006,(11):18-18
一、西湖景区的经济现状 1.西湖的“眼球经济”,促进了杭州景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成功实施,使西湖的环境和生态更为优化,人文蕴藏更为深厚,西湖的“一湖两塔三岛三堤”世纪全景之梦基本实现,完善了“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的西湖新格局。据统计,2005年西湖风景区共接待中外游客2304万人次,同比上升8%,实现门票收入2.6亿,同比增长5%;区级财政收入达2.15亿元,比去年增长15.6%;地方财政收入1.4亿元,较上年增长17%。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加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有效途径。“十一五”期间,越城区区委、区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继续扶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浓郁绍兴地方特色传统产品的生产,形成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群”的目标定位,加快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步伐,明确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四川现代农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人口多,耕地不足,人均耕地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开辟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关键在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一村一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是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动力。为掌握商洛市“一村一品”发展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研究探索加快“一村一品”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我们为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4.
《统计与经济》2007,(1):19-23
21世纪是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圈主导经济发展的时代。从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来看,经济发展已由原来的区域竞争迅速向城市群之间的竞争转变。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把发展城市群作为推进我国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主体形态。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聚集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我区提出发展沿黄城市带的战略构想,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符合资源优化配置、集约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方向,也符合我区的实际和群众意愿,是一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科学性的战略决策。沿黄城市带承载着我区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火车头”的重任,组织实施这一发展战略,对于带动我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面对国内外及周边省区城市群、城市带的迅速崛起,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充分利用沿黄城市带的区位优势,以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为重点,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优化生产要素,整合产业布局,培育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功能,降低发展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使之成为我区承接发达地区资本、技术和产业转移、参与国内外竞争的经济增长极,从而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