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旅游由来已久.最早有组织的旅游就是十九世纪的英国人组织的城市居民乘火车到乡村观光、娱乐、休闲。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模式包括为五种:一是大城市近郊的农家乐.二是高科技农业观光园.三是农业新村.特点是经济发达、乡村城镇化,在发展中有意识地使本村成为有特色的目的地.四是古村落的开发.五是农业的绝景和胜景.如桂林的龙胜梯园和云南的元阳梯田等。  相似文献   

2.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11):96-102
美丽乡村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追求,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江西省130个自然村的问卷调研,运用潜类别分析方法探讨农业家庭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意愿与需求期望等,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应按照"生产保障、基础建设、惠民扶持"的思路,建立持续高效、运转有序、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运行机制。在充分尊重农业居民家庭需求期望意愿的前提下,江西省农村财政经费资金缺口达119.76亿元。同时,对地处偏远的乡村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加大对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3.
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它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  相似文献   

4.
吴寒  张兰 《统计与决策》2017,(17):61-63
文章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探究碎片式历史地段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了耦合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证分析了湖北省的历史地段价值系统与乡村旅游发展建设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带来新引擎,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通过梳理数字经济影响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机制,构建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和乡村产业振兴指标体系,并利用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乡村产业振兴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提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乡村产业振兴是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中介渠道;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效应在中部地区和非粮食主产区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郑州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带动了农村生态旅游开发热,一批上档次、成规模的旅游景区成为乡村旅游业的龙头。2008年分布在乡村的旅游区点接待游客800多万人次,大大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收入来自于游客旅游消费的收入,金融危机和五一长假的取消为其大幅度发展带来了全所未有的机遇,因为研究表明,在经济不景气背景下,人们会削减大宗商品(如出国旅游、长途旅游等)的消费,反而会比正常时期  相似文献   

7.
江虹 《四川省情》2023,(8):62-63
<正>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达州市渠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理念,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衔接万达开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切实做到响应时代新要求、挖掘资源新能级、明确产业新方向、绘制产业新蓝图,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格局,推动渠县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梳理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的相关文献,从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虽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时间不长,但在各层面已涌现出诸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宏观指标体系下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方面,目前还存在缺少跨区域的县域比较研究、对农民满意度的重视不足、评价指标的测量缺少连续有效数据支撑等问题。未来研究应当更加关注以下三个方面: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建立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评价体系,优化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构建综合数据采集、共享和治理的数字化系统,夯实评价过程急需的数据基础;开发客观数据驱动的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模型,丰富现有的评价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是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重要着力点,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要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公共产品式"扶贫为突破口,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减贫效应的结构性特征,试图发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精准扶贫的契合点,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不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农村贫困减少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基础设施对农村减贫效果最佳,其次为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和社会保障;分区域来看,不同类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减贫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的减贫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农村减贫作用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自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任玉奇首次提出取消农业税以来,到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体化新格局.","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充分肯定新中国成立70年来涉农高校为“三农”事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并对广大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新要求。广大高等农林院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先后对发展旅游业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最近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下简称《意见》)和连续三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四川省委九届六次全会也提出了要加快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尤其是本土人才振兴。通过调查发现,在海南全域旅游和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乡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环境在不断改善,乡村振兴稳步推进。人才特别是海南乡村青年人才在国家和地方一系列人才引流政策激励下,回到乡村就业、创业的动机不断增强,乡村人才净流失现象正在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14.
毛勤友 《四川省情》2008,(11):30-32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加强"三农"工作,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坚持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在保证农产品供应总量不断增长和多样化的基础上,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密云区穆家峪镇庄头峪村的红香酥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的火樱桃、福建省顺昌县郑坊乡郑坊村的红地球葡萄……“一村一品”,是对自然禀赋不同的乡村特色农产品的培育。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产业园、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安徽省霍邱县长集镇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是农业、工业、贸易一体化发展的乡村产业“增长极”。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加强"三农"工作,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坚持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在保证农产品供应总量不断增长和多样化的基础上,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升农业的素质和效益,实现了四川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六大跨越.  相似文献   

17.
巴中市位于四川东北部,旅游资源富集,特别是以自然风光和红军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个(光雾山·诺水河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17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3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4个,有国家AAA级景区1个、AA级景区3个,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德阳全面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市农业、农村和农民协同共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篇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村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9.
巴中市位于四川东北部,旅游资源富集,特别是以自然风光和红军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个(光雾山&#183;诺水河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17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3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4个,有国家AAA级景区1个、AA级景区3个,  相似文献   

20.
张九虎 《浙江统计》2011,(10):17-19
近年来,上海农业旅游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目前已初具规模、初显成效。但其在发展中存在具体规划仍有待深化、扶持力度有待加大、软硬件水平有待完善等问题。建议编制上海农业旅游发展整体规划、严格贯彻土地流转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市场导向为原则等,以促进上海农业旅游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