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劲质贞心郁未开──郁达夫诗人风采冯健男郁达夫(1896—1945)是现代著名小说家和散文家。他是不是诗人呢?应该说是的。因为他写了大量的诗,而且写得好。但他并不以诗人闻名于世。这是因为,第一,他写的是旧体诗,在《郁达夫文集》和《郁达夫诗全编》里,旧诗...  相似文献   

2.
《何炼成文集》于1997年11月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继1992年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何炼成选集》后的续集。本书收集了党的十四大以来他所发表的文章54篇,另附对他的论著评论文章17篇,近50万字。我认为,《文集》充分体现了何炼成教授一贯的文风和学风──求实和创新的精神。这里仅举凡例来说明。《文集》的第一篇文章《我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观》,是应江苏人民出版社《我的经济观》大型丛书的特约而写的。该文系统论述了他在60年代初所提出的两重含义的生产劳动观点,把社会主义制度下从事科教文卫工作者的劳动列入…  相似文献   

3.
《全唐诗》杂考(二十三)胡可先卷六九四褚载《云》,注:“一作杜牧诗。”按此诗又见《全唐诗》卷五二二杜牧诗卷,题同,注:“一作褚载诗。”考《樊川文集》卷四亦收入。此集为杜牧外甥裴延翰手编,宜可信从。作褚载诗非是。卷七○三《翁承赞小传》:“乾宁二年,登进...  相似文献   

4.
展桂林历史长卷树桂林史学丰碑———《桂林历史文化研究文集》评介甄然经过桂林史学界十年的共同努力,魏华龄、张益桂先生主编的《桂林历史文化研究文集》(以下简称文集)于1995年12月由漓江出版社出版。1993年,桂林市地方史志协会在桂林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相似文献   

5.
《云梦学刊》2010,31(2):114-114
《吕德申先生纪念文集》(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于2009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文集主要内容有:纪念文章、挽诗、挽联、唁电、吕德申生平事略,还有吕德申早期文学创作。各类纪念文章大体以作者年齿为序排列。  相似文献   

6.
从1995年以来,俞吾金教授已出版了四本论文集。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两本书:一本是《俞吾金集》,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出版;另一本也叫《俞吾金集》,由上海学林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这两本书虽然书名相同,也都是论文集,但内容却是不同的。如果说,前一本文集收录的是俞吾金教授从80年代初到1994年间发表的部分论文的话,那么,后一本文集收录的,则是他从1995年以来发表的主要哲学论文。我们曾请教过俞教授,为什么两本不同的书用了同样的书名。他解释道,因为这两本书都从属于不同…  相似文献   

7.
中晚唐政治文化的一个缩影——写在《李德裕文集校笺》出版前傅璇琮周建国1李德裕,字文饶,祖籍赵州(今河北赵县)。他于唐朝时曾两度入相,在一些重大政治问题上的主张和行动,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他既是一个要求改革,要求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又是河北省的历史名人...  相似文献   

8.
吴组细是以少数量高质量的小说创作饮誉现代文坛的。在这些作品中,正如他自己所言:在“取材方面,大多写内地农村,其中又以反映农村破产时期动态的居多……”①而这所谓“动态”并非很多左翼小说家所写的革命动态,而是破产时期乡村的经济破产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变动。为了论述的方便,笔者将吴组细这部分破产题材小说简称为“破产小说”。这些小说包括《小花的生日》、《栀子花》(1931年)《官官的补品》(193年)《黄昏》《一千八百担》(1933年)《天下太平》、《樊家铺》(1934年)等作品。这部分小说与他早期偏重于心理分析的…  相似文献   

9.
南朝梁代萧统主编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收录作品700多篇,其中诗歌有444首。《文选》诗在艺术上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本文拟就其语言方面的一些特色进行简要论述。一般认为,萧统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文选·序》)作为《文选》选录作品的标准。我们认为,这也是《文选》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它首先表现为语言的华美精工,这一语言特色又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辞藻的华美。萧统主张文质并重,希望文章能“丽而不浮,文而不野”。(《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美华书》)但他在具体选文中则偏重文章辞采。在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10.
陈白沙(1428—1500年)与王船山(1619-1692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位重要的思想家和著名学者。两先生相区一个多世纪,学术思想亦不甚相近,然船山对白沙甚心仪之,《姜斋诗集》、《姜斋文集》中现存与白沙有关的诗文28篇,此外《姜斋诗话》、《明诗选评》等对白沙诗亦有评论。从它们可以看出,船山对白沙学术与文学不仅相当关注与重视,而且评价也是较高的。此中原因有二:一是部山先祖与白沙挚友任(号本斋,又号定山)、父辈与白沙传人有过密切的关系。据船山《显考武夷君行状》记载,在谪官湖南时,船山四世祖王震(号东斋)曾“与…  相似文献   

11.
李模 《中国学术》2001,3(1):327-329
继1996年《埃及学文集》(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之后,刘文鹏教授于今年又推出了他的力作《古代埃及史》,全书共12章,近60万字,是作者40余年研究埃及史的综合成果。纵览该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现代化与全球化──读三篇有关文化的大文章有同感蔡尚思去年,我读到三篇大文章,很想先略介绍而后提出我的看法。第一篇是周策纵先生的《中外为体、中外为用──中国文化现代化刍议》(《中国文化》1994年2月第9期),他举了很多实例之后说:“作为一个受相...  相似文献   

13.
王勃之死新证何林天王勃之死,千百年来是一个难解之谜。《旧店书》说他因赴交趾探亲死于上元二年(675),杨炯《王子安集序》,说他死于上元三年(676)。死因两《唐书》说法各有差异。《旧唐书》说“堕水而卒,年二十八”,《新唐书》说:“渡海溺水,而卒,年二...  相似文献   

14.
屈原氏族考     
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开头便说:“帝高阳之苗青兮。”可见他是十分重视他的姓氏门第的。刘知川史通·序传》认为司马迁的《史记·自序)是“征三周之故事”。可见屈原重视氏族门第,为历来作“自序”者所效法,探本寻原,莫先于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姓,本帝高阳颛顼氏之后,《大戴礼记·帝系篇》载之甚详,王逸《章句》,已引据之。《章句》又云:“(楚)武王潜号称王,始都于部,是时生子瑕,受屈为卿,因以为氏。”古者姓氏有别,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三,又《亭林文集》卷一有《原姓…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6):F0002-F0002
吴元迈,1934年生。1960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语文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外国文学评审组组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论著有《现实的发展和现实主义的发展》、《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吴元迈文集》等。主编著作有《20世纪外国文学史》(五卷本)和《外国文学》等。在本刊发表论文《为建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而努力奋斗——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思考》(2007年第6期)。  相似文献   

16.
从1936年2月4日来到福州,至1938年3月8日前往武汉,郁达夫在福建生活了两年多.在这期间,他既不象《现代中国文学运动》的作者尼姆·威尔士(即海伦·斯诺)所说的“搁笔不写”、“在文学上已退体”,更不象钱格博士在他的《一个与世疏离的天才》这部研究郁达夫及其作品的专著中所说的那样:“在这一年(指1935年尾以后──引者按),他的文学生涯已告终了。……他自文坛鞠躬下台.”这两篇文章的论断是与事实不符的。郁达夫在福建的两年多,是他创作力旺盛、散文创作丰收的时期。据笔者统计,他这段时间发表了近50篇散文,约有一半是在抗…  相似文献   

17.
鲁涛 《云梦学刊》2010,31(3):74-74
《揽月——麻天祥随笔二集》(麻天祥著)2010年1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专治中国哲学与中国学术史的麻天祥博士对佛教的理论阐发,见于他的诸多专著之中。而《揽月——麻天祥随笔二集》是不同于他所有著作、偏于感性的随笔的文集,是作者“与佛借坐,  相似文献   

18.
一 中国的20世纪是在凄风苦雨的政治黑夜里来临的。 新世纪伊始,在政治舞台上初露头角的章太炎在浙江余杭家中编定他的第一部论学论政文集《■书》。书首识语落款为:“皇汉辛丑后二百三十八年十二月章炳麟识。”皇汉辛丑年是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这一年,南明灭亡,清朝基本完成统一全国的帝业。章太炎用“皇汉辛丑”纪年,意在向世人明白宣示其反清的革命立场。若再进一步深思,用此落款更寓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这一结束决不是一场旧戏中的换幕,决不是人们早已习惯的王朝更替、循环反复,而是具有革命性的质变。 激情澎湃且…  相似文献   

19.
芦苇(《霸王别姬》《活着》《图雅的婚事》《白鹿原》等电影的编剧,即将成为电影《白鹿原》的导演):上世纪70年代,我读到苏联作家爱伦堡的《人·岁月·生活》。爱伦堡是苏俄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我当时看这本书时才知道巴别尔的名字。解放以后从来没有中国人提及他,解放以前只有鲁迅曾提到过他。  相似文献   

20.
1957年,毛泽东与臧克家、袁水拍谈话时说:“我看李攀龙的诗,有的很好。”1959年,毛泽东在解释他的《登庐山》诗时说:“九派是指这一带的河流,长江支流。明朝李攀龙有一首送朋友的诗:‘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憔侍臣颜。’(《怀明卿》)明朝也有好诗,但《明诗综》不好,《明诗别裁》好,李攀龙是‘后七子’之一。”1961年11月6日,毛泽东在高启《梅花》诗前加一个小注:“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均见张贻玖编《毛泽东评点、圈阅的中国古典诗词》一书)评价明诗的关键在于对待明七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