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华良是我国投入编辑学研究比较早的代表人物之一,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影响的学者型编辑。他的编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编辑学基本理论和编辑工作等领域,其特色是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出发,研究编辑概念、编辑起源、编辑学基本规律等核心理论问题,融哲理性、思想性于一体;研究编辑意识、编辑劳动、编辑选题与审稿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学理性与创新性结合紧密。他对编辑概念的界定、编辑本质的探讨以及与之相关的编辑中心论、编辑中介论,在编辑学理论建构和编辑学学科发展中颇具影响。  相似文献   

2.
戴文葆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编辑学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中国编辑学学科开创期的代表人物,戴文葆一直致力于编辑理论研究与编辑学学科建设。他光辉曲折的编辑生涯,见证了我国编辑出版形态的历史性变迁,也见证了我国编辑学学科从无到有的建构历程。他对中国古代编辑史研究的深刻认知,对编辑学元范畴以及研究对象的界定,对编辑学基础理论问题的探索,极大地完善了编辑学学科体系,具有开拓性意义。他的"编辑学者化"思想以及"读者审读"的理念,在今天的编辑学研究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杲是有中国特色编辑学研究的重要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他提出了编辑学是一门独立学科的重要论断,认为编辑学是一门人文社会应用学科。他认为,编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以普通编辑学为目的编辑学学科体系。在编辑活动基本规律研究上,他提出了"选择、加工和传播"为要的编辑基本规律论,对于编辑规律研究的深化有着重要启发意义。他重视编辑理论研究的实践导向,强调创新是编辑学学科的灵魂。与此同时,他还不遗余力地推动和支持我国编辑出版教育工作,建言献策,躬身实践,为编辑出版本科专业的保留、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而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近五年来,我国编辑史研究成果丰硕,既有从宏观角度对特定历史时期编辑学学科史、思想史所做的综合性研究,也有从微观角度对图书文献、编辑家、编辑学家的具体分析。学科史、学术史、思想史研究,成就突出,代表作是《中国编辑学研究60年(19492009)》和《中国编辑思想史》。文献类书研究涉及内容丰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编辑家研究,突破了名家范围,扩大了研究视域。编辑学家研究是近五年的亮点,它通过梳理相关人物的学术贡献,厘清了编辑学发展的脉络,凸显了编辑学研究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编辑学要成为一门学科 ,且被学界认可 ,就必须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而这种体系的建立不是编辑家们和编辑学研究者们凭着个人的感情和一时的热情就能如愿以偿的 ,它必须建立在编辑实践深入发展和编辑理论日益完善的基础之上 ,必须是从众多“个别”的部门编辑学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性理论。因为只有这种寓于或源于“个别”的“一般”,才能对日益发展的编辑实践具有广泛而普遍的指导意义。因此 ,加强对作为“个别”的部门编辑学的研究 ,既是编辑学理论研究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 ,也是一般编辑学学科体系建立的必要前提。具体到编辑…  相似文献   

6.
我国编辑学研究虽有较快的发展,但与一个成熟学科的要求相比较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编辑学研究从总体上说还没有被普遍重视,编辑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编辑实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文章的思路是:1.拓宽编辑学的研究视角,从各个不同的切入点来观照编辑活动;2编辑学研究要尽量同其他学科交叉,更新观念,变换角度;3.加强编辑学研究者之间的联系,搞好群体协作;4.完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5.重视编辑学各方向的研究,史、论、实务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20年来 ,编辑学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 ,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作为一门学科 ,它还显得够不成熟。如何建立编辑科学的理论体系 ,是当前和今后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本文对我国编辑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对策改进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独特的研究对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完整的科学概念体系,是一门学科独立于学科之林的重要标志。在编辑学学科范围中,我们首先遇到的一个概念就是“编辑”。究竟什么是“编辑”呢?自80年代对编辑学的研究开始起步以来,人们便有意识地企图对编辑概念进行全面、科学地加以界定,试图归纳出最为适切、科学的定义。据统计,当今国内外对编辑与编辑学概念的界定已达100来种。编辑概念,一方面构成了人们对编辑活动特点的直接认识,另一方面又制约着人们对编辑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揭示。事实上在编辑学的研究中,对编辑概念认识的分歧非常突出。概念的分歧…  相似文献   

9.
谈谈编辑学的研究杨焕章编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逐渐引起人们注目,吸引了日益众多的研究者。但是,与从事编辑工作的人数相比,与编辑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相比,与编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相比,对于编辑学研究的投入还显得远远不够。这固然与从事编辑实践...  相似文献   

10.
在编辑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编辑心理学探讨是一项最基本的研究课题之一。如果我们能够准确地把握住它的全部涵义。并对此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就可以有效地奠定整个编辑学体系结构的基础,进而确立编辑学科的性质、意义及其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着自己特定的科学体系,它决定了该学科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我们若要建立一门新的学科,首先就要对这门学科所包括的各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进行探讨和研究,编辑学,这门新兴科也毫不例外地具有了心理研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学科是对一种或几种相近专业通过科学研究而建立起来的相对独立的理论知识系统。人类迄今所积累起来的全部科学知识就是一个通过对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三大现象的研究而建立起来的宏大学科体系。但由于学术研究的分工不同,摆在研究者面前的具体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不同,而分为相对独立的学科门类。不同的学科门类又各有其自身相对较小的更专门的学科体系。概而言之,学科体系是对科学生态总体结构的系统分类和分层描述。编辑学和出版学,是中国人创立的,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传媒科学。在中国,编辑活动与出版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近代以来,编辑出版业在创造中国传媒文化结构的同时,吸收了西方文化传播过程中编辑与出版的新技术、新媒介、新理念,有更大的进展。编辑学在我国已有较为成熟的学科体系,作为研究创构各种文化媒体母本的普通编辑学已基本形成。而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在国外形成较早,我国尚处在建设阶段。编辑学和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建设对于学科的发展和成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编辑学探究     
编辑学发展至今,已在编辑出版界乃至学术界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承认。尤为可喜的是,编辑学研究虽经短短五、六年的时间,就推出了一大批研究成果,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逻辑起迄点,作了相当广泛,相当深入的探索。同时,人们并开始自觉地运用编辑学的基本原理来审视、考察、评价和指导自我的编辑工作。可以说,编辑学的初步形象已经活生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就一门初创的新兴学科而言,能有如此独特的研究现状和难能可贵的起步态势,这在学科的发展史上也是罕闻少见的。一、编辑学研究述略编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把编辑工作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这在我国是最近五、六年间的事。将这一学科以“编辑学”命名,据人民出版社林穗芳先生查考,目前国外还尚未发现有此类提法。在欧美书刊中常见的是“图书学”,在日本惯用的是“出版学”,在  相似文献   

13.
向新阳先生的《编辑学概论》一书于1995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专著,一反此前编辑学研究重“术”轻“学”的流弊,而真正从学科建设的高度,为编辑学建构了一套理论体系,从而在理论上解决了编辑是否有学的问题。因此,就向著所特有的理论价值而言,堪称编辑学研究的一部扛鼎之作。向著的突出贡献,是在引进“编辑劳动”的概念。作者的眼光,不再囿于具体的操作之术,而是以人类的创造性劳动作为参照系,找到了创作劳动与编辑劳动的相似点。这一点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从方法论的层次,为编辑学研究找到了一个特定的高屋建瓴的观照点。由这一点出发,作者确定了这一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范围:“编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编辑劳动。”然后,再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规律,建构学科的概念系统。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编辑学研究中,高校学报工作者是一支重要的骨干力量。其研究方面,一是创建学科意义的编辑学理论体系;二是切合工作实际研究学报编辑学。从群体自觉性角度评价,高校学报界对编辑学的理论探讨,较社会文化传媒编辑机构态度更为积极,研究发表的成果也更为丰富,理论上表现为更多学术前沿性。这是因为学报工作者大多数首先是某一学科领域的专门家,其理论思维受到成熟学科的规范影响;他们同时从事的编辑工作,较少受经济因素的困扰,有条件从文化传播的科学需要,去深入思索编辑学的学科建设。因此,高校学报界不乏具有建树的编辑学理论家,河…  相似文献   

15.
邵益文是我国编辑学研究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组织者,是我国最早投入编辑学研究的几个人之一。他提倡"一切为了读者"的编辑观,认为编辑以读者为中心就要为读者打算,要事事处处为读者着想;他倡导编辑活动的"二优律",坚持以优选、优化为手段分析编辑活动的基本矛盾;他注重编辑主体的研究,强调编辑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他重视编辑学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主编了我国第一部以普通编辑学命名的专著,推动了普通编辑学研究的深化。他注重编辑学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助推了编辑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他还在编辑概念的界定、编辑出版教育研究、编辑学的学术交流等多个方面功绩卓著。  相似文献   

16.
近五年来,编辑学理论研究多聚焦于编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学科性质、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所提出的"大编辑"一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显示出编辑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编辑主体研究主要集中在编辑角色转型、编辑能力培养以及编辑团队建设上,其中编辑转型的路径与方向、编辑能力的构成元素分析及提高能力的方法研究均具有代表性。编辑实务研究多集中在全媒体数字时代编辑工作的变革与创新、报刊体制改革等方面,研究者较多地将当前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体制改革的现实背景与编辑工作改革与创新结合起来,且将编辑过程、编辑环节与数字出版技术紧密联系,呈现出务实的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17.
编辑学与心理学的有机结合--评姬建敏《编辑心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编辑之为学,是 20世纪 80年代以后的事。编辑学作为一门学科,最初确实有人不以为然,认为编辑是技术加工的职业,不能称为学。随着编辑学研究著作的增加,编辑学的资格具备了,编辑无学的声音才慢慢暗淡了。2004年 11月,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姬建敏的《编辑心理论》,恐怕又要给编辑学增加一些光彩了。因为,目前中国的编辑学研究著作虽然有了一定的数量 (有 80多本 )[1],但还不能说,这些著作已对编辑学研究得完美无缺了,而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探询。更何况,编辑学的分支学科,或者说,编辑学与心理学交叉学科的研究著作,更为稀见。这本…  相似文献   

18.
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的矛盾运动,形成了编辑活动的总规律,是贯通编辑学理论体系的总纲。研究编辑学,就必须过滤出其关键范畴,并以此为切点,在合乎逻辑的思维延展与理论选择中形成稳定而开放的学科特性。而编辑主体、编辑客体无疑是编辑学理论体系中的关键范畴,是铺展编辑学范畴之网、构建其理论大厦的重要链条,是编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9.
“编辑学者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比较编辑工作与学者工作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对“编辑学者化”的内涵提出了不同于时下大多数人的见解,认为“编辑学者化”不是要编辑成为他所负责的专业的学者、专家,而是要使编辑成为在编辑学这一学科领域的学者;对“编辑学者化”的内涵的正确认识,不仅可以提高编辑的职业素养,而且可以使编辑学的研究进入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20.
编辑概念的科学界定,是当前编辑学界亟待解决而仍未解决的问题。编辑概念界定,应以编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实践为依据。有了编辑职业分工,才有编辑专业教育需求,进而,编辑学研究成为可能。中国古代编辑活动,主要是著述方式之一的编辑活动。因此,中国编辑学的产生,当在近现代编辑活动产生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