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团结各民族为一体共同抗日的民族政策和联合各民族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建国主张。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西北蒙回民族为主要对象,党将民族政策的研究、实践和探索贯穿于边区党组织建设、法制建设、机构机制建设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工作,实现党的民族工作在边区的制度化,辐射和吸引边区内外更多少数民族参与到抗战建国中。党在陕甘宁边区的民族工作实践,是党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相结合,在团结各民族共同抗战的同时,在陕甘宁边区这个地理空间进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尝试的一个初步阶段。  相似文献   

2.
繁盛于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书报发行事业,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边区书报发行承担着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国统区的抗战书报的发行工作;陕甘宁边区的书报发行紧紧围绕抗战而展开,在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全国抗战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其发行范围面向全国,立足边区,渗透国统区,其发行渠道呈现多样性,发行主体呈现多元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一九四○年七月,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机关——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建立后,积极领导抗日游击战争,推动团结抗战,扩大、巩固了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在集中主要力量领导武装斗争的同时,还非常注意运用法制手段推动团结抗战,建立良好的抗日社会秩序。为此,积极进行地方立法活  相似文献   

4.
1937年抗战爆发时我才八九岁,1941年进入陕甘宁边区的绥德师范学习。绥德师范是一所由边区教育厅直接领导的培养革命力量的学校。由于绥德县距离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的山西省西部很近,当时日本也在窥视陕甘宁边区,我们经常遭到日军的空袭。绥德的抗日气氛十分浓厚,1941年后,国民党消极抗战和日本进行和谈,同时加紧对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的包围、封锁。陕甘宁边区本来就经济落后,又是抗战的总后方,经济负担很重,加上国民党的包围、封锁,经济处于异常困难的境地。我那一段的学生时期生活是很艰苦的,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更缺少必要的生活和学…  相似文献   

5.
试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地区的小学教育吴洪成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之后,全国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党在敌后建立了许多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根据地建立起抗日武装和抗日民主政权。随之,抗战教育也建立和发展起来。在抗战教育中...  相似文献   

6.
略论抗日民主政权的宪政建设郑承友八年抗战已过去半个世纪,但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思索的东西、本文拟就抗日民主政权的宪政建设略陈管见,但由于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的建设也有很大差别,故本文拟以陕甘宁边区为例略作论述,以期对当今中国之宪政建设有所裨益,并就教...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一致性理论。陕甘宁边区作为党中央直接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依据毛泽东这一理论,综合运用行政、政策、法律等手段,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解决社会矛盾的利益调节机制,妥善解决了陕甘宁边区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促进了边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障了抗战物资财政所需,扩大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社会基础,为党解决抗日根据地社会矛盾提供了成功经验。毛泽东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思想和陕甘宁边区的成功实践,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笔者特采撷几则抗日爱国佳联,以飨读者。1939年7月7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政治口号,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克服国民党的投降反共逆流,争取时局好转而斗争。毛泽东通过给延安建立新市场的题联:"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人民有充分的救国自主  相似文献   

9.
论战前李烈钧在抗日问题上的思想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年12月日军进攻锦州,李烈钧在抗日问题上对蒋介石及其政府的态度,经历了由批评到期待再到支持的过程.长城抗战失败的结果,使李烈钧认识到团结方能抗战,并且政府得有整个作战计划,为此国民党人只能团结在有实权的蒋介石周围.  相似文献   

10.
谢老,就是人们熟知的“延安五老”之一、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副议长谢觉哉同志;李丹生是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常驻议员,陕北的一位知名人士。李丹生为人耿直,能经常反映一些基层的情况,但他对边区政府的领导保持着距离,也不愿同共产党员多接近。谢老本着团结党外人士共同抗日是建设和巩固“三三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抗日与民主,是目前中国的头等大事。”没有民主,就不能动员全国人民进行抗战;没有民主,抗日战争就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陕甘宁边区,就是在党中央领导下,依据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通过人民直接选举,建立的抗日民主政府。在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项建设事业中,边区成了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十分困难险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了各项卓有成效的建设,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根本原因就存于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政治,巩固并加强了各抗日阶层的团结与合作,充分发挥了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感和积极性。研究、总结边区民主政治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促进四个现代化建设,无疑是有益的。 (一) 陕甘宁边区曾是中国政治上最落后最黑暗的地区之一。由于数千年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向来缺乏民主传统。历史上纵然出现过一些民主思想的萌芽,也都被陈陈相因、盘根错  相似文献   

13.
陕甘宁边区原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经过艰苦的武装斗争,建立起来的一个革命根据地。抗战开始后,除被国民党侵占的地区外,陕甘宁边区的土地面积是92710平方公里,有耕地1500余万亩,人口142万4千多。边区的地理位置处在中国有名的黄土高原的中北部。北连长城,南迄渭河流域的边缘,西接甘宁高原直抵六盘山麓,东临黄河与山西分界。平均海拔高度为1000余公尺。边区的政治地位是极特殊的。抗战时期,陕甘宁选区是党中央所在地,是全国抗战和革命的中心。它既是扼制华北与西北的战略支点,又是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它处于各抗日根据地的领袖地位。但从行政上来说,它又是一个地方政府。这种特殊地位,决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深入分析了中日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地位的变化,做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大决策,并科学把握了开明绅士这一阶层政治态度的变化.认为开明绅士是从地主阶级分化出来的、能够顾全抗日救国大局、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支持抗日民主政权、赞同减租减息政策的阶层,是中国共产党可以争取、团结和合作的对象.中共中央及时修改了陕甘宁边区选举政策,恢复开明绅士选举资格,完善了陕甘宁边区参政政策,确保开明绅士有职有权,调整了陕甘宁边区土地政策,保障开明绅士的经济利益,使陕甘宁边区开明绅士热情投入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业中,为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发展巩固、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坚持敌后抗战的政治、军事中心,是领导和推动抗日根据地工作的示范地区。期间,边区总工会一直坚持“抗战为重”的宗旨,通过自身组织的积极活动,动员工人参战和投入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人力和物力支撑。边区总工会的抗战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区工人地位的提高,并为边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研究抗战时期边区工会的组织活动对今天的工会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在山西,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山西特色的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的方针政策,使党能够利用这些合法组织,不断壮大抗日革命力量,争取和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进步势力,开创了山西抗战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战略决策。抗日救国、团结御侮,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宗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开创全民族抗战新局面、保证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一环。中国共产党的“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方针的实施,推动了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又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爆发后,进入山西的八路军在进行抗战的同时叉建立了三大抗日根据地,领导各抗日根据地广大人民进行了全方位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以“三三制”原则开展普遍的民主选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民主运动,促进了抗日各阶层的团结与合作,为坚持抗战和取得最后胜利打下坚实基础。对我们今天的乡村建设具有一定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的宗教政策是在日本利用宗教侵华、宗教界开展抗日活动以及中国当时的宗教国情和在此之前所实行的宗教政策不利于团结宗教界抗日的社会背景下制定的,主要有宗教信仰自由与政教分离的政策;与宗教界结成抗日统一战线;实行灵活适时的宗教土地政策,积极引导和推动宗教界共赴国难等。这些政策的实行推动了抗战的胜利,使得宗教界有了一些新气象,从而也改善了宗教界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为新中国宗教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重于群众教育"之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严峻抗战形势下的陕甘宁边区,教育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战时特点,其中"干部教育重于群众教育"即是其特点之一.在抗日的大形势下,这一特点的出现有边区政府大力投入群众教育困难重重的原因,也有干部是群众的先锋的因素,同时也能达到中共发动群众,控制乡村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