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初见常慧是在图书馆,我们到借阅处去还书,她离开时将书包忘在了那儿,我捡了后并没当即归还她,而是等她走后贴了张招领启事,让她按我留的地址到我家找。因我检查书包时,发现除了书还有某大学学生证,猜想她不会丢了就算了。果然后来她按我的计划找到了我,就这样我们认识了,而她的不幸也由此开始了。 朋友们看到我和常慧出双入对后,几乎异口同声地告诫我,这女孩儿和我们认识的那些女孩儿不一样,是传统的“从一而终”型的,所以你最好离她远一点儿,小心一不留神被她“讹”住。我对此只是不以为然地笑道:“你们放心,我自有办法…  相似文献   

2.
一位女士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以前我一直相信人与人之间是存在着 真正的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友情的。但是最近,我不这么认为了,我觉得这只不过是我这个不懂世故的蠢人幼稚的幻想而已─—相交了二十几年的朋友,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居然不肯伸出手来。 我和这个朋友是中学同学,在学校里关系就不错。后来各自参加了工作,虽然来往少了,但仍有联系。再后来,我们又相约一起上了“夜大”。又是四年同学,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后来,她的家庭发生了危机,为了离婚,她什么都没要,给自己来了个扫地出门。因为闹离婚她跟父母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婚恋物语     
《女性天地》2009,(2):47-47
倾诉: 我女儿今年15岁,长得漂亮而且聪明机灵。可自从上初中后,她就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一家人被弄得不得安宁。起先她与一个大她十多岁的网友谈情说爱,并且约会见面,后来还学会了抽烟喝酒。我们夫妻俩吓得放下手头的生意,四处为她的事奔忙。  相似文献   

4.
孙再召 《老年人》2003,(3):29-29
我和王志华是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革命夫妻,如今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我们从相识、相爱到结合,经历了长达8年血与火的考验。战争年代,部队对干部婚嫁有严格的规定,结婚必须具备“二八七团”条件,即28岁,7年党龄,团级干部。我和王志华除党龄符合要求外,其他两项都不够条件。那么,我们当年又是怎样获准结婚的呢?这就得从头说起。1939年7月,我考入胶东抗日军政学校,学习期满后分配到了部队。大概因为我有在照相馆当学徒的经历,后来就被调到胶东五旅宣传队搞摄影,再后来又调进了剧团。与王志华相识就是在剧团,她那时是个十六七…  相似文献   

5.
<正>Apple在微信里对我说她恋爱了。我能想象到她圆鼓鼓的脸一定红成了苹果。"恭喜啦,你能不能不要在情人节撒狗粮。"我笑嘻嘻地回复着,由衷为Apple感到高兴,当年那个中二少女终于长大了。五年前,我们还都是穿着制服的高中生,Apple那个时候的绰号叫"苹果小姐",因为她在军训期间每天都要吃一个苹果。有一次她竟然在训练时从裤子口袋里变出一个苹果啃了起来。教官当时正喊着口号,被她这一举动惊住了,当然我们也呆了。后来,Apple被教官罚跑五圈,她跑完后拿出剩下的苹果,继续啃了起来。她对此的解释是自己低血糖,需要苹果补充能量。  相似文献   

6.
我一宜试图写她.但只要一提笔,我就有种想哭的感觉。阿春。你为什么会经历如此多波折坎坷呢?何处是你真正的归途?十多年前,在我们那个远离县城的偏僻大厂里,阿春是我众多女友中的一位。那时我们关系般。阿春长相平平,那风风火火、敢言能辩、嫉恶如仇、讲义气、好玩善饮的性格及活法,让我不敢交往过密.我一直把她当"假小子"看待。后来,我们相继调离了那个厂。阿春后来的遭遇,却使我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由此开始愈发牵挂她了。一阿春调入县城白云酒厂时没费什么周折,用她的话讲是走运的时候到了,人不能总背时吧。的确如此,阿春…  相似文献   

7.
《女性天地》2011,(2):50-50
问:我很爱我的老婆,当初没长相又没学历的我能娶到她这样的美女是前世修来的福气。我们恋爱5年结婚5年。近一年感觉她和她单位一个大客户交往密切。开始我没在意,后来发现一向不爱交际的她应酬渐渐多了,有一次周末早上,趁她没醒,我偷看她的手机短信,  相似文献   

8.
朱丽 《职业》2013,(16):80-81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我到一家纸媒工作已经近三年了。工作中有一个叫小A的编辑,从一开始便给领导、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入职开始的培训到后来的个人总结我能看出,她是个细腻的人,文字感情充沛,凸显细节。而刚来单位报到的那些日子中,我们新员工有机会到三个主要的业务部门轮岗见习,这个期间的表现,与我们今后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爱情红蓝铅     
爱情的到来往往是在一瞬间。 本来,我不相信这句话,后来信了。 娟儿在我们这所师范学院的外语系读书。那天,不知道为什么她到我们美术系来听课了。身边的朋友捅一捅我的腰:“娟儿,外语系的系花,校花中的银花。”我漫不经心地抬头,娟儿一下子就闯进了我的心里。 娟儿穿着一件白连衣裙,个子不高,一双大眼睛迷迷蒙蒙的。 后来我对娟儿说,你迷蒙的目光让我迷失了方向。 我套用的是张学友《情网》中的一句歌词,没想到娟儿就被我感动得哭了。 娟儿的家在吉林延边一个叫做汪清的小县城。娟儿说那里四面环山。秋天来临,山上的树木叶子枯…  相似文献   

10.
<正>司老师:我是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现在已经成为一家银行支行的副行长。我在农村时爱上一个邻居家的漂亮姑娘,后来我们结婚了。我们的感情非常好,她对我的家人也非常好,她对待我的父母胜过对她自己的父母,这一点我非常感激她。当然,我对她的家人也非常好。我们有一  相似文献   

11.
参观德国监狱是我多年的愿望。因为我从小就知道《在德国女牢中》这本书,而且书的作者胡兰畦阿姨1980年又在我们家住了好几天,天天听她讲历史,其中包括她的狱中生活。这就更加激起我想参观德国监狱的冲动。  相似文献   

12.
1978年之恋     
王陆 《中外书摘》2006,(3):56-57
1978年,我十八岁,考到辽宁师范学院(现为辽宁师范大学)。入学那天,下小雪,我戴着小瓜皮解放帽,想找中文系的楼。我看到有一个包着破头巾的妇女在我前面走,我就先喊她一声阿姨,问她知不知道中文系的楼怎么走。她说她也在找中文系,她也是新生。我俩就一块儿签字报到,一块儿走进教室。我俩同班,我俩差十四岁。后来我一直叫她孟大姐。她是班里最大的,是一个母亲,我是班里最小的,是一个中学生。在我俩中间的同学是各种年龄各种职业,下乡知青最多,工人其次,还有卖水果的、修理自行车的和军人。我们的第一堂课是英语,一个刚从俄语系毕业的工农兵学员教了我们八个字母,从A到H。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字母旁边标上汉字,跟老师很努力地读。课间休息的时候,很多男同学都聚在一起卷旱烟抽,走廊和教室里是乌烟瘴气,满耳粗话和尖锐的话。在宿舍也是一样。那时我很愿意挤在他们堆里,听他们讲。在他们中间,我什么都不如他们。记得教我们鲁迅课的张老师开玩笑说:这里哪像大学?这里就像工农革命讲习所。那时我们都渴望了解文明的东西,伟大的文学是一个,自由的思想是另一个。我非常幸运,我什么都不懂,但我能和这些比我年长的比我有思想的青年们挤在一个教室里上课。1978年,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坐在大学课堂里。  相似文献   

13.
2007年5月31日,我在五星上将牛排馆与死党庆祝自己26岁生日时,认识了袁志。当时我们正要切蛋糕,忽然从隔壁桌冲过来一个男人,二话不说就抢下刀子替我们切,切好一人盘子里分一块,完了还唱了一首生日歌。这个胆大妄为的男人就是袁志,当时他与朋友玩国王游戏输了,被赢家命令做一件疯狂的事,于是就找上了我们。后来他索要了我的手机号,而且他只要了我一个人的手机号,再后来他对我说,其实在座的三个女孩,我是最难看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刘城淮 《老年人》2006,(8):30-30
因为旧社会的原因, 我有两位母亲。一位姓曾, 由“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与我父亲成亲, 是父亲的原配夫人。我和妹妹按家乡习俗叫她“娭毑”。另一位姓何, 就是我的生母。 “娭毑”曾经生过一个男孩, 夭折了, 后来再也没有生育。她异常疼爱我们兄妹俩, 视为己出。我十岁  相似文献   

15.
坐在记者对面的是一位身高不足1.5米的年轻女性,名叫刘晓娟,是四川成都东郊某客车厂的会计。她因贪污公款累计达53万元人民币,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在她即将被押往新疆某监狱服刑之际,我们几经周折,终于采访到了她。面对记者的询问,她望着铁窗内雪白的墒,显得有些激动,接着,她语气平静地向我们述说了那如梦一般的过去……面对金钱的诱惑,我走出了致命的一步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我的父母不仅心地善良,而且还是很有骨气的人,对子女的教育相当严格。还在我很小的时候,他们便教育我怎样做人。譬如…  相似文献   

16.
走进德国,大开眼界我是个浪漫而个性十足的成都女孩,1996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后,因托福分数较高,有幸被柏林大学录取。刚到德国时,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我有些难以适应。后来,在与德国人的交往中,我吃惊地发现,别看他们很富,如果家里有什么活却很少雇人于,都是自  相似文献   

17.
救救我这个重病号!这是一个女孩的让人有几分困惑的来信:我是一名高三女孩。我身体不好,有病,去年曾经休学……我一点也不适应环境,学校让我感到很有压力。看同学们有说有笑,积极乐观,我觉得自己被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有一种被孤立被冷落的可怕感觉。我努力去交朋友。先交了一个朋友,不久发现我们的脾气合不来,就分手了;后来又交了一个,吃饭打水我们都在一块,但她只是表面上给我安慰鼓励的那种“知己”,我有很多话都不爱跟她说。就这样我找不到一个朋友,没有一个人能给我真正的安慰……我就胡思乱想:自己真不行,真没用,什么也做不了,将来怎…  相似文献   

18.
为啥叫锁定姻缘?因为我和老伴荣凤英的婚恋,说起来还有段趣事。我俩的家相隔不远。上个世纪60年代,我当村团支部书记,她是邻村的妇女主任。我们经常见面,凤英爱说爱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只是那时都还年轻,并没有往别处去想。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们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那是1964年,我参军的前夕,一位老乡把凤英拉到了我的面前,凤英见到我脸一下子就红了,我也不自在地直搓手,说:“我们早就认识。”就这样,双方父母同意,我俩也默认了,就算定了婚。后来,在一次国防施工中,我负了重伤,腰被砸断,左腿高位截肢。…  相似文献   

19.
我和我爱人在《平原日报》工作时,1952年从新乡市雇了一个保姆。她名赵云花,45岁,中等个儿,大眼睛,性格开朗,心地善良,干活利落,认真负责。对孩子、对大人都和亲人一样。她在我家15年从未出过大错,跟我们从新乡到北京,又从北京到唐山、到天津、保定、石家庄。1966年才被她儿子、儿媳妇接回新乡老家去抱孙子。她和我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相似文献   

20.
周末下午,快下班的时候,电话铃响起来。我拿起听筒,没想到对方竟是我初恋的女友阿芳。她告诉我、她路过这里,住小城宾馆,问我是否有时间去她那里坐坐。初恋的女友还没忘记我,令我感动,可我如今已有妻室家小,有许多的不方便……踌躇再三,最后还是答应了。阿芳是我的同学,因为都是班干部,又同是学校文宣队的骨干,课余时间经常在一起开会或排演,日子一久,爱恋的种子也就在双方心里悄然萌芽。后来毕业,天各一方,无法相聚。我知道我们无缘,使未多与她联系,于是音讯渐稀。为此我伤感过好一阵子。再后来,我结了婚,有了孩子,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