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称谓在多语种史料中的记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传承性。敦煌古藏文文献中的■指“王”“主人”“长官”和“兄长”。而后世藏文史料对■的记录相对稳定,语义的演变多指“释迦牟尼”或某一成就者。藏传佛教在16世纪后半叶再度传播到蒙古地区,自此■称谓从“主人”传入蒙古语,记作■uu。■uu在蒙古语中产生语义演变,兼指为“寺庙”“拉萨”或“西藏”。■uu又借入满汉文继而出现“joo”“昭”“召”“招”“招地”“西招”等音译称谓。  相似文献   

2.
曾几何时,那悠远苍凉的蒙古长调像溪流一样潺潺流入我的心扉,我不禁感叹这神奇的旋律竟能如此让我感动,使我久久不能忘怀。尽管我常常能听到蒙古长调,也只是所唱的人不同,场合不同而已。直到有一次,在新疆茫茫草原上听到的蒙古长调令我至今难忘。那是在今年8月的一天,我在巴音布鲁克草原采访,半路上下起了大雨。司机带我们到开都河边的一户牧民家里避雨,那户牧民是司机的一位老友。毡房的主人烧起牦牛粪,生起了火,很快,毡房里溢满了奶茶的香味,然后主人宰好了羊,煮上了肉,我们被邀请留下来吃晚饭。到了晚上,雨更大了。主人邀请他的一位年长…  相似文献   

3.
一、苦难中的期盼我叫次仁拉姆,今年83岁.1926年,我出生在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宗桑昂曲林地方的一户农奴家里.我的父母是“拉章强佐”家的农奴,从出生开始我也成了主人的农奴.我们一家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悲惨生活.那时,一家人如果有半包清茶就着粗糙的糌粑吃,就觉得很幸福.我6岁那年,被派到“拉章强佐”德庆家里当保姆.  相似文献   

4.
从前,有一个人得到了一些质地极佳的库西峡檀香木,他拿着到处去卖,却没有遇到一个敢买的人。他看见一间空房子,便到那里面去睡觉。恰好有一个卖炭的人,也在他后面来到了那间空房子里,于是两个人聊起天来了。檀香木的主人说:“这个地方没有买东西的人。”第二天早晨,他们二人又分头去卖货。晚上,他们又在那间空房子聚到一起了。那个卖檀香木的人看见那个卖炭人卖出去了很多炭。心里便想到:“嗨,这下子我可找到一个好办法啦!”  相似文献   

5.
维吾尔的汉族“巴郎”张勇,鲁乃欣每到“肉孜节”、“古尔邦节”,阿克苏的维吾尔族老乡,总会乐呵呵的把新疆军区某部群工干事任琮辉拉到家里过节。不管他去哪家,主人心里都会像嚼过羊肉串又品尝奶茶一样惬意。就连只有穆斯林才能出入的清真寺,任琼辉也常被阿訇们请进...  相似文献   

6.
1974年,我11岁,第一次独自出远门。那时我有一亲戚在庐山做事,因事需要我去一趟,我也想去庐山玩玩。他在信中约定时间,并详细告诉我路线:乘船到九江,下船后,坐5 路公汽,到朝阳路口,他在那里等我。农村娃第一次到大城市(尽管现在看来九江并不大),分不清东南西北,只见无数大大小小的车风驰电掣,我有点昏头转向。走了几条街道,玩了一会儿,准备乘车到约定的地点。一辆公汽在前面停下了,我赶上前,问:“到朝阳路口吗?”“不到。”车门一关,开走了。又一辆公汽停在前面,我跑步上前,不再问了,直接挤到车上。售票员问:“到哪?”“到朝阳路口。”“不…  相似文献   

7.
我到达庫倫旗哈尔槁人民公社下养畜牧生产大队的时候,这里的养畜牧河已經封冻了,它象一根銀带,鑲嵌在这塊狹長的“盆地”的周圍。河的对面是三座并列的村庄。村后是一片收割了的田地,泥土在阳光下黑油閃亮,一望而知是肥田沃土。这一天,正好是星期六,大队每到这天要举行一次晚会,讓社員們共度周末的欢乐。我一到队里,热情好客的主人就把这个消息告訴栽,并且邀約我参加。不用說,我对这个已經普及了文化的生产队早已向往有时,参加晚会正好可以看看他們的文化生活,所以一口答应了。晚会是在生产队的食堂里举行的。大队長哈尔其  相似文献   

8.
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有时还有牢骚),也没有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他们只是平静地生活在高高的野山上,多少有几分孤寂。但是,仅凭在荒野中度过的17年,仅凭他们为儿孙留下的大片青山,就足以使我钦佩、感激……我进了山,找到他们。那时已是8月。“老人家,您多大年纪了?”“你猜猜。”“看样子,有80了吧?”“81岁啰,”老人搬过废木头当凳子让我坐,又指着旁边两位坐在门坎上的老人,说:“他们也77啰。”这就是林场的三位主人。年纪最大的叫杨全弟,另两位名叫吴志良、李平军。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在17年间,山上山下的行程相当于攀登了6900多座珠穆朗玛峰。  相似文献   

9.
梦见了爸爸     
这也许是人之常情,可对我来说却是奢望。当我降生到这个世界时,爸爸就被错划“右派”,流放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襁褓中的我不知曾否在他的臂弯中偎依过。人常说,小孩儿咿呀学语,第一声叫“妈妈”,第二声叫“爸爸”,而我叫完了“妈妈”,却不会再叫“爸爸”。少不更事之时,常  相似文献   

10.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安定瑶青年男女热恋中,男方到女方家作客,第一个晚上,主人有鸡杀鸡,有小猪杀小猪,有好酒拿出好酒来,设宴招待。宴后,主人让女儿大摆歌台。瑶族是一个爱唱歌的民族,哪家有歌唱,大家就聚集来听,通宵达旦对唱,热闹非凡。新婚之夜,安定瑶的新郎新娘举行别具风味的“洞房鸡宴”仪式。新郎杀一只未生过蛋的雌鸡煮熟,蒸好一斤糯米,装在一个小簸箕里,放在洞房的床铺上。这时,朋友们便拉着新郎入洞房与新娘面对面地站着,当着朋友的面,彼此说一声“希绸问漏”(恩爱到老的意思),脱下鞋子面对面地盘坐在床铺上。…  相似文献   

11.
简讯     
部长怀念维吾尔族“父亲”今年4月,文化部部长王蒙托人带给他“父亲”一件阿拉伯铜壶,此事在伊宁市传为佳话。王蒙部长用维吾尔语对新疆客人毛兰艾力说:我永远怀念我的“父亲”阿不都热合满老人。“文革”期间,我被下放到伊宁市巴彦岱乡后,他老人家把我  相似文献   

12.
看了壮族“歌圩”的讨论文章,我联想起苗族的“跳坡”。粉碎“四人帮”后,我多次到苗族地区工作,在和苗族干部群众的接触中,他们提出已禁十来年的“跳坡”可不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13.
到内蒙古大草原旅游观光,常会受到性格豪爽的蒙古族朋友的盛情款待。而他们迎宾待客、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敬神祭祖皆有礼仪,其中最隆重的礼节便是献哈达、品鲜奶、喝奶茶、摆羊背、敬美酒,统称“放五茶”。 【献哈达】 主人迎送客人、晚辈谒见长辈都要敬献哈达,  相似文献   

14.
日光城春意     
春节连着藏历年,藏汉各族同胞互相拜年祝福,高原日光城拉萨沉浸在欢乐中.藏式小楼里,每有客人到来,主人就端起一个装满麦??、人参果,插着酥油花板、青稞穗的“竹素琪玛”五谷斗,客人捏几粒麦粒扬撒开去,祝福“扎西德勒”(藏语,意为吉祥如意).接着主人敬献青稞酒,客人诚挚地用无名指蘸点酒弹向空中,连饮三杯.  相似文献   

15.
晚饭后,我正在厨房收拾,突然想起天气预报时间到了,于是赶紧把电视机打开。打开后发现是CCTV音乐台,于是满世界找遥控器。这会儿工夫从电视中传出一阵歌声,把我吸引到屋内,我摘下围裙扔掉手套,干脆不看天气预报,也不洗碗了,坐下来好好欣赏这歌声。是什么歌让我连天气也不关心了?既不是什么经典,也不是什么前卫,而是5个土头土脸的拉祜族小伙子——达保兄弟组合。在此之前,我太少关心音乐台的“民歌中国”栏目了,我甚至不知道有个“拉祜族”,更别提什么“达保兄弟”了,据说他们之中有人上过“星光大道”,但由于不能赋风颂雅,没有笑到最后。…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墓墓主人戴的冠帽、缀挂的铜铃、佩带的流苏与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的萨满相似,可以确定其身份是契丹萨满。墓主人使用金质神帽,肩上有日月图案的金牌,衣服上有“天”、“朝”等文字,其通神活动与国家命运相关,可能是服务于皇室的大萨满。从萨满在氏族内部继承、墓内有珍贵器物随葬分析,墓主可能来自皇族。  相似文献   

17.
1958年,随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嘹亮的歌声,我离开了首都北京。经半月的艰辛路程,于当年“五一”前夕,抵达雪域高原的古城拉萨。这是我第一次进藏,那年我24岁。  相似文献   

18.
新疆:从“要我交流”到“我要交流”郭为民新疆近年来少数民族干部交流工作经过努力推进,形成了由被动的“要我交流”转变为主动的“我要交流”的喜人局面。在全区交流的5754名少数民族干部中,有地厅级领导干部63人,占同级少数民族干部的15.87%;县处级干...  相似文献   

19.
窗外,水映翠竹山披纱,窗内,“抬拌”花裙五彩帕。笑声里,北疆骑手摇竹扇,江南主人斟奶茶。花瓷碗里涌云霞。巴特尔乐得直顺咀,老亚森喜得淌泪花:“水乡草原隔万里,想不到,在江南喝上了塞北茶!”好奶茶—铜壶倾出晶莹柱,“莫道边疆万里远,各族兄弟是一家。春风吹绿江南北,才得共饮团结茶。但愿茶香遍神州,无处不开团结花。”主人一席话,浓似奶,热似茶……江南喝上塞北茶——民族参观团即景@陈家才~~  相似文献   

20.
地下的奴隶     
我走进乌鲁木齐六道湾煤矿的住宅区,去访问爱矿工人、放炮手、维族老矿工热衣木·木沙,当他听完了我的话,伸出矿工特有的、带着煤亮的大手,把一盘马奶子葡萄和一盘甜糕推到我的面前,做了一个请吃的手势,然后习惯地用手背抿了抿他那两撇漂亮的羊角胡子,说:“哎——同志!我这点事,不值得一提,现在,在咱们这个社会里,哪一个工人不爱厂,爱矿?咱们是国家的主人了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