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蒙古文学的源流——神话传说 神话是人类文学样式之源,蒙古族文学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学概莫能外。无论哪个民族虽然存在不同社会阶段的文化体系,但它的起源都是原始文化,绝不是以最早的文字写定的典籍为其起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发展史方面的著作中对神话多有论述,马克思说:“……古代各族是在幻想中、神话中经历了自己的史前期。”恩格斯把初民意识归结为宗教意识,把初民神话归结为宗教观念,并特别在“观念”后的括弧内注明“神话”二字,可见神话与原始宗教几乎密不可分。鲁迅称《山海经》为“古之巫书”。“巫书”无非是以文字写成的神话;“巫话”就是口头神话;“巫风”就是神祭。巫风炽而巫话起,巫  相似文献   

2.
邵鹏 《人文杂志》2007,23(1):27-30
民族国家等社会结合体是近现代历史哲学家构建理论体系的主要“历史单位”。随着人类历史由地域走向世界的历程,“历史单位”也随之不断演变。其中20世纪思辨历史哲学的代表文明形态史观把最基本的历史单位定义为“文化”或“文明”,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文明”既总结了以往历史哲学关于历史单位的思考,又是人类“世界历史”形成的反映。唯物史观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的总体性范畴,超越了文明形态史观的不科学性和唯心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成了一种实现中国强盛、民族复兴的话语,也是中国面对世界、彰显民族魅力的话语.“中国梦”的演进与中国精神的造就是不可分割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富强、民族的繁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形成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实事求是精神、改革创新精神、以人为本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为了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精神势必得到世界的认同,这就需要让中国精神“走出去”,以实现让世界认知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由英国坎农格特出版公司发起的“重述神话”写作项目,促成了全球三十多个国家与地区的跨国出版合作.当代中国作家苏童、叶兆言、阿来、李锐夫妇参了此次写作项目并出版、发行相关的作品.世界文学中的“中国形象”长期以来并非由中国自身塑造,藉此次跨国出版项目的契机,当代中国作家获得了重塑“中国形象”的新认知和新体验.通过对本民族神话的现代重述,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从中寄托深厚的民族文化情感,给予现代人精神家园缺失的抚慰,催生新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国家意识,彰显出了新的“中国形象”的深厚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5.
按组织形态进行分类,可以把神话划分为独立神话、复合神话和体系神话。这种分类法,既反映了特定历史横断面所呈现的多种神话结构框架,也反映了所有神话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可能经过的不同阶段。任何一个民族的神话发展,都必然起始于独立神话,但每一个民族的神话,却不一定能达到体系神话的系统水平。在世界神话范围内,希腊神话是典型的体系神话,人们公认希腊神话形成了一个“神系”。与希腊神话比较,有人提出“中国神话”也存在着相应的“帝系”。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彼得·凯里的小说创作是一种建构性的认同话语实践。他的小说几乎囊括了澳大利亚社会的所有认同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澳大利亚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以及澳大利亚人的个体自我认同。凯里小说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重新审视,来解构和重构澳大利亚国家神话、民族起源神话、幸福生活方式神话以及澳大利亚人个体自我的自由神话。  相似文献   

7.
近年后苏联国家受到具有所谓“民主”意义的“颜色革命”的袭击,文章对此的反思是:(1)2005年中亚经历的是与格鲁吉亚、乌克兰大不一样的“革命”。(2)革命是什么?革命是近代政治的产物,它意味着政治和社会的重大变革,从这点看,2005年中亚发生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3)最近30年来的“民主化”运动、“伊斯兰革命”和民族分离运动的互动,直接或间接地与西式“民主化”为背景的现代化“革命”相关。喧哗一时的民族分离运动似已退潮,“颜色革命”也受阻,恐怖主义和被认为“邪恶轴心”的伊朗却让美国头痛不已,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华盛顿搬起“民主化”的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日本启蒙文学的主旋律是从民权到个性权利,韩国独特的历史使其文学的爱国主义线索异常分明;日本“人的文学”偏重于文化层面的开掘,而中、韩“人的文学”则带有浓厚的社会背景与批判色彩,中国尤其如此。日本率先实现言文一体,韩国对语体的敏感关系到民族国家的独立,中国新文学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本民族口语和文语的更替与合一;文体方面也有一些革新。  相似文献   

9.
中国、希腊远古神话描述出当时时代所能认识的自然世界的形态,实现了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结合、现实美与艺术美的统一,这是东西方两个民族神话共同的美学精神内涵。由于各个民族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物产资源等的不同,东西方神话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中国神话歌颂劳动,赞美意志,表现强烈的正义感和献身精神,具有理性、严肃的恬静美;而希腊神话则讴歌冒险,崇尚肉体,具有热情、粗犷、险峻的紧张美。不同神话风格的由来,是不同民族不同生存条件、心理定势、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因素交互作用、彼此影响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一马克思讲人对客观世界的不同“把握”,列宁讲意识对存在的能动“反映”。科学和艺术是人对客观世界,亦即意识对存在的不同方式的“把握”和“反映”。人对世界的“把握”和“反映”是从整体(人)对整体(自然和社会)开始的。原始人看到的是一片难于理解、杂乱纷繁的大自然和低级野蛮的社会现象。所以,各民族的神话总是从“混沌”开始的。人类经历了多么漫长而艰难的岁月,付出了多么惨痛的代价,才从无限丰富的对象世界中摸索到“把握”和“反映”的不同方式,并使这些方式成为自身完善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和谐”包括从民族关系而论的国家统一和从社会关系而论的国家安定两大内容。在实现和操作方式上,则主要有“和一”与“和同”等不同的进路。“和一”,意味着在循守等级职分和社会分工前提下的国家上下协同一心;“和同”,则是以和兼同。倡导“和而不同”与要求将“和”与“同”整合起来并不矛盾。和一、和同与和谐是互为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和谐观或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国家民族的上下协同一心、同心同德才可能实现。事实上,作为中华民族最终目标的“大同”社会本身就是最大的和谐。传统的和谐观立足于静态“均平”,在今天则须添加进“发展”的内涵。社会国家的安定统一与个人心情的舒畅自由,最终保障着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的古典神话学主要把神话看作是野蛮人慑服于自然威力和由于经验匮乏所产生的“好奇心’而对周围世界采取的阐释方式。而二十世纪人类学家们,由于他们更深刻地研究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现实,看到原始神话不是前人所说的仅仅作为幼稚的联想,而是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现象,因此提出,神话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手段,一种需要。神话作为与宗教礼仪和世俗生活相辅相成的特殊“意识”形态,不但表现为观念形态,具备某种文化特性和社会意识的历史特征,而且还代表了某个自成一体的宗教和社会生活形态或文化体系。二十世纪的神话研究把学者们带入巫…  相似文献   

13.
神话是人类重要的一种原始文化形态,是每个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起点与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继续发展,每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差异。中国的文化就走了一条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从周代起,便对神话进行了历史化的改造,以至形成其他国家难以与之比肩的历史文学。这种历史文学发展至《史记》,文史的结合达到了高度的成熟与完美。之后,文史逐渐易辙,然而中国文学,特别是小说,已打上了“史”的印记。  相似文献   

14.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的文化史起源于神话,而认识史则源于原始信仰,当然这些神话与信仰有时交织在一起。自然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就是人类最初思维与认识的体现。“自然力被人格化了,最初的神便产生了”~①,太阳神便是原始宗教与神话中一位显赫的神祗。太阳崇拜及神话风行于古代世界大多数民族中,即便在今天仍可从许多民族中寻找到它的影子。宗教学巨擘麦克斯·缪勒把太阳神话视为一切神话之源,而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则认为它遍存于各民族和地区之中。迄今为止还不曾见对该神话信仰作过世界范围内的探源性系统文论,为此,我们在…  相似文献   

15.
世界图景,世界秩序和冷战:神话制作的历史与联合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时代是“意识形态时代”,在此时期有三种社会神话逐鹿天下。这就是由美国人为首的西方精英们所提出的“十恶不赦的共产主义神话”,共产主义精英们所鼓吹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神话”,以及第三世界精英们所信奉的“帝国主义和经济不发达神话”。三种神话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虽然这些依据的可靠性是值得怀疑的。神话的倡导者相信各自的神话,神话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时代的国际关系有强大影响。因为相互抗衡的神话妨碍达成有意义的国际协议,意识形态的抗衡破坏了国际合作。联合国是这一破坏行动的牺牲品,因此50年来的成绩令人失望。随着苏联的解体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前苏联和东欧各国失去信誉,意识形态斗争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趋于缩小,这一情况对于世界各国在联合国开展合作大为有利。然而展望未来,还会有新的意识形态冷战冒出来。  相似文献   

16.
胡波 《学术研究》2005,(12):145-14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研究中心、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联合主办的“亚洲与世界文明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9月22—25日在中山市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近10个国家的专家学者60余人,在为期3天的研讨会上,就“亚洲与世界文明”这一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一)亚洲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主任汝信教授认为,亚洲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一直站在世界文明的前列。亚洲的出现也…  相似文献   

17.
神话作为人类生活的原初基础观念和范式,与原始宗教以及信仰关系密切。神话以其丰富的含义表达着原始宗教甚至文明社会早期民族、国家宗教晦涩难懂的宗教义理。把握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内涵需要反诉诸于神话。中国的儒道思想传统以及希腊和印度的思想文化精神之特点都是神话与原始宗教密切关系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8.
任万明 《河北学刊》2004,24(4):70-73
《孟子·告子上》云 :“耳目之官 ,不思而蔽于物 ,物交物 ,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 ,思则得之 ,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 ,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人是一种能够自做主宰的动物 ,因而人需要有精神生活。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精神生活 ,没有了精神的支撑 ,就沦为行尸走肉。没有了灵性的行尸走肉 ,只能算是一种“物” ;这种“物”由于丧失了主体性 ,必将被声色利禄等外物所牵引 ,沉溺而不能自拔。现实社会中 ,许许多多的人只知追逐利益和享受 ,不断地在把自己变为一种丧失精神的“物”。寻找精神的家园 ,安顿好自己的心灵 ,是当代人特别是富裕起来的人的当务之急。一个人需要有精神的支撑 ,一个民族更需要有精神的支撑。历史的经验证明 ,没有伟大民族精神支撑的民族 ,是不可能长久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在全球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 ,世界上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文明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兼并日益明显。在西方文明处于强势的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中 ,中华文明如何振兴和发展 ,中国人在什么样的精神家园里安顿自己的心灵 ,这应当成为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共中央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号召。  相似文献   

19.
在昆仑神话与蓬莱神话之间,还存续着一个“中部神话群”,它有着自己鲜明的地域特点,折射出浓郁的人性之光与盆地意识,与昆仑、蓬莱神话又保持着某种特定的链接。发现和整合“中部神话群”,是对顾颉刚先生“两个神话系统”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发展观与中国跨世纪纲领岳长龄(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各文均简称《建议)}),为我们绘制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长治久安的跨世纪宏伟蓝图。这个跨世纪宏伟纲领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