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蔡萍 《社科纵横》2008,23(7):103-104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她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由此,笔者认为应当深刻认识和感悟中华文化传统和她所彰显的文化魅力及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老舍的文学世界与中国民间通俗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兴泽 《学习与探索》2003,17(1):107-113
老舍与中国民间通俗文学关系甚为密切。其文学意识的生成和文学世界的建构 ,创作道路的延展乃至生活道路的选择都与中国民间通俗文学的影响相关。其创作和理论更表现出明显的俗文学性。老舍在接受民间通俗文学影响的同时也为 2 0世纪民间通俗文学的健康发展和理论建构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余芳 《东西南北》2012,(14):10-14
说到"关系",每个中国人都会会心微笑。不论是喜欢还是痛恨,人人都意识到"关系"是国人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有时甚至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是马克思主义由传入到传播即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准备阶段;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66年“文革”之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开创阶段;从1966年“文革”开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曲折发展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刘介民 《探求》2005,(6):22-25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构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本文从社会微观结构的和谐,社会宏观结构的和谐和人的各种需求和功能之间的和谐三个方面论述之。  相似文献   

6.
徐海祥 《学术交流》2005,3(3):27-31
毛泽东道德境界的每一个侧面,都深深地印刻着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痕迹。这使得毛泽东一生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充满了自信与追求、富有了创造与奋斗。他的民本主义的价值立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注重实践理性的人生态度,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极可珍贵的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7.
老舍继承了满族文化艺术雅俗共赏的传统。老舍既做到了置身于市民生活之中,用"平视"眼光去悉心观察和表现他们的生活现实,又能动地逸出这种生活及观念的规约局限,用高屋建瓴的"俯视"眼光,扫瞄那种生活文化以及社会流行价值观的得与失——他既作了底层市民的亲密朋友,又作了对他们负有启蒙责任的"先生"。他的艺术,真正做到了"学问大的人看了不觉浅,学问小的人看了也不觉深",达到了雅俗共赏的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问题做了全面深入的探索。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契合性,二者的结合有其内在契机和根本动力。作者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途径与方式,呼吁人们转变观念,把着眼点放在二者的结合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多个层面对全球化进行了理论和现实剖析,力图说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为宣传,旨在摧毁各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主权以及国家意识。中国必须弘扬自己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有益部分,做到经济自强、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创新的源泉,将会促进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区域文化如百川归海,共同汇聚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以地方文化为视角,分析高校英语教育与传统文化相融的必要性与实践意义,将对高校教育以极大启示。  相似文献   

11.
FocusingonwaystomakethebestuseofChinesehistoricalandculturaltraditions ,Chinesescholarshavealreadyputforwardawidespectrumofvalu ableideas,forexample ,arejuvenationortransformationofthetraditionalculture,innovationsinthetraditionalculture ,oracreativity in…  相似文献   

12.
数字作为一种语言符号,一般而言无非用于记录、计算,然而置之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万顷之陂,它所蕴含的意义便由此超“凡”入“圣”。古人视其“先天地而己存,后天地而己立”,用之万方,规矩人事,建构了一系列文化语汇。透过数字本身来观察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折射与反馈的是先民的宇宙意识,同时又自然而然地作为一种集体潜意识约定俗成,成为华夏民族根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本文论述了儒家的贵和精神与社会和谐思想;和谐对于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儒家人文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数百孩童着藏青色的国服,吟咏《论语》、《老子》等经典名篇,或同样装束之成年男女,在管弦伴奏下,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就是大连图书馆的白云书院和白云吟唱团经常出现的一景。  相似文献   

16.
五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神祇系统。其主要职能是分别掌管金、木、水、火、土五行系统,因此又称为五行之神、五精之君。从先秦到汉武帝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权的逐步形成,五色帝经历了一个由至上神降格为从属于天的职能神的过程,但始终具有崇高的地位,不但是国家祭祀的主要神祇,还逐渐渗透到民间信仰中,成为三教九流的膜拜对象。古人对五色帝祭祀仪式进行了精心设计,表达出了促成天人合一境界的强烈诉求。  相似文献   

17.
秦红岭 《唐都学刊》2013,29(3):17-21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主要通过三个途径维系与强化不平等的性别伦理,即男女空间的内外区隔、"看不见"的女性空间、以祠堂和贞节牌坊为代表的女性教化空间。传统建筑以区隔内外、分隔男女为主要手段的空间规训机制,一方面实现了建筑与空间对女性身体、女性活动的控制与限制,另一方面则实现了以男性为主导的性别权力格局,并以物质标识的方式彰显了男尊女卑的性别伦理。  相似文献   

18.
ThegreatachievementsofChina'ssocialistconstructionandthespeedyeconomicgrowthofcountriesandregionsintheEastAsianConfucianculturalcirclehavepushed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withConfucianismasthemaincomponenttotheforefr0ntoftheworldculturalarena.However,wedonotadvocatereplacingthetheoryofWesternculturalcentrismwiththatofEasternculturalcentrism-'Ibelievethat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playsdifferentrolesindifferentcountriesandregions,andinthefollowingIwillattemptaconcreteanalysisofthispoint.I.T…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本人近几年的观察,在法学界提出法律现代化的口号,并试图以此进一步推进我国法治进程的时候,在现实生活中则至少存在着三种类型的冲突:一是在话语系统上,很多法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