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明良 《金色年华》2009,(10):49-50
近年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逐步深入,司法行政机关的执法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毋容置疑的是,在执法活动尤其是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现象层出不穷,冤假错案时有发生,违反执法办案程序的情形难以杜绝,等等。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实施监督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适用强制措施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有着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十多年来,行政诉讼法在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受行政机关侵害,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另一方面“民告官难”、“行政审判难”,至今仍大量存在。造成这种情况。除了公民、行政机关法制观念不强以及法院本身执法力度不够外,现行有关行政诉讼被告理论研究的滞后。被告确认规则缺陷的大量出现,导致实体法上的规定不能适应法律实践的需要,相对人权益受行政权侵害,不知诉谁,得不到救济。本文提出如下观点,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被告确认理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贯彻和落实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保证执法的规范性、公正性和文明性,构建健全的行政裁量制度,有效地落实执法责任机制。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的一项行政权力,它应当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共同存在。在我国法治治理体系的构建中,应当发挥行政执法中正当程序的作用。基于此,对我国行政执法中正当程序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政府行政管理机关发文强制实施,并动用质检系统内部人力、物力全面推广一家以境外上市公司为主要投资者的经营性公司运营业务,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政府监管执法中掺杂了商业利益。  相似文献   

5.
通过政府行政管理机关发文强制实施,并动用质检系统内部人力、物力全面推广一家以境外上市公司为主要投资者的经营性公司运营业务,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政府监管执法中掺杂了商业利益。  相似文献   

6.
行政约谈制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短短的几年内被广泛应用于行政管理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作为行政机关逐渐普遍采用的一种新型执法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现行法律的不足,但还是在法律依据存在空白、程序规范不统一、配套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存在着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相悖的缺憾。  相似文献   

7.
随着依法治国步伐和法制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作为行政执法主体的行政机关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机构改革方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国土部门)增加了多项行政管理职能,主管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部门管理职能的多样性,导致了不作为行政争议的广泛存在并日益增多。而国土部门不作为行政争议的广泛性与土地、矿产资源法律规范的粗疏、相关立法的滞后及有些国土部门的工作人员执法水平和职业道德有很大关系。因此,对此类案件进行专门探讨和研究,己成为国土部…  相似文献   

8.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发生效力的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为。本文浅析了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9.
赵群胜 《城市管理》2000,(12):17-17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建设、市政、规划、园林、环卫、环保、工商、公安、交通等部门行政执法职能的执法工作,目前国家已在北京、广州、青岛等大中城市开展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试点,正向全国推广经验。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关于一个行政机关可以  相似文献   

10.
所谓行政裁量权是行政机关的一种自主作出适当裁量的选择权。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行政裁量权的规制不尽完善。2010年4月17日,《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的颁布实施,有利于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裁量权进行合理的规制,进而解决滥用权力问题、优化法制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于洋 《现代妇女》2014,(11):194-194
随着服务行政、给付行政、合作行政的发展,传统的刚性行政执法方式由于其生硬的执法手段已经不能满足行政实践的要求。行政执法方式的创造性改变由于其执法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本文将对行政执法的内涵进行解析,对行政执法创造性的意义进行阐述,列举行政执法创造性的方式,以期对我国行政执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职业》2010,(13)
工资制度改革.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在工资制度上,国有企业同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现脱钩,国有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和经济效益挂钩,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到1993年进一步发展到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脱钩,行政机关实行的是职级工资制,事业单位则实行体现其特点的工资制度,即根据事业单位所处行业,分别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职务岗位工资制、艺术结构工资制、体育津贴和奖金制、行员等级工资制等.  相似文献   

13.
行政垄断的实质是行政主体出于利益的驱动,滥用行政权力,阻碍、限制或扭曲市场竞争。其手段包括:行政机关在解决市场主体间的争议时,偏袒一方当事人,而使对方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地方政府或行政机关以命令、指示、文件甚至地方立法、部门规章的方式分割市场、阻碍市场竞争的行为;行政主体通过具体行政行为干预市场竞争。行政垄断的根源在于,行政机关虽然不是市场竞争者,不从事市场竞争活动、不追求独立的经济利益,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将其所掌握的管理权力运用于市场关系中进行寻租,与某个竞争主体进行共谋,运用自己掌握的行政权力使后者在市…  相似文献   

14.
《职业》2010,(5):17-17
工资制度改革,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在工资制度上,国有企业同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现脱钩,国有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和经济效益挂钩,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到1993年进一步发展到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脱钩,行政机关实行的是职级工资制,事业单位则实行体现其特点的工资制度,即根据事业单位所处行业,分别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职务岗位工资制、艺术结构工资制、体育津贴和奖金制、行员等级工资制等。  相似文献   

15.
陈岚 《职业》2005,(1):36-37
劳动保障监察是劳动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理的行政执法活动,是国家行政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11月1日国务院第423号令颁布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并于2004年12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的颁布为依法查处违反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条例>的颁布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劳动保障法律体系,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行为,促进劳动保障工作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行政救济途径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方法。然而,在当今社会法治环境还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我省法制办针对行政复议工作新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7.
观点提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虽然合法,但其不予救助的不作为造成行政相对人遭受伤害或者死亡,行政机关也应承担赔偿责任。【案例索引】一审:江西省遂川县人民法院(2012)遂行初字第20号(2012年10月23日)二审:江西省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2013)吉中行终字第1号(2013年3月4日)  相似文献   

18.
唐仁君 《城市管理》2000,(12):31-32
行政复议机关存复议案件审理过程中,有两个具体问题.一是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及其与抽象行政行为的区别;二是行政复议的证据及其与行政执法证据的区别。对这两个问题的把握,不仅关系到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范围,以及正确审查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也  相似文献   

19.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第四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与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不能成立;……”。上述规定确立了行政机关“不告知不处罚”、行政处罚“不告知不成立”的原则。行政处罚告知程序既是保障当事人被告知的权利,也是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必须履行的法定程序和法定义务,“是现代行政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民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构建机关学习型党组织长效机制工作实践入手,通过介绍和阐述学习型党组织的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构建学习型党组织的长效机制应注意的问题、如何保障学习型党组织长效机制的高效运行三个方面问题,说明行政机关建设和完善学习型党组织的长效机制,是将行政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