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煌 《中华魂》2021,(8):34-36
在建党百年之际,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相似文献   

2.
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不仅是列宁晚年思想的重点,也是当前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面临的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列宁的这一理论,虽然在整体上,对我们今天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其理论中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论述更加重要。因为它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既要信心百倍,又要克服不切实际的急促冒进的思想,要有作长期艰巨奋斗的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一组文章,系上海市高教局文科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由诸大建副教授等一批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合作撰写的科研成果。作者立足现实、勤于探索,提出“主体社会主义”等新观点。本着贯彻百家争鸣之方针,在我刊予以优先发表,以祈得到理论界专家学者的指教。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正在促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一方面在特殊性的意义上学术界正在通过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大力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另一方面在普遍性的意义上人们又试图咀嚼包括中  相似文献   

4.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这一思想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之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邓小平强化了这一思想 ,他充分尊重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体地位 ,强调人民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体 ,是政治体制改革和安定团结的主体 ,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在这个问题上 ,邓小平首先从科学界定“人民”的内涵和外延开始 ,对“人民”做出了科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就是要实现制度的现代化,制度现代化表现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动力来自于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是要通过制度上的创新和完善,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全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从概念内涵、历史生成和发展走向来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些区别和联系是它们在各自轨道上既运行不悖又相互依托、相互作用的基础。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制度保障和能力保障,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体制机制促进二者良性互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一、规律的提起迄今为止,世界上先搞起社会主义的国家,从它们的前身、立国起点的经济状况、水平来看,都是落后或比较落后的国家。俄国,虽然也是个帝国主义国家,但却是帝国主义国家中最落后的国家。旧中国,则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更落后的国家。朝鲜、蒙古、越南、古巴,都是属于落后的第三世界的国家。东欧诸国,稍为发达,但比起西欧诸国,也是落后一截。还有,若干酝酿或发展着革命的国家,也是多属落后的、发展中的国家。这就是本文的命题,即“落后国家先搞社会主义是个规律”的由来,这也是本世纪发生的最重大、最具有深远意义的事实。与此相关联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事实,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从它在这个星球上诞生之日起,就受  相似文献   

8.
落后国家的发展与现代化问题,是当今世界最重大的时代课题之一。而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当代许多落后国家为寻求发展和现代化而作的一种选择。那么,落后国家为什么能够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呢?它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从而开创出自己独特的现代化进程呢?我们认为,就这些重大的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问题来说,马克思的探索是极富有启发意义的。马克思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创立者,不仅系统地研究了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9.
制度建设和治理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内容,也是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制度建设和治理现代化并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开创了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新型制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制度建设和治理现代化,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有效供给,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意识、涵养制度精神,培育良好制度生态。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始终受到文化条件落后的制约:军事共产主义的实施遇到了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制约,凭借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和英勇精神的应对无力完成这个任务。新经济政策虽然初步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制度上的障碍,但同样遇到了文化困境。这使列宁重新认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文化建设问题,最终提出了把文化放在首要位置的"文化、政治、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1.
12.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的提出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扬弃和超越。我们要准确把握其基本内涵,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对外开放是党中央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制定的政策,这已被十几年来的实践和它所获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所证明。一对外开放政策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大机器工业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最终会使世界各国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全面论述了保持生态平衡和改善生活环境的客观必要性和主观可能性,具体分析了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和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作者强调指出,只有把经济效益同生态效益、眼前利益同长远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党的“十二大”所提出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新闻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做到党性和群众性的和谐统一,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新闻事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任重道远,担负着如下使命:1.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2.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培养合格公民;3.加强对外宣传,让中国在世界的形象更加高大。  相似文献   

17.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后的一百多年里,没有停止过它的发展,今天面临着向前发展的更加广阔的道路,这个发展动力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的斗争实践。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迅猛发展,各个领域的改革正在深入进行,经济基础处在一场深刻的变革之中。在这种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确立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三步走"战略;规定了中国现代化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明确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实现的根本方针和实现途径,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对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列宁关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历史合理性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提出了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合理性问题。从十月革命至今,这一问题就像一把悬挂在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利剑。列宁回应了这一挑战,系统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夺取政权、保存政权,在苏维埃政权的基础上创造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文化基础的理论。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的一个重大的理论贡献,也是当今马克思主义者回答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历史合理性问题的有力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