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仪式除了具备影响社群的组织与运行的社会功能外,还与生态联系紧密,相互依存,在不同民族的仪式实践中,可以看出虽身处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祭祀对象,但却普遍存在着对自然的崇拜以及为保护自然而需遵守的禁忌,展示了他们没有把自然视为异己的、需要征服的对象,而是将其作为与自己和平共处、甚至造福于己的神灵的生态智慧,如中国自古就有的社祭、彝族阿细人的密祭摩仪式、藏族的祭海仪式。不论是农耕民族、还是山地民族,或是草原民族,都会在仪式中展现其生态智慧,表达人们与生态的亲和关系。  相似文献   

2.
竜神是布朗族的村寨保护神,竜神崇拜和祭竜仪式是布朗族社会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民间信仰,影响着布朗族群众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一方面满足了布朗族群众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和心理诉求,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维护村寨的道德秩序、凝聚民族向心力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在现代化进程中,曾经被视为"封建迷信"而遭到批判和禁止的布朗族祭竜仪式在经过短暂的断裂之后迅速复兴,并逐步参与到国家的活动中,充分展示了民间信仰面对社会变迁和国家力量所表现出来的极强的适应性.这种传统的复兴与再造实质上是国家权力、民间精英以及民众生活动力等多种因素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满族祭杆与祭乌鸦仪式是东北原始圣婚仪式的变体。虽然它是以"祭天"的形式出现的,但却仍然保留着圣婚仪式的原型:以杆和乌鸦象征圣婚仪式的男女二神及其交媾;以神猪的多产象征原母神、生殖神;以请男女二神吃"圣餐"的手法使二神获得非凡的生殖力;以让人们吃"圣餐"的方法使人们获得强大的繁殖力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祭柳,是东北满族先民的原始宗教仪式。原始先民对于柳的崇拜,与对于其他树种或者其他植物的崇拜,有着大致相同的心理机制,它们积淀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创作。满族祭柳仪式是东北满族最为重要的祭祀仪式之一。柳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满族人的生活中显现出独特的重要性。研究满族祭柳仪式对于我们认识东北文化,研究像《红楼梦》那样深受满族文化影响的文学作品,研究东北地区的文学创作,研究东北人的现实生活等,均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昌莲农对莲神崇拜的起源,主要有三说:一是天神救莲说,二是社公演化说,三是江南荷花生日古俗说。太和莲神的祭祀形式也可分为闰年祭、年节祭和夏祭三大类,其中夏祭又包括神殿客祭、娱神文祭、游神轮祭、庙市公祭等方面。太和莲神祭祀的特色与功能主要体现在:具有农事季节性与原始宗教的遗风;既有排他性,也有包容性;其庙会文化融娱神、娱人和莲贸活动为一体;莲神太子庙会扮演了组织角色。  相似文献   

6.
丽江县鸣音乡冷水沟村东巴仪式记和品正1985年,我曾参与了《中国原始宗教资料丛编》一书的整理撰写工作,担任了《祭快乐神》、《祭送季鬼·孔鬼》与《祭送端鬼》三个仪式的整理撰写任务,完稿后交研究所学术部审阅。后两个仪式顺利通过,而《祭快乐神》仪式却引出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蜡祭仪式与西方民俗观念中的杀死谷神的仪式是相通的 ,蜡祭的目的是“息老物” ,其实就是杀死衰老的谷神。蜡祭中的禽兽形象就是谷物之神的象征 ,腊八粥具有着西方的圣餐意味。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最重大的祭祀就是蜡祭和神稷 ,春社是庆祝植物神的再生仪式 ,蜡祭是庆祝衰老的植物神死亡的仪式。社分春秋两祭 ,而秋社和年就是从蜡祭分化嬗变出来。  相似文献   

8.
两汉时期存在着若干跨地域的信仰圈。这些信仰圈以与本地域有关系的历史人物为崇祭对象。本地域的民众通过对该神的献祭、歌舞等仪式活动,实现了相互间的文化认同。汉代人神信仰在促进地域文化认同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苏轼文集》收录苏轼祝文96篇,涉及祈(谢)晴、雨、雪,奉安皇帝御容,谒文宣王庙,以及祭勾芒神、祭土牛、告五岳、秋赛等,联系着丰富多样的仪式仪节。祝文应用于祭奠仪式,具有仪式与文学的双重意义。结合苏轼各类祝文的写作背景,探讨祝文及其仪式应用中所映射的政治理念、宗教信仰、教育观念、文化习俗,从而揭示宋代礼乐文化建设的多个侧面,为宋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换锁"仪式是东北满族萨满家祭仪式中的重要项目,在民间称为祭"佛多玛玛"或"柳枝娘娘","佛多玛玛"亦是此项仪式的主祭神灵。祭祀此神的夙愿是祈请保婴育婴之神"佛多玛玛"护佑子孙健康,世代繁衍,永不绝世。本文将田野考察所获素材与历史文献考索相结合,解构"换锁"仪式的文化意蕴及其音乐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