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哈姆雷特的复仇延宕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本文从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学说入手,分析哈姆雷特恋母情结的表现及其对复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哈姆雷特替父复仇的过程一再被其延宕,而延宕原因一直是研究者讨论的焦点。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批评者都试图探究延宕之谜,因此提出了种种解释和看法。其实引入海德格尔有关“本我”的死亡哲学观并以此为突破口,可诠释哈姆雷特的悲剧命运和揭示哈姆雷特由最初的犹豫不决到最后的果敢出击以完成复仇任务的心路历程。哈姆雷特由一个沉沦于世的此在,通过内心挣扎和对死亡的不断思考以及持续的焦虑为他隐藏的本我觉醒提供了一种可能,这种可能促使他求真,弄明白了死亡的真正意义,并用自己的死亡实现了超越“常人”的向死而生,最终完成了对自己的生命救赎。  相似文献   

3.
延宕使《哈姆雷特》这出复仇悲剧情节曲折 ,人物性格丰满。哈姆雷特一再延误复仇主要是因为他复杂忧郁的性格 ,特别是他对整个宇宙内普遍病态的关注以及与众人所形成观念上的对立  相似文献   

4.
《哈姆雷特》自诞生以来,各种各样的评论就层出不穷,每一种新的理论成果都会对哈姆雷特复仇的延宕进行解释。回归文本,我们会发现,哈姆雷特的延宕与激情、理智、过度思虑的关系并不是太大,他的延宕只是我们人类遇到的一种精神危机及哈姆雷特在这种精神危机困扰下企图突围而不得的悲剧表现,哈姆雷特的精神突围具有穿越时空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超越者的悲哀——也谈哈姆雷特的“延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握哈姆雷特在复仇过程中的"延宕"是解读这一形象的关键,本文试以哈姆雷特的"延宕"为切入点,从他作为一个担负着"重整乾坤"使命的王子和无力回天的人文主义理想幻灭者的双重身份这一角度,来阐释他之所以"延宕"的深刻根源,还原出了一个人文主义反思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结构主义所提倡的二项对立的手法入手,从两对对立面——人民的王子和复仇的儿子、真实的自我和虚幻的影子——分析了哈姆雷特相互矛盾、相互斗争的双重身份,说明了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主要原因在于他身份的二项对立。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悲剧这个剧种的本质特征及其相关的贵族文化意识出发,对《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复仇行动的延宕问题作了新的解读,认为哈姆雷特内心深处有着极其浓厚的贵族文化意识,他试图为自己的复仇行动找到一个与其王子身份和贵族意识相称的公开的、仪式化的机会,但始终未能找到。这也是他一直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最终造成玉石俱焚的悲剧结局根本原因。但是,从诗性正义的角度看,哈氏最终还是完成了他为自己设定的复仇大业,既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完成了父王的遗愿,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重建了被他的叔父颠倒了的伦理秩序和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8.
啥姆莱特在戏剧舞台上与观众见面后,300多年来在欧美文坛上,一直是莎学中一个重要的争论对象:有的说他是复仇英雄;有的说他够不上英雄,只能是个道德高尚者;有的说道德高尚者也够不上,而是个利己主义者,等等。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没有说清哈姆莱特会见他父亲的亡魂之后,为何不马上复仇?为何常常言行不一致?因而感慨地说:“哈姆莱特是个猜不透的谜”。对哈姆莱特的延宕复仇,弗洛伊德有他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借鉴保罗·德·曼的修辞阅读方式解读《哈姆雷特》的"复仇"主题,可知《哈姆雷特》中已故国王和王子的真正复仇对象是王后而非"新王":老哈姆雷特死后洞悉天道报应,获知自己因王后为妇不贞而遭胞弟所害,要求王子杀死克劳狄以制止叔嫂乱伦,而将真正的复仇对象王后交由上帝审判,使其遍尝最残酷的神罚;同时,哈姆雷特谨遵父王吩咐,以言语讽刺的方式报复王后,使其遭受现世内心的折磨。由此,可廓清多年来学术界对"王子复仇"的一些歧见,从而准确诠释《哈姆雷特》中的"复仇"主题。  相似文献   

10.
心灵成长的历程--析哈姆雷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姆雷特的复仇的延宕行为是因为他需要时间使自己的心灵逐渐成熟,他需要经历心灵的磨难,他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对自身的审视,他认识到了社会的黑暗、人性的堕落、人生的虚无和自己的懦弱.他经历的三件事使他心灵走向成熟,坚定了他复仇的决心.使他成为一位敢作敢为的英雄.他的故事对今天的青少年的人格完善仍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两部作品的主题虽然同为复仇,可是复仇的内涵以及复仇执行者等方面都各有不同,并且复仇之后的哈姆雷特和赵武容易被学术界所忽略,故对两部作品中的复仇进行解读,记录下由复仇引发的思考,希望能对《哈姆雷特》及《赵氏孤儿》故事的研究献上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同是面临为父报仇的重任,哈姆雷特的表现却与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完全不同。前者的复仇过程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而后两者却只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阐释哈姆雷特在为自己父亲复仇过程中如何受到理性思想的影响,并揭示哈姆雷特以及人类由于认知的局限而在查证及裁判上注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哈姆雷特复仇延缓原因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晶 《南都学坛》2002,22(4):122-122
<正> 若干世纪以来,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即充满矛盾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人们心中一直有着魔力般的力量,全世界的学者和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不断地从中发掘出新的价值。即如复仇是该剧的主要线索,而哈氏复仇计划却不断延缓,对此就有许多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哈姆雷特不是一个急于复仇而失去本性的人,造成其复仇计划不断延缓的根本原因在于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外部环境的交织。  相似文献   

14.
从保罗·德曼的修辞性阅读理论出发,将《哈姆雷特》中的"复仇请求"视作文本,以鬼魂为发出者,以哈姆雷特为接受者,认为文本发出者/鬼魂的"中心隐喻性"解构了复仇的目的;文本的"自我解构性"导致了文本的不可阅读性;文本接受者/哈姆雷特的"意识形态性"解构了复仇的意义。《哈姆雷特》展示了人类生存的语言学困境。  相似文献   

15.
哈姆莱特被冤枉了,他在复仇过程中并没有延宕。那么为什么近200年来专家学者们都确认哈姆莱特延宕了呢?为什么说哈姆莱受了冤枉和误解呢?文章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从复仇、爱情观、生死观三个方面将哈姆雷特与雷奥提斯作比较,力图证明哈姆雷特之所以为世人同情和尊重,不在于他的复仇壮举,而在于他对个体身份及人生意义的不懈探求所带给人们的无尽启示。  相似文献   

17.
复仇是人类各民族都曾普遍盛行的历史文化现象,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文学中都有各具特色的复仇文学主题。《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作为中西方复仇文学的两部经典著作,其复仇主体在复仇行为过程中表现的差异昭示着中西方复仇主题文学价值取向的差异,中国复仇文学偏重关注复仇事件本身,而西方复仇文学则更多地关注复仇主体的精神世界、性格变化等。这种差异的产生实际上又是中西方文化习俗、文学传统等诸般差异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哈姆莱特》与《赵氏孤儿》两部戏剧同是写复仇,但却传递出了中西两种截然相反的复仇时间观念——对哈姆莱特复仇延宕的批评和对赵氏孤儿二十载大仇终得报的褒扬。本文认为,复仇时间观念是一个民族之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民族自身的情感与社会进程中的思潮、伦理、道德等多方面因素经过不断整和而形成的。中西复仇时间观念的盖异原因来自于观念的母体——民族文化,根源于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相似文献   

19.
从中西方古代复仇文学差异的角度,以我国元代著名悲剧作品《赵氏孤儿》和英国经典悲剧作品《哈姆雷特》两部作品为例,试探讨复仇文学在中西方不同背景下,复仇过程描写、复仇主体心理以及复仇结果的差异,并从两部作品创作的社会环境、中西方文学传统以及中西方所属文明三个层面来深层次地探寻相同主题的文学在中西方存在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林兆华导演的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被誉为在中国最具先锋实验精神的戏剧作品之一.林兆华导演的<哈姆雷特>对传统理解下的作品主题进行了颠覆与解构,哈姆雷特的形象本身和他的所谓复仇都具有某种荒诞性,显示出了将古代与现代连接、西方与中国交错、经典与普通相融的特征,人人都是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