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等效翻译”就是译者应尽量做到译文对译文接受者产生的全部作用或总体效果与原文对原文接受者产生的效果相等。需要强调的概念是“接受者”、“效果”和“对等”。“接受者”概念明确指出“接受者”是翻译的终点 ,译者应对两种语言的接受者心中有数。“效果”是指信息对接受者的全部作用 ,也就是接受者从信息中获得的一切理解和感受。“对等”概念强调“对等”是相对的。等效翻译受到来自两种语言和文化中很多因素的干扰 ,是不易达到的理想的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2.
法律语言的功能首先是规范调节作用,其次才是提供信息.法律的规范调节功能与程式化的法律语言关系密切,法律翻译时必须正确处理语言程式化的问题.要实现法律翻译的功能对等,就需要做到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的三种对等,即法律文本整体框架的形式对等,法律语言语用功能的对等,逻辑结构的对等.不同层面的对等亦涉及用词、句法、篇章结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指出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语言转换行为,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由于文化的差异给翻译带来重重障碍,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和功能对等的概念,有助于找出传递源语文化信息的最佳方式,寻求恰当的翻译策略,从而实现翻译中的文化对等。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诗歌翻译的"意译"和"直译"的争论由来已久,翻译研究者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总结出翻译方法,为"意译"和"直译"的探索提供了基础和立论依据。本文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从形式、功能和情景互动三个方面对I Am Afraid的4种汉译进行解读、分析和评估,讨论英诗汉译的过程中,译者在保证翻译质量的同时,选择"意译"自由的主客观原因。研究发现,英诗汉译受限于形式和内容的难以平衡,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既要顾及微观小句层面的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上的对等,即内容的"忠",又要顾及宏观语篇层面的成篇属性上的对等,即形式的"美",往往顾此失彼。这表明,"意译"赋予译者的创作自由是一定的,即在与原文意义对等的基础上,进行谋篇布局,实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语言模因的形成,在充分理解符号学理论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挖掘语言模因作为文化符号所带有的相应的符号意义,并在目的语中找到具有对等符号意义的语言符号.该研究使语言模因翻译行为不再局限于纯语言的范畴,而是基于语际交往的层面给予译者充分的翻译研究权利.这样一来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符号转换过程中,译者不仅在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上能够充分考虑到源语与译语、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间的差异,而且会运用各种策略和翻译方法把原文各个层面的意义准确地反映在译文中,以此实现意义的动态对等.  相似文献   

6.
汉语成语是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也是汉语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之所在。在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成语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人们在翻译成语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得心应手。对此,笔者认为,奈达对等翻译理论中提及的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对汉语成语英译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个复杂的信息交流过程 ,为力求达到信息传递的完整详尽 ,达到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在信息接受上的对等效果 ,需要通过信息补偿手段增添断层信息。本文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 ,运用语言学概念和分析方法 ,试分析信息补偿的种类及补偿方式技巧  相似文献   

8.
汉语成语是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也是汉语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之所在.在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成语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人们在翻译成语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得心应手.对此,笔者认为,奈达对等翻译理论中提及的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对汉语成语英译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一、翻译等值理论概述翻译等值理论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兼翻译家奈达(Nida),他将语义成分、信息论、交际理论引入翻译研究,提出了"功能对等"的翻译标准。奈达指出翻译是接受语复制源语信息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即翻译是用最恰当、最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模因概念的核心是模仿。从模因角度看,翻译应遵循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过程是跨文化、跨语言为交流的三元交际活动;翻译的前提是源语模因复制到目的语为目标的语境翻译:翻译的对等是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为目的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解说词大体上属于公示语的范围,它除了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之外,还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是向外国游客介绍和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自己亲手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以功能主义的目的论为出发点,通过探析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词的翻译,初步分析博物馆解说词的最佳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运用有声思维实验,对山西某大学英语专业30名大一学生的汉英翻译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学生使用的翻译单位较小;学生的母语思维负迁移较为严重;学生的宏观分析能力较弱;非思维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运用一些策略:首先,有声思维实验本身就是一项较为有效的翻译教学策略;其次,教师应向学生系统地讲授通过翻译实践增强翻译时的宏观意识、英汉思维和语言的差异、通过阅读来增加语感和积累、正视自己的非思维问题等,从而切实培养和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汉英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3.
当前,社会对汉语新闻英译的需求增大,对汉语新闻英译质量的要求也更高,但目前汉语新闻英译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会直接影响对外传播效果。以往的汉语新闻英译研究缺乏系统性,未能提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来,"看译写"理论不但能为从事汉语新闻英译实践的译者们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原则,而且能够告诉译者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切实提高汉语新闻的翻译质量。本文以"看易写"原则为理论框架,从新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汉语新闻英译实践,以提高翻译质量,希望能够开拓汉语新闻翻译的研究视野,进一步深化汉语新闻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公司名称英译中的相对零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102个公司英译名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邱懋如教授提出的"零翻译"和刘明东教授提出的绝对翻译和相对零翻译的概念,分析如何处理公司名称英译实践中出现的文化空缺.同时确定在公司名称英译中存在大量的相对零翻译,并探讨了三种具体实现相对零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英汉语言在句法建构上存在显著差异:英语重形合、主语多物称、句型多被动、呈现"静态"、信息焦点多位于句首;汉语则重意合、主语多人称、句型多主动、呈现"动态"。在汉英翻译中,注重这些差异并采取相应方法进行处理,乃是提高翻译质量、提升艺术层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翻译美学和现代语言学的基本原理探讨汉语新闻标题简约美的英译再现问题。文章对比分析了中英新闻标题简约美在视觉和语词上的表现,并以山东卫视英语新闻节目“山东周报”的新闻标题英译为例,说明汉语新闻标题英译应注意简洁、准确和抢眼,在方法上应做到简洁传美,准确传关,修辞传关。  相似文献   

17.
网络英语消息是对传统媒体消息的英译.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在网络英语新闻翻译中应发挥主体性,对新闻文本进行跨文化的改写,以取得最大的对外传播效果.译者的主体性在网络新闻英译中主要体现为:在保留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对新闻进行符合西方受众接受心理的改写,包括对标题和导语的改写、对背景信息的增补和对正文信息的取舍.  相似文献   

18.
翻译过程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也是语义、逻辑关系的转换过程,即衔接纽带的重新建构过程。文章在认识语篇衔接及衔接纽带,区分显性和隐性衔接纽带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分析了汉语科技语篇中显性衔接的表现形式,简要探讨了科技语篇汉译英时如何实现显性衔接纽带的重构问题,以促进科技语篇英译文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多数公示语译文是译者的异化翻译,没有考虑英语语言习惯。采取合理的策略翻译公示语,使公示语接近国际通用惯例,是规范公示语翻译的重要途径。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我国公示语翻译中都有所运用,但是由于公示语的特点和作用,在翻译时应主要采取归化策略,对有利于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民族语言习惯的公示语可以适当采取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外开放广度与深度不断深化,我国广大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以及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与日俱增。外宣翻译作为一个地区、国家或民族展示形象,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民族地区的涉外活动中日渐显示出其重要性。民族地区的外宣翻译材料既要交会中西文化,保证传递信息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更要结合本土文化背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