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颖  刘妍  胡珊珊 《新天地》2011,(8):10-10
经典的具有女性独立反抗意识的文本《简·爱》,主人公简爱形象被认为是一个要求平等独立的新型女性。而作品中的疯女人这一角色常常被忽略视为简的陪衬物,甚至被视为“贵族社会的一种象征”。而疯女人伯莎是一个进行复仇的大胆的抗争女子;同时伯莎是男权社会中另一个被压抑的简爱,是简爱的内心世界或者说是她性格的另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疯女人伯莎形象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形象的表层意义是构成简·爱与罗切斯特结婚的障碍;其深层意义是伯莎作为一个不幸的女人、弃妇的代表,同简·爱一起,向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发起攻击,由此也使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形象得以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3.
经典的具有女性独立反抗意识的文本《简·爱》,主人公简爱形象被认为是一个要求平等独立的新型女性。而作品中的疯女人这一角色常常被忽略视为简的陪衬物,甚至被视为"贵族社会的一种象征"。而疯女人伯莎是一个进行复仇的大胆的抗争女子;同时伯莎是男权社会中另一个被压抑的简爱,是简爱的内心世界或者说是她性格的另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4.
《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在某种程度上《简·爱》也是作者的生平写照。小说主人公简·爱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都透着夏洛蒂.勃朗特的影子。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和自尊自强、追求独立平等和纯粹爱情的理想在小说中通过简爱的不懈努力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徐国婷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7):50-51,72
《简·爱》中的男权主义在婚姻爱情观的个体意识和集体意识两个层面的表现是:从个体意识角度,男权主义在《简·爱》中主要体现在男性的自私、控制欲和冷酷无情以及女性精神的不独立上;从集体意识角度,男权主义在《简·爱》中主要体现在对女性外貌的极端重视而对男性外貌的忽视以及婚姻中的价值观上。通过对里德太太的分析,发现里德太太的身上也体现着男权主义,她之所以对简.爱如此痛恨,是因为她嫉妒简比自己的孩子从丈夫那里得到了更多的关爱。  相似文献   

6.
英籍女作家简·里斯以经典名著《简·爱》的故事情节为背景,再现了被关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梅森的一生。通过对经典的解构与颠覆,表达出男权意识和女性意识间的对抗、冲突和消解,并对父权制以及男性中心观念在社会生活、两性关系和文学创作中的表现提出质疑与颠覆,强调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疯女人"伯莎被《简·爱》的文本语境中的男权社会秩序和殖民话语权威树立为失语的"他者"。《藻海无边》以多重声音叙事模式,赋予了"疯女人"话语权,重构了"疯女人"的历史和疯癫原因。《最后旅程》突破性地将"疯女人"作为男权文化中自我追求难以实现的女性的集体象征,作者为"疯女人"规划了出路,但是文本对"泛性论"的滥用和男性文本话语强权成为败笔。  相似文献   

8.
男权语境下,女性冲决罗网的盲目与乏力,增强了<雷雨>的悲剧意义,而女性与生俱来的依附和对男性掠夺的坦然,几乎消解了突围的价值意义.女性的解放,最终取决于女性的自觉.<雷雨>的男性视角决定了剧作中女性与作者自身无可避免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从女性主义立场解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张洁的《方舟》,可以更清晰地洞察两部作品对女性困境的深刻描述。这两部小说都显现出对话语权的争夺与否定自身价值的意识交融;天使角色的回归和女性的“中性化”状态是女性生存状态异化的两种不同方式;爱丁庄园与方舟则表现出重建女性世界的渴望。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女性小说塑造的梦幻"疯女人"形象,在文本中大体有三种形态:隐匿、飞翔和治疗。她们有着共同的特点,都以"梦幻"为主要表现特征。"梦幻"为"疯女人"形象的塑造增添了不少以往"疯女人"形象所不具有的表现方式和性格特点,为当代女作家建构并想象新的女性形象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简·爱》中的桑菲尔德阁楼上被囚禁的伯莎·梅森并非是个"疯女人",她在小说中的每一次出现、每一次行动都是智者的所为。她不是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线索的陪衬人物,而是独领一条线索,揭示了女性被剥夺话语权与自主权后的艰难困境,全书并以这条暗线与简·爱所引领的公开争取妇女权利的明线相呼应。  相似文献   

12.
《简&#183;爱》女主人公的“三部人格”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弗洛伊德的"三部人格结构"学说的视角解析了<简·爱>中两个配角"疯女人"、圣约翰和女主人公简·爱的内在关联.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即"疯女人"、简·爱和上帝(圣约翰)的观点.指出了他们之间的单循环关系本我满足自我--自我求助于超我--超我监督自我去管制本我.  相似文献   

13.
《简·爱》是19世纪中期兴起的女权主义热潮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部极具女性主义色彩的名著。《简·爱》中女性主义思想不仅集中体现在反抗男权社会的女主人公行为上,而且作品的语言叙述也处处彰显女性意识,从而使得《简·爱》成为诠释女性主义思想的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4.
勃朗特姐妹二人都在英国女性文学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相比较而言,《简.爱》在彰显女性主体意识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受到男权话语操控的痕迹;而《呼啸山庄》则在想象的荒原上颠覆了男权社会的一切秩序。  相似文献   

15.
《简·爱》: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文学的范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文学是女作家写女性而又具有女性意识的文学。《简·爱》就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一部女性文学的范本,是女作家站在女性立场上对女性整体命运的关怀,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首先,它揭示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生存困境,控诉了男性中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压迫。其次,它塑造了追求自立平等,维护女性尊严的新型女性的形象,较早地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的抗争。最后,它把两性之爱升华为两性的心灵契合和精神交融,表现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对两性平等的渴望。  相似文献   

16.
以美国电影《简·爱》《蒙娜丽莎的微笑》《欲望都市》为载体的女性主义叙事直接参与了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简·爱》中的女性形象直接解构父权制社会并争取女性权利,《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性力图通过张扬女性意识而成就为独立的女性形象,《欲望都市》中的女性通过多元的主体性选择而对女性自我进行多元化的欲望叙事,三者共同构成了西方女性主义叙事的艺术主流与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色·戒》与多丽丝·莱辛的《好人恐怖分子》的主题都涉及女性视角下的政治和个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作品所塑造的女性革命者形象都难以被主流文学界定和分类,被认为是怪胎。实际上两位作者都是以政治为背景,着重刻画女性形象和女性的内心世界, 通过突出女性的弱点和复杂性,试图解构传统文学中女革命者的形象,还原女革命者的真实面貌,这两位女性作家用各自独特的方式在尽力地与父权文学做抗争,为女性文学谋求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