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布洛陀史诗》(壮汉英对照)出版发行座谈会"不仅是为庆贺韩家权教授研究团队编译著作《布洛陀史诗》出版发行和获得"山花奖"的一次座谈会,更是学界多领域、跨学科专家积极参与少数民族经典文化传承与翻译研究的一次专题学术研讨,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外语界和翻译界专家学者共同努力,积极对外翻译壮族文化典籍。《布洛陀史诗》的出版发行、荣获大奖和座谈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民间文学创作和民族典籍对外翻译的新纪元,对壮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文化传承和广泛传播并走向世界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理雅各与辜鸿铭《论语》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名著的翻译与传播受译者的经历和为翻译目的而采取的翻译策略制约。文章对理雅各和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译本对原文本关键词、文化事实的翻译特点,指出文化典籍的翻译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有效的翻译策略能够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跨文化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策略基本概念,对译本的影响,以及两者在翻译实践中的有机结合,并对摩苏昆作品《鹿的传说》英译本进行分析,力图在保留民族文化和满足读者需要中找到融合点。在忠实于原著同时,尽可能发挥翻译的跨文化交际功能,弘扬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4.
论文以第八届全国典籍翻译研讨会为例,记述了本次会议上关于中国文化典籍翻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理论及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策略、民族典籍及民俗文化翻译研究等主题进行研讨的情况,以期让读者对当下中国典籍翻译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5.
典籍是各民族文化的精髓,典籍的翻译是传播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文化典籍中,富含大量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汉语文化负载词.文章以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所译的《红楼梦》英译本为例,探讨了典籍英译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异化翻译策略,以达到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民族典籍英译不仅仅是一种文本翻译行为,更是一项民族外宣工作,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当成为民族典籍英译工作的主线。在民族典籍英译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对外传达和全面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提升和凝聚海外华人的民族向心力,增强民族典籍译者在对外传播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典籍英译的内生动力,可在价值维度、历史维度和实践维度持续推动民族典籍英译工作,尤其在实践维度可形成民族典籍英译的实践系统,提升民族典籍英译效果。围绕该实践系统,民族典籍英译可从翻译模式、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三个层面分别采用“以我为主”“文化传真”和“深度翻译”的路径,进而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中国典籍翻译是继承中国优秀文化的一种途径和传播策略,同时也是目前翻译专业学生培养的重点内容.文章以《大中华文库》版《徐霞客游记》荚译的译审为例,从《徐霞客游记》的版本及审校准备、《徐霞客游记》地名记述类型及地名的翻译以及《徐霞客游记》原文校读和翻译审校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典籍翻译的实践策略和翻译审校流程,这种典籍翻译的实践与研究对于促进MTI笔译教学、为中国典籍翻译研究培养后备力量、促进典籍翻译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取决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存、相互认识和平等交流。翻译是这种跨语言文 化交流的重要媒介。翻译过程具有文化传承和延伸的特点,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在交流互动过 程中得到提升,最终形成文化的增殖。在茶典籍译文中保持原语的异域性可给目标语读者新 的文化体验,丰富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以茶典籍的翻译为切入点,探讨异化翻译策略何以将 茶典籍中蕴含的民族特色传达给目标语读者。  相似文献   

9.
陆羽撰写的《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典籍,其英译本对中国茶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具有极大的价值。从典籍文化翻译的视角,重点考察美国译者 Francis Ross Carpenter 的《茶经》英译本中关于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效果,并对译者英译过程中准确再现原语负载的文化内涵方面存在的得与失进行综合评价,为茶典籍翻译实践提供借鉴,以促进中国茶文化的有效译介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科尔沁叙事民歌记录了蒙古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是蒙古族口头传统文化的珍品之一。英译科尔沁叙事民歌有助于促进蒙古族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本研究基于科尔沁叙事民歌的英译现状梳理,以《陕北民歌》《阿诗玛》与《玛纳斯》等民族典籍译介成功案例为参照,紧密结合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演唱形式以及歌词特点,探讨科尔沁叙事民歌的翻译策略,提出了从“底本选择”“团队翻译”和“归异结合”的翻译策略,旨在助推更多的蒙古族文学典籍走向世界,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研究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1.
语际翻译与文化翻译——兼论中国传统典籍翻译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际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只有深谙的语和原语两种文化的译者,才能在译文中准确地表达出原语的文化意蕴。就中国传统典籍的对外翻译而言,只有交互使用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方法,更多地保留中国文化的色彩,才能使世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准确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成功召开。会议围绕着"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开题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热烈地讨论,认为清水江文书数量大、时间长、内容丰富、有归户性,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以清水江文书为主要内容的研究与交流,使清水江学的建立有着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华裔美国文学为例讨论了美国少数族裔文化的商品化问题。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现代文化整体都面临商品化的挑战,少数族裔文化商品化的问题在于商品审美化的潜在过程遮盖了民族间的不平等关系。物质形态是少数族裔从属于主流文化的形态,但同时也是少数族裔或者族裔认同和文化反抗的基础。在美国民主政治和自由市场制度之下,族裔个体具有一定的文化认同的自由,但作为商品消费主体的选择自由又以“去地域化”、“去民族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文化典籍跨文化传播所面临的语言、思维与文化障碍,结合视觉文化和新媒体时代语境,文章运用多模态语篇理论构建中国文化典籍跨文化传播的多模态语篇框架,探索中国文化典籍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模式,并从跨文化语境、文化体系转换、跨文化叙事转换、跨文化模态转换、跨文化多模态语篇设计、语篇跨文化传播媒介选择等层面分析了纪录片《孔子》(国际版)跨文化传播的多模态语篇构建过程,旨在为中国文化典籍跨文化传播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清水江文书是苗侗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透露了苗侗民族传统社会的诸多历史信息。笔者在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清水江文书·天柱卷》中就有不少汉字记侗族语言的单字和词汇。本文精选20份契约文书并从中选取具有典型特点的10个侗字,结合地方史志,具体考证并分析这些侗字的本身意义,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清水江文书提供必要的侗族语言线索。  相似文献   

16.
新疆兵团戏曲艺术在新疆特定的多元文化语境中发展、衍变,独特的地域文化使得新疆戏曲艺术具有区别于内地戏曲艺术的鲜明个性,在剧作思想上注重展现边疆各民族的善良淳朴个性以及独特的文化生活,进而宣扬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理念;在音乐、表演程式、舞蹈、舞美等艺术表现方式上对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兼容并蓄,传统戏曲艺术在文化认同理念的导引下,对西域文化及风情展示亦成为戏曲艺术在实现新疆化过程中与时俱进的革新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7.
翻译的文化建构,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构;二是外建。纵观中国翻译史,翻译的文化构建功能还只是“单向通道”,只有内构,却忽略了外建。当前文化软实力的全球化较量,需要以生态翻译为手段,提倡“译有所为”的翻译策略,积极推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而生态翻译视域下的文化建构,主张在他文化中建立社会记忆,而社会记忆的建立,需要在他文化中取得话语权力,这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翻译文学经典化;二是“抵抗式”的异化翻译策略。生态视域下文化的建构,不仅重视“东学西传”,更提倡“东学西转”,以期补过拾遗,更好地发挥翻译的文  相似文献   

18.
以华裔美国文学为例,在现代多民族国家如美国社会之多元文化主义背景下少数族裔———华裔美国人文化认同复杂新变。盎格鲁萨克逊文化主导之下的文化多元主义并没有为少数族裔文化的保留和发展提供合适的空间,族裔文化共同体传播的乏力和美国个体主义的流行,使得少数族裔文化在开放时代迅速零碎化、民俗化、边缘化,在美国华裔文学中华裔文化民族主义理想伸张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