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英语中不同动词情状与进行体结构共现时二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几种语义特征,通过一些典型例句体现动词情状对进行体结构语义的影响,得出了动词情状与进行体结构相互作用而实现完整语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在动作或动作状态的研究中,有界和无界是语言学界研究的重点,在有界的动词结构中,又分为动词结构的终结和非终结情状.如何对它们进行有效的区分,西方研究者给出了两个检测的模式,这两种检验模式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需寻找另外有效的检测方式,对事件终结情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根据形容词所述性状与时间的相关性,可以把形容词分为动态和静态两个情状类型。从认知视角来看,形容词情状类型的句法表现是人们的心理期待在语言上的投射。形容词所述事物性状的恒常性与临时性、程度量的增加与减损是形容词情状类型的语义基础。动态形容词肯定和否定的不对称现象可以从话语焦点凸显和语用等级序列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4.
副词“还”的概念结构描述的是事件的发展过程,包括三个语义元素:事件发展的当前状态、完形状态和有待发展的部分。该结构有两种识解方式,一种是基于预期来判断当前的发展情状,蕴含反预期的主观性,第二种是基于当前状态来“展望”预期的最终结果,蕴含超预期的主观性。副词“还”的概念结构特点决定了副词“还”所在比较句式只能是同质性比较,包括反向同质性比较和正向同质性比较。  相似文献   

5.
情态与动词或句子的情状特征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情状类型的动词或句子与不同情态类型存在匹配上的互动关系,表现为属于不同情状类型的动词或句子与表达不同类型情态的情态动词之间的共现限制.静态情状与认识情态、动态情状与根情态之间在概念结构上存在着有机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体现为:在句法上,它们的表现形式呈自然共现关系,即典型的静态动词与表达认识情态的情态动词自然共现,而动态动词则与表达非认识情态(根情态)的动词共现.不同情状类型的动词或句子与多义情态动词共现时,情状类型对多义情态动词的语义解释会产生有效的影响,情状对多义情态动词的语义具有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进行体作为英、汉语中一个共有的语义范畴,考察英语进行体的主要表达方式BE VPing结构和汉语进行体的主要表达方式"在/正在/正 VP"结构在语义、与进行体兼容的动词以及语用功能方面的异同.通过分析认为汉语进行体是客观情状的一种体现,英语进行体是说话者主观意图的一种体现,这是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数+度量+个体名词”结构在所指事物的个体数量上存在歧义现象,同一个异质个体事物名词分别加个体量词与度量词时存在有不同的语义变化,加度量词时表示的一定是人类领域意义上的同质“个体性”事物的类,侧重事物的属性。这种语义变化的制约性因素来自于度量词与个体名词两方面。  相似文献   

8.
从结构整体入手,对动结式"V好""V完"进行语义分类,在此基础上划定二者的比较范围,并对相近的语义类别进行比较。重点考察结果补语"好""完"与主语、述语、宾语之间错综复杂的语义关系,以期挖掘出同现成分、不同句式对二者的选择限制机制以及"V好"与"V完"各自对应的情状类型。  相似文献   

9.
首先探讨了英语动词的时态表示时间有定性和动词情状类型制约有定性的规律,研究了英语句法结构有定性范畴;接着通过剖析汉语有定性结构成分的语义特征,研究了汉语的语义内容的有定性;对比了英、汉两种语言以“有定性”范畴为轴心连接句子、联系语义和语法的规律。最后指出,“有定/无定”意义受到语境赋义的制约,以人的认知为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路径与方法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事实出发推衍文学与考察文学作品中的历史文化情状的传统研究路径与方法 ,使得古代文学研究一开始便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实证感 ,成为史学日益扩大的分枝 ,文学在这一领域始终处于第二位置。这种研究对象地位失落是史———文———史的学术思维路径与以实证为宗的研究方法的直接结果。鉴于此 ,本文意在探讨一种从文本语义分析入手 ,以形式结构分析为核心 ,从形式结构依次探寻隐含于其内的情感结构、心理结构、人性发展情状 ,最终凝视文学价值本身的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的学术路径和以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 ,并从理论与文学实例的分析中初步说明这一路径、方法的构架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数 度量 个体名词”结构在所指事物的个体数量上存在歧义现象,同一个异质个体事物名词分别加个体量词与度量词时存在有不同的语义变化,加度量词时表示的一定是人类领域意义上的同质“个体性”事物的类,侧重事物的属性。这种语义变化的制约性因素来自于度量词与个体名词两方面:前者从空间属性角度对事物“类”的计量分割,与度量词使用中的“利益原则”,造成了个体名词与之搭配度量词时所发生的一系列语义变化;而后者三个不同层次上的语义特征“[±有生]”、“[±个体同质]”、“[±属性突显]”,制约了个体名词内部次类同度量词的搭配选择,并由此给个体名词进行了下位划分。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的"相继"和"交替"这两个副词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分析"相继"和"交替"的语义所指向的对象,考察这两个副词的可替换度以及替换前后的语叉变化,列出包含这两个副词构成的状中结构中的中心谓语动词的小类及其情状意义的差别,可以说明"相继"和"交替"的语义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V满”结构的情状(situation)类型对其句式选择有一定限制作用。“V满”结构既可以表达完结类事件(accomplishment)又可以表达状态(state),这一语义特点使其成为一类特殊的动结式结构,具体表现为既能进入一般动结式所构成的句式,还可以进入存在句句式,并且部分“V满”句出现主宾互易现象。此外,“V满”结构在句式选择上表现出的特点,除了有语义方面的限制作用外,与语用、认知等因素也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同位结构的定义、性质和范围等问题至今存在分歧,其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比较复杂特殊。狭义同位结构的内部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是一种复合型的关系,既具有一定的并立性,又具有一定的修饰性:侧重于并立性而言,同位结构在句法上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复指性的)联合短语;侧重于修饰性而言,同位前项和后项之间的语义关系是互相注释说明、相互语义述谓的关系。其他广义上的同位结构是同位结构的非典型成员.介于联合结构与定中结构之间,具有不同的句法、语义表现。  相似文献   

15.
句子中动词以外的成分影响到句子情状类型的最终分类。根据组合性原则,情状类型属于句子层面,句子的情状类型可以通过有界/无界的概念获得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使用汉语频率副词"常常"和"往往"时出现的偏误,既与二者的语义特征及其所在句法结构的语义表达有关,也与英语副词"often"和"usually"各自的语义差异相纠葛。矫正的策略是:一要弄清楚"often"同"常常"、"usually"同"往往"分别对译的语境条件;二要用"一次又一次"置换"常常"、用"一般"置换"往往"的句法手段,检测它们是否能够分别彰显"动作行为频发""行为情状具有惯常性"的语义功能,从而实现对"常常"与"往往"的抉择与优选。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探讨英语的复合体貌系统。复合体貌包括复合视点体和复合情状体。复合视点体即说话人连续观察同一情状时采取的一系列同质或异质的观察方式,主要基于视点的切换和重复形成,组合方式为同质复合或异质复合。复合情状体是指情状内在时间结构的复合配置,主要通过主从动词词组复合体以及小句中参与者与环境成分的限制作用引起情状变化而形成。   相似文献   

18.
根据“v着”叠用结构前后项事件的界性、终结性特征以及后项事件发展的性质,文章将该句式范畴化的事件类型分为三种:单行为事件句、复合事件句以及终结性事件句。研究表明,“v着”叠用并不属于体范畴而是用以表示前项事件在时间轴上的过程义特征。叠用形式可以将状态性质“v着”转换为具有过程性特征持续态,为后项事件的出现提供背景或时间参照信息,推进叙事时间的发展,而且“v着”叠用继承了动词重叠的构式语义,表现为与“就”连用时,前、后事件的时间间隔呈现出较短的主观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从语义特征的角度考察与[-终わる]、[-切る]共现的前项动词的性质以及所构成的体的特点。考察结果显示,[-终わる]和[-切る]均构成不完整体中的终结体。[-终わる]所构成的体仅表示行为终结;[-切る]所构成的体,有行为终结、变化终结以及程度极限三种解释,其中程度极限是其主要用法。[-终わる]和[-切る]所构成的体的差异来自二者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以汉语中副词强势语的认知分类和语义特征为根据,对汉语中尤其是一些报刊和口语中流行的"副词+非度量性形容词化名词短语"的表达法从副词强势语的语义含义、"误用"现象的认知分类和语义表征以及"误用"现象产生的社会因素及理论依据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这种表达法虽在语法类属上出现跨类"误用",但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来又具有合理性;虽为误用,却很流行,给语言增添了多样性和新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