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现代传统修辞、表达修辞和认知修辞学派对写作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现代传统修辞关注的是写作的形式,强调写作的策略,提出对于段落的组织和发展的方法,对段落、句子的展开方式和方法上;表达修辞把取材阶段重新纳入写作研究范畴之中,对叙述问的写作有积极的影响;认知修辞把新的研究方法引入到写作研究中,并发现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2.
报章语言是观察现代俄语最理想的窗。对报章语言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现代俄语语言特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俄语报章语言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本文仅就其中口语成份的修辞功能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3.
在对比修辞学框架内,从段落修辞模式与修辞风格两个方面,讨论分析英汉写作中的修辞偏好与文化差异,以期有助于写作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汉民族口语修辞活动中,对修辞材料、修辞手段和修辞方法的选择运用,浸染着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在修辞活动中折射出具象、整体、联想比附的汉民族思维方式,含蓄、谦让、以和为贵的汉民族文化心理,复杂、多样、异彩粉呈的汉民族地域风俗。  相似文献   

5.
当代口语诗歌过度叙述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叙述"是当代口语诗歌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回顾口语诗歌的历史,辨析口语诗歌过度叙述的几方面表现,解读口语与诗歌之间的关系,思考口语诗歌的限度和发展途径,不仅是一个历史性的话题,还是一个现实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情色书写介于色情与情爱书写之间,伟大的情色书写,往往能在灵、肉之关系上达成微妙的平衡,处理不当,则很容易忽视"情"而滑向"色",落入铺陈肉体欲望与行为的色情陷阱;口语诗中以下半身写作为代表的凸显肉体感、在场感的理论主张,虽然对趋于僵硬、虚伪的体制化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他们的作品却没能担当这种叛逆美学的重任;他们凭借回到动物性肉体体验以获得艺术审美体验的希望,恰如南辕北辙无法实现。同样,通过表现生殖器快感去返回诗歌的本质,最终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口语诗中的情色之作仅仅处于"物之诗"、"欲之诗"的阶段,必须经过情与美的洗涤与转换,才有可能上升为存在之诗、真理之诗,进而才配称为"人之诗"。  相似文献   

7.
强调了修辞与写作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重要关系,并从议论文的各个层次阐述了修辞的运用机理和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8.
英语写作旨在影响读者,平辅直叙、开门见山固然达不到目的,句式呆板也收不到预定的效果。笔者认为有意识地变化句式会使文章熠熠生辉。本文讨论了五种变换句式的手段与五种修辞效果,认为变换句式以获得特定的修辞效果是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语言单调,用词不当,有口语化倾向等是我国大学生二语写作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笔者从学生修辞意识培养这个角度出发,通过加强学生的词语选用、句式变化和组段谋篇的能力,来改变学生写作技能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的口语水平普遍偏低,本文首先分析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然后提出在口语教学中引入写作练习的教学方式,并从语言学、心理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方面探讨实施这一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并介绍了这种教学方法的具体操作策略及对提高口语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每个诗人的心灵深处都会深烙上较为鲜明的地理学印迹,那种特定的地域意识和地域特性也将在他们的诗行之间不时悄然地流溢出来。这种诗学特征在当代许多诗人的诗歌中都可以找到验证。论文以潘维、陈先发、雷平阳为例,揭示他们的诗歌分别与"江南"、"桐城"和"云南"等地域的精神联系,以期从新的视角上对新世纪诗歌进行阐发。  相似文献   

12.
女性诗歌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躯体写作后,90年代转向了语言写作。90年代以来,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对诗歌认识的改变,女性诗人不仅以诗歌的姿态表述自己,而且以具有女性主体性的"人"的立场进入诗歌,聆听和感受世界,既不放弃性别立场,又不放弃艺术价值,使女性诗歌达到人文价值与诗性价值合一的高度。90年代女性诗歌的语言写作,使女诗人以独立的女性话语与充分女性化的写作策略,实现了女性世界的完全自立和性别表达,并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体系,从而实现了女性诗歌写作的"宁静的丰收"。女性诗歌从此走上包含性别但又超越性别的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满族词人,在文坛上所获得的评价达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高度。他的诗歌创作观始终贯穿一个根本宗旨,即诗歌要抒写诗人的情感个性。该文结合纳兰性德的诗歌创作实践分析了其诗歌创作观,即诗歌创作应重视情致的抒写,倡导比兴寄托,主张恰当用典、学古求变,反对因袭模仿。  相似文献   

14.
首先探讨近代诗歌的先在形式——文言古诗 ,考察了其演变的原因 ;其次探讨了“诗界革命”在演变中起到的作用及“五四”时白话新诗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中,诗歌的民间化曾经对新诗本身的建设以及诗歌的社会功能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民间化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诗歌的"非诗化"倾向,为新诗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弊端,也给新诗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川、臧棣、欧阳江河、王家新、南野等先锋诗人的诗歌注重哲理思考与智性凝聚,讲求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结合,强调形式本体性,突出诗歌写作的技巧意识与诗歌语言的精粹性质,并且有意持守知识分子立场,张扬人文精神,不断对现实进行审视和超越。他们出色的写作理念与创作实绩,将30年代就已出现的智性诗歌写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周紫芝的<竹坡诗话>是"论诗及事"诗话体制的著作之一.内容上侧重格律字句和用事考据的述说,其中夹杂诗人的轶闻轶事,诗学见解穿插于闲谈间,有浑然天成之工.通过分析诗歌创作、诗歌鉴赏揭示其丰富的内在涵义,从对诗话风格的探讨中进一步探索其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8.
与"旧诗"所代表的传统决裂,是早期"新诗"争取自身合法性的一个重要策略."新诗"提倡者通过对"弑父"情结的刻意渲染,从存在的合法性上根本否定"旧诗","新诗"的提倡者反对"旧诗"的态度几乎是无条件的一致等途径,彻底清除"旧诗"各方面的影响,从而使"新诗"顺利地获得话语主导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先锋诗歌对死亡这一特殊的生命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死亡意识在先锋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三种具体的形态一是通过死亡来反思、确证人的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对草菅人命的"文革"进行否定与批判;二是将个体死亡与国家、民族命运融为一体,死亡成为民族重获新生的一种神话;三是将死亡作为一种艺术,诗歌成为一种潜在的或实际的自杀行为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