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李学勤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
《逸周书》是一种很重要的古书,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此书在《汉书·艺文志》已有著录,作《周书》七十一篇,言系“周史记”,列于《尚书》诸家之后。颜师古注引刘向云:“周时诰誓号令也。盖孔子所论百篇之余也。”许慎《说文》引用则称之为《逸周书》。凡此都可说明,当时学者认为此书与《尚书》有某种关系。虽然如此,《逸周书》的地位在过去历史上究竟不能同《尚书》并论,直至清末《书目答问》列之于古史类,反不如《汉志》之在《六艺略》。历代研究注释此书的也不多,于晋孔晁注后,惟有《王会》一篇多有学者讨论,书中其他部分几乎无人顾及。清代乾嘉学风兴起,才有卢文昭、王念孙等家陆续加以整理。道光时,朱右曾著《逸周书集训校释》,堪称集成之作。随后又有朱骏声、俞樾、孙诒让,以至刘师 相似文献
2.
张志云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02-105
《逸周书·克殷》篇记载了武王克商的经过,它记录了周武王对自焚而死的商纣王实施了“箭射、剑刺、斩首、悬旗”等残酷行为。古代很多学者认为上述记载不实,为后人伪造。汉代之前的许多文献对此事都有类似记载,古代质疑该篇系伪造的学者观点论据并不充分。该篇所载内容为真实史实。 相似文献
3.
张闻玉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逸周书》传为孔子整理《尚书》所逸 ,故名“逸周书”。其书以史文为主 ,内容繁杂而文字艰难 ,故长期以来没有新注。作者在学习研究中 ,就一些古今学者见解悬殊的问题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做到“后出转精” ,以利于该书的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4.
罗家湘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4):135-138
《逸周书》中有9篇记事体文章。从不同的叙事要素来分析,这9篇文章显示出不同的叙事模式:从语言要素看,有散体模式和韵文模式;从时间因素看,有单线推进模式和多线并进模式;从空间要素看,有扇形模式和同心圆模式;从推动情节的方式看,有以对话展开的模式和列举物类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黄怀信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逸周书》是一部重要的古书,其中有关经济方面的思想,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有的对我国当前的经济生活仍有借鉴作用。为此,本文特对《逸周书》所反映的经济思想作初步探讨,以弥补以往经济思想史研究中在这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熊宪光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逸周书》是一部与《尚书》略相类似的史家著作。用文学的眼光看来,《逸周书》中以记叙为主的文章显得更富生气,更有价值。《程寤》篇以奇幻之笔写梦,具有不可小视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怀信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
《逸周书》一中,至关周史研究。然其价值,则迄今犹未被完全认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其时代尚不明确、无有定论。笔者于此,拟对其时代略作考论,冀学界予以批评。前人论《逸周书》,或以为战国时人作,或以为战国前人作,或以为战国后人作,或以为秦汉间人作,或以为汉以后人作,或以为东汉魏晋间人作,或以为历战国秦汉而渐增成,或以为春秋已有,而战国后又辗转附盖而成,不一而足。论说虽繁,但各家均忽略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其书有《序》。我们知道,所谓“《周书》七十一篇”,实际 相似文献
8.
张怀通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4):45-52
今本《逸周书》中共有历日材料二十五条,其中《酆保》、《小开》、《宝典》、《世俘》的年、月、干支、月龄四要素俱全。应用夏商周年代学最新成果“干支回推法”,分别以学者依据现代天文方法确定的武王伐纣之年月日干支为基点,对其逐一校验,证明四条历日材料虽经后世修正,但基本上是原始记录。 相似文献
9.
唐元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7(6):176-179
《逸周书》是一部很重要的先秦古籍,其成书年代至今仍众说不一。我们就相关史料及是书内容,再次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并从词汇发展史的角度,对书中几个常用词的使用情况作了历时的考察,初步推断《逸周书》的成书年代宜在战国初期。 相似文献
10.
11.
薛金玲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3):82-86
依据古文献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对《逸周书·谥法》时代进行了辨别、分析和考证 ,最后得出结论 :现存《逸周书·谥法》是春秋初期在周初《谥法》的基础上增益、修改而成的 相似文献
12.
刘重来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1)
《逸周书》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史书之一,西汉学者刘向概括此书内容为“周时诰誓号令也”。原有七十一篇,今本只有五十九篇。它是研究西周历史极为珍贵的史料。梁启超、郭沫若、顾颉刚等学者经过深入研究,认为这部书中不少内容与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相符合,有些篇章确为西周人所写,其史料价值不下于《尚书》。令人遗憾的是,这部书直到今天都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不仅研究者寥寥,有关文章罕见,而且至今未有一部经过系统整理、标点、注疏的版本,这种状况实应引起史学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黄怀信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
本文录《逸周书》各家旧校注之误者十余条进行辨正,所辨包括:不明文例而妄增妄解者、不识衍文而妄解者、不知有脱而妄解者、不识伪误而妄解者、不知古义而妄训者、不明通假而望文生训者、不知篇名之义者、不知上下文义而妄说者,等等。体例略仿王念孙《读书杂志》,以所误字句为条。 相似文献
14.
王连龙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36(2):15-17,49
<逸周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典籍.为"伪书"之名所累,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近20年来,关于<逸周书>的综合性著作和论文不断涌现,使其成为先秦文献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从<逸周书>注译、研究专著及相关专题研究等几个方面,对20年来<逸周书>的研究成果作一梳理评价,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建议,以期为今后的<逸周书>研究提供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5.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9-12
《太子晋解》虽是杂史类著作《逸周书》中的一篇,却呈现出与史学著作不同的特征,其文体性质值得探讨。首先,《太子晋解》虽然存在与赋体相类似的特征,但总体上看应该被视为小说,而不能被视为赋。其次,《太子晋解》虽然与师旷相关,但由于中心人物并非师旷而是太子晋,所以不宜被视为"师旷小说"。 相似文献
16.
杨朝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1):16-24
现在的周公研究多依据《尚书》中的周初诰辞,而对武王克商以前的周公事迹几乎无人问津。其实,《逸周书》保存了大量这一时期的周公事迹,由于种种原因,该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书中记载周公与武王谋划倾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们继承文王的政治经验,也体现了周公早期的思想主张。我们认真体会春秋时人说到的"文武之政",将《逸周书》与《尚书》进行比较,注意周公思想的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特征,就能够更好地理解《逸周书》的记载。 相似文献
17.
唐旭东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
在周代,尤其是西周,天子既应该按家庭行辈制度对父亲的兄长称"伯父",又要按职官礼制对于二位方伯称"伯父";既应该按家庭行辈制度对父亲的弟弟称"叔父",又要该按职官礼制对各位州伯称"叔父"。由此也可见,《逸周书.本典解》成王称周公为"伯父"是没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张怀通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2):44-52
今本《逸周书·大武》八篇都论述了"武"。"武"包涵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两个方面的内容,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反映了商末、西周、春秋时代以血缘家族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体现了该历史时期所具有的军政合一、兵刑合一的政治军事制度。"武"不是兵法,其兼并弱小的战争观,以攻为主的战略战术,都与春秋末年、战国时代的将战争当做客体来研究、当做艺术来对待的兵法有着本质区别。因此《大武》八篇应该是兵法产生之前的军事文献,其时代上限是西周初年,下限是春秋末年。 相似文献
19.
王连龙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3-65
“闾次均行”是《逸周书.大匡解》中一条重要的救荒措施。“闾”即是商贾聚居之地;“次”应该释为次第、次序之义;“均行”者,市场中均匀分布的行列。这一措施所反映的市场布局与战国时期的市场布局相类,反映了战国时期市场发展状况。故《大匡解》应该成文于战国中晚期,甚至更晚。 相似文献
20.
张洪波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2):87-90
<逸周书>内容庞杂,各篇著作时代不一,其中有可信为西周时代的篇章,也有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黄怀信认为除其中可信为西周时代的各篇外,都成于春秋以前.但是,详细考察<逸周书>各篇体现的思想观念,其中有关于王霸之辨的思想,有成熟的中道论和人性论,这些思想观念不当成于春秋时代,而其中体现贵族宗法政治的诸篇章则似可断定成于春秋时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