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他人作嫁衣裳”源自唐代秦韬玉《贫女》诗:“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谁爱凤流高价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诗中写的是一位待字闺中的贫女,诉说年年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幽怨哀伤。后来成为编辑工作甘做无名英雄,甘为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的代名  相似文献   

2.
诗画交融现象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命题中得到了精到概括。“诗中画”的“诗”与“画中诗”的“画”,指的是作为物化形态的诗、画作品,可称为“外文本”。“诗中画”的“画”与“画中诗”的“诗”则是在主体头脑中形成的“画境”与“诗意”,是意识中未外化出的联想与想象出的“内文本”。“诗中画,画中诗”是体现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两个环节中的审美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主体的感知、移情、记忆、想象、联想等心理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王维不仅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又是我国绘画史上最具民族特色的一个画种“南宗文人画”的开创者。对他的诗和画,北宋文坛巨星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作过这样的评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那以后,人们经常用“诗中有画”来评论王维的诗,把“诗中有画”当作对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一个最准确、最精当的概括。不过,古代的诗论家们虽然经常谈到王维“诗中有画”、“无言而有画意”、“深得画中三昧”等等,但往往不加阐释;因此,所谓“画”、“画意”、“画中三昧”云云的涵义究竟如何,仍然不甚了了。近几十年来,中外学者对“诗中有画”作出了种种解释。  相似文献   

4.
一年一度的“3·15”又马上要到了。年年“3.15”,年年要到了。年年“3·15”,年年谈“消费者的权益”。作为一个市民,我只是再问一声,什么时候能真正让人感到“食无忧”。“毒食品”之忧对“食无忧”的最大担心,是食品的安全问题。今年1月25日晚10时,宋某与男友从保龄球馆出来后,进入瑞安市一家排档  相似文献   

5.
在太行山上把向往给了北京很小的时候,外婆家大炕正面墙上贴着四条屏年画,共有那个时代的北京名胜景物照片16幅。第三条的第一个是中国美术馆。我站在炕角的一叠被子上,才能用手指到这个景致。我对外婆说:“我长大了,就到这里画画。”外婆家的年画并不年年换,一张画要挂好几年。腊月用莜麦面擦一擦,春节还是新的。中国美术馆在我的童年陪伴了许多时日。我没有做成画家,但对美术馆的好感却没有丢,有机会就到那里看看。今年“六一”前后还带女儿去看了达利的画。同期的  相似文献   

6.
“昼寝”为《论语》重要一章,常被后人援引,“昼寝”之解也众说纷纭。为切实明其义,喻其理,深入探讨很有必要。 自古至今,“昼寝”有三说,简言之,一为“昼寝”乃“画寝”之说;二是男女同寝之曲语;三为白天睡觉之谓。 一、“昼寝”并非“画寝” 首先提出“昼寝”为“画寝”之说的,是《启颜录》一书的作者隋人侯白,继之有唐代韩愈及南宋词人周密。周密所撰《齐东野语》中说得更为具体:“昼寝”实为“画寝”之误。(繁体字)“画”与“昼”仅有一竖之别。“画”者,用彩绘作装饰也;“寝”者,用作名词,卧具也。“画寝”意为绘龙绣凤的卧具。进而指出孔子发火的原因——“恶其画寝之侈”。周文之说,以“画”代“昼”,有无根据?  相似文献   

7.
“围着市场转.摸准市场干”。这是安徽省庐江县同大乡刘墩村种植户胡茂习这几年得出经验。50岁的胡茂习,早年读书不多,很善于分析、观察市场。92年,面对乡亲们“养猪为过年、种田为吃饭”的思路,胡茂习大胆提出疑问:年年种粮,年年增产,为何不见增收?  相似文献   

8.
“画中女”故事是以人类男子与画中女子产生恋爱、婚姻等情感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故事,在“AT分类法”中作“400B画中女”。中国“画中女”故事自魏晋南北朝产生以来呈现出较为复杂的面貌,在搜集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梳理“画中女”故事的流变,能够揭示故事在不同时代的呈现特点,探寻古今“画中女”故事文本在语言与程式、主旨与情感方面的明显差异。“画中女”故事在本文结构与人物角色、民俗事象背后,隐附丰富的叙事与文化意涵:叙事层面,关乎性别、身份与伦理的二元对立结构在叙事中完成关系的调和;文化层面,“画中女”角色与呼名、食饮等民俗事象映射原始思维与多重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孙梦 《新少年》2014,(9):27-27
春天到了,年年的生日也到了。“年年,今天开始你就八岁了!”妈妈笑容满面,招呼着她的宝贝。“妈妈,我八岁就是大孩子了对吗?”年年仰起稚气未脱的小脸,恰如酸甜的苹果。“对!”妈妈刮了下年年的小鼻头,接着一支一支地点起蜡烛。  相似文献   

10.
担当上人画语录中涉及“有”“无”之辩证关系,“有”与“无”是研究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问题,于“有”“无”之间证得非“有” 非“无”的“中道”,更是精神境界修正的一个基本路向。作为求道者的担当,其最后在绘画中所表现的“若有一笔是画也非画, 若无一笔是画亦非画”以及“画中无禅,惟画通禅,将谓将谓,不然不然”等,实源于其人生的存在体验与境界修证。担当的艺术 围绕着他的理想追求,将诗书画融合在一起,追求简淡、荒疏的境界,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先生读正谢赫“六法”南朝谢赫所著《古画品录》,开篇即讲“画有六法”。自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述谢赫“六法”以论画理之后,“六法”声名日著,各种论画著作鲜有不言“六法”者。然而,“六法”句读张彦远先就破句失读,后继者更是将错就错。1979年,...  相似文献   

12.
苇杭 《百姓生活》2014,(8):15-15
今年是马年,流行“马上体”: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有对象,如此等等,说到成功,最吉祥的一句话莫过于“马到成功”。“马上体”,马到成功,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固然无可厚非,但也暴露出人们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不由想起一个故事:一位青年画家去拜访绘画大师门采儿,他问大师:“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要一天时间,而卖一幅画却要整整一年?”门采儿对青年画家说:“你不妨把时间倒过来,用一年的时间去画一幅画,说不定一天就能卖掉它。”  相似文献   

13.
受楚巫文化影响,湘中古梅山地区巫鬼信仰盛行并延续至今。梅山文化圈清代以来的梅山图、大道桥、神像画、牌位画、巫衣画等多种祭祀画中均发现“四界功曹”图像,与道教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四值功曹”有别,梅山文化圈“四界功曹”的职责是依梅山师公之令,前往天界、地界、水界、阳界延请四界神灵亲临坛场。从图像、功用、人物身份等方面考察,梅山“四界功曹”乃是楚地战国《人物御龙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信仰与祭祀传统的余绪。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说过:“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诚然,把“画眼睛”理解为人物肖像描写的一种手法,这无疑是没有错误的。但鲁迅关于“画眼睛”艺术的意义远非如此。他强调要“画眼睛”,而反对“画头发”,就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要严格区分本质与非本质、典型与非典型,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鲁迅提倡的“画眼睛”,就是指一种白描的艺术手法,即用最简练的笔墨刻划出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和主要精神特点。鲁迅以他的创作实  相似文献   

15.
从"文"、"象"的空间性看中国古代的"诗画交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与画的关系在中西美学史上都是一个倍受注目的问题 ,但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中西传统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在西方 ,不断有人对诗与画的界限进行区分 ;在中国 ,“诗画交融”却一直是衡量诗歌艺术的一个重要的审美标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古代时间意识的空间化是“诗画交融”的深层思维基础 ,“文与画”、“书与画”、“诗与画”之间以空间化、视觉化的“象”为核心的同源性关系 ,则为“诗画交融”提供了内在形式依据。通过对“文”、“象”的原始空间含义的考察 ,可以清楚地认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吴默画简介     
一种饱涵着时代审美观念,被誉为“中西融合,推陈出新”的新画种——吴默画,是由苏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艺术教育教研组老师董文政首创。1986年5月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吴默画展,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和舆论界的瞩目。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古元说,这是一次“美的探索”,它“承旧创新,别有风味”(林默涵题),画面充满着“逸兴”(刘海粟题)和“天趣”(李可染题)。吴默画现已为北京艺术博物馆和美、日、意、德、加、瑞士等国的艺术机构和知名人士所收藏。  相似文献   

17.
浅谈“点”“画”“表”在教学中的运用刘全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点”、“画”、“表”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感知,激发学生的情趣,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以《百草园》一文为例,浅谈“点”、“画”、“表”的运用,请同...  相似文献   

18.
普遍认为王维是中国绘画史上“禅画”这一画种的创始人。参禅的“诗佛”王维将禅心与画意融合在其空灵清寂的“水墨渲淡”山水画中,再现了他修禅的艺术体验,开拓出极为优美深邃的美学境界,达到了诗画相融的最高境界,充分体现了空淡清幽的艺术风格。他的“禅境画”开启了唐代的水墨山水,并对后世文人画具有极为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王维与禅的论证,阐述了禅画的概念及其起源,分析了禅画鼻祖首推王维的原因,简析了王维与“禅”、王维与“禅画”的关系,推断了王维的禅画风格,阐明了王维开创的禅宗画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画前途命运的焦点,目前集中在“笔墨” 问题上。但无论是“笔墨等于零”论,还是“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论,都各有其偏执的地方。而对于现代中国画来说,“笔墨”的地位和价值,主要是其形式意义。通过对“笔墨”的工具属性、技法属性、形式属性的逐层分析,给中国画“笔墨”的本质属性以明确的定位。认清“笔墨”属性,是我们如何对待“笔墨”,并进而思考中国画“出路”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饼”字在《康熙字典》中有两种写法:食部八画中有“饼”字,下面有注音也有解释;六画中有“饼”字,下面只注明“《正字通》俗饼字”,是作俗字(异体字)处理的。一九六四年三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简化字的联合通知》,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的《简化字总表》第三表中“饣”部,将“饼”字简化为“饼”,取消了“饼”字。一九六四年十二月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印刷通用文字字形表》,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