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钓鱼执法”事件时有发生,它严重破坏了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从行政法治的角度讲,“钓鱼执法”严重危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是公权力异化的表现。制约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违法滥用,完善行政监督体制,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是我国行政法治建设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俞聪 《决策与信息》2011,(11):30-30
行政听证制度作为公民参与行政的一项重要制度,已成为现代民主实现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是保障行政相对人中辩权利最重要、最关键的程序制度。本文旨在通过对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中的听证程序的不同,来阐述听证程序在依法行政过程中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王跃平 《决策探索》2010,(12):57-57
法院非诉执行是指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时,行政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因不动产登记行为涉及民事与行政两方面的实体法律,登记机关因登记错误所承担的赔偿责任的性质、归责原则问题一直是学界有争议的问题,司法实践中如何协调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也做法不一。本文认为,登记机关承担的是行政赔偿责任,在归责原则上应视审查方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归责原则,并对司法求偿程序的安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行政赔偿作为一种对行政相对人的救济手段,在调整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讨论行政赔偿的缺陷和其"应然"范围,提出国家赔偿范围扩展的建议,以期能够更大范围的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益,更好的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6.
行政裁量权的程序控制有监督、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使用;完善沟通,增加社会可接受度;保持行政权力和相对人权利的平衡独特价值。我国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程序机制应由公开制度、听证制度、告知并说明理由制度和回避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所构成。  相似文献   

7.
一、行政听证种类在行政法上,听证一般有两种形式:正式听证和非正式听证。正式听证指行政机关在制定法规和作出行政裁决时,举行正式的听证会,使当事人得以提出证据,质证和询问证人,行政机关基于听证记录作出决定的程序。非正式听证指行政机关在制定法规或作出行政裁决时,只须给予当事人口头或书面陈述意见的机会,以供行政机关参考,行政机关不须基于记录作出决定的程序。  相似文献   

8.
确立保护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若干基本原则非常必要,本文以为至少要在强制执行中确立实体和程序法治原则、合理适度原则以及人性化原则。  相似文献   

9.
周鑫 《管理科学文摘》2011,(28):165-165
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或者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谋求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实施的鼓励、劝告、提醒、建议等引导性行为。作为是一种新型行政管理方式,行政指导已被广泛应用在教育、卫生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等各个领域。虽然行政指导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但它具有明显的事实强制性,如果法律控制不足就会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需要我们特别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
贾小翠 《经营管理者》2009,(17):186-187
环境纠纷的行政处理是环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环境纠纷解决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简化程序,降低成本,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环境管理中的专业优势。但我国现行法律对环境纠纷行政处理的内容和性质的界定导致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借鉴日本和韩国的成功经验,来完善我国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199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正式施行,它为我国协调"官"(特指行政管理机关)与"民"(特指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关系,正确处理行政管理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的争议,提供了一种规范的、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行政程序是法治行政的重要内容.依法规制行政程序是实现行政主体自我控制自由裁量权的必要之途.为了促进行政程序法治的建设和完善,必须加强行政程序法理论基础的研究.在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理论基础就是正当程序理论.正当程序理论是通行与世界法制发达国家行政程序法的共同的理论基础.我国正当程序理论的内涵即包括行政主体的法定义务,也包括行政相对人的法定程序权利.夯实行政程序法的理论基础需要强化行政主体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3.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主体义务的及时履行对行政相对人意义重大,而怠于履行义务的行为,既有客观行为形式,也有主观过错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实施的行政诉讼法中,未就复议前置情形下行政复议不予受理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进行具体规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行政相对人不知道如何行使救济权利,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不具有操作性。本文认为,复议前置下复议机关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应从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出发,进行合法性审查。  相似文献   

15.
抽象行政行为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因之而起的法律争议也层出不穷,但由于受目前我国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局限,此类争议的尚无法进入司法诉讼程序,以致于行政相对人的正当权益难以获得有效救济。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是国内外经济和法律环境发展变化所提出的紧迫要求。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行政法治认为,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中相互对立,然而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对立的概念却发生了变化,即行政主体和相对人之间不是隶属关系,但也不完全是民法中的平等关系,本文正是基于如何理解这一关系的论调,提出了“行政共同体”的概念,从权利与义务的对应性,平等性等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民告官",作为行政诉讼的通俗叫法,具体是指行政相对人(包括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不满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其他法律法规授权的主体)所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相似文献   

18.
周洁 《管理科学文摘》2008,(16):121-125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行政不作为违法侵权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对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害是不容忽视的。行政不作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我国立法上关于此问题的规定还不完善,相关的法律条款中难以找到应有的救济措施,理论界对行政不作为的界定也说法不一。这样极不利于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障,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可以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及司法实践的需要,进一步完善行政不作为的救济制度。通过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尽可能全面地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达到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证据是非诉讼类证据.它是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证据。它是行政主体在行政执法程序中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根据行政法律规范所设置的事实要素而收集、运用以证明相对人法律行为或事实的证据。由于行政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之间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密切联系.人们往往将行政证据和行政诉讼证据混同,或认为行政诉讼证据包括行政证据,或认为二者虽有区别.但区别的意义不大。基于此.阻碍了人们对行政证据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行政管理法观念,片面追求行政管理的高效率,而忽视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保障。现代行政法将保障人权与追求效率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但从我国的实践来看,仍存有大量不尊重人权和行政权力恣意行使的现象。因此,在行政过程中设定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对抗权,是至关重要的。 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