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领导工作实践中,下属执行不到位的主要表现有象征式执行、替代式执行、附加式执行、残缺式执行和照搬式执行。执行不到位主要因为下属缺乏责任感、工作能力欠缺、与领导对决策认知不一致、在执行中掺杂局部或个人利益。对此,要增强下属的执行意愿,提高下属的执行能力,强化下属对领导决策的认同,同时注意调整利益。  相似文献   

2.
宋周敏 《经营管理者》2011,(13):167+161
民事执行是执行机关行使民事执行权,于债务人不履行执行名义确定的义务时,采取民事执行措施,实现债权人私权的法律程序和法律制度。"执行难"执行乱"是执行中突出的问题。导致"执行难"执行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被执行人财产难找是其中的一大难题之一。本文将仅从被执行人财产调查谈如何更好的帮助执行。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是连接政策与政策受众者的桥梁,是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建立执行主体多元化模式,提高执行人员素质,整合各方利益,完善政策执行体制,加强政策的科学性等入手,希望可以使政策执行主体的行为得到改善和政策执行目标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4.
根据整体性和时效性原则,可将部门政策执行的路径分为积极性执行、消极性执行和激进性执行三类。制度激励机制、组织内部因素与政策执行能力是影响部门选择政策执行手段的关键因素。部门政策执行分化阻碍了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最终引发协同困境。建立精准化的政策执行分级系统、平衡部门政策执行能力和动态调整制度激励机制,是促成部门间协同合作、提升政策执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完善民事执行活动,是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议题.其解决路径,包括对民事执行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提供执行救济和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执行监督.明确两者的关系,是完善民事执行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郭超 《经营管理者》2013,(28):248-249
执行会诊工作法是指执行中遇到的案件进行分类分级,通过汇集集体智慧,共同为执行当中的重点、难点案件把脉,对症下药,有效处理好疑难复杂案件、重大影响案件、陈年积案、老上访等执行案件,切实提高案件有效执结率的工作机制。其一方面解决了庭室之间的工作职责问题,将整一执行过程分段为审查、方案、执行、归档、回访四个阶段,相应阶段由对应执行庭、执行实施科、执行裁决科、执行监督科负责;另一方面,作为执行会诊工作法的核心——工作机制,包括案件分类制、会诊工作制以及执行回访制,是突破与化解执行难的关键性探索一步。执行会诊工作法不仅是提升执行质效、推动司法执行创新的重要举措,而且在优化执行环境、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但执行会诊工作法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如会诊主体仍需进一步扩展、工作方法模式尚待进一步完善与细化等等。为进一步完善执行会诊工作法,需在调动本土资源、搭建执行网,理顺关系、完善会诊制度体系,明确原则、规范会诊制度建设,推进监督、构建考评机制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执行“难”问题严重困扰着人民法院,并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引进了“难执行”的概念,分析了“执行难”与“难执行”的区别,并阐述了“执行难”向“难执行”转型的必要性,以求分析法院执行工作的真正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8.
政策执行效率的评估除了衡量具体的政策执行成本以外,政策执行中产生的交易成本也应该纳入政策执行效率的评估中。实际上,交易行为和交易成本在政策执行中大量存在,对其内涵影响因素的了解,能够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政策执行治理结构,保证政策执行效率和政策目的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9.
浅谈组织战略执行力的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的战略执行力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要从构建执行框架、创建执行团队、创建执行工具、建立执行流程、形成执行文化等五个方面构筑组织的战略执行力。  相似文献   

10.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是评论一个国家执行立法的重要指标,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我国的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尚不完善,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出现许多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民事执行救济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现状,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完善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的执行过程受到众多参量和因素的影响,遭到阻碍,出现了政策执行失真,政策执行缓慢,政策执行变异,曲解公共政策,重视政策执行的短期效应,忽视长期效应,机械执行公共政策,缺乏必要的政策创新等恶性后果。最终导致了政策目标实现的偏离和扭曲。本文通过对执行障碍的要素分析,对目前我国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做出了解决途径的阐明。  相似文献   

12.
构建科学有效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对于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公共财政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中,预算调整频繁随意,预算执行监督乏力的现状,更凸显出改革现行预算执行监督机制的迫切性。推进预算执行监督改革,应当首先解决法治不张、立法滞后的问题,在预算执行中确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保持预算制定后的稳定性,同时,要完善预算执行及监督的相关立法,建立健全对预算执行的日常监督工作机制,强化对预算执行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3.
“一阵风”式公共政策的执行实则为“刚性执行”与“弹性执行”的恶性循环。如果将“刚性执行”主观转变为“弹性执行”就会出现公共政策执行波动,呈现出“刚性执行”、消极“弹性执行”相互交替的恶性循环。这一问题的产生在于中间层政府“不作为”引发的消极执行,上级领导“瞎指挥”造成的反抗情绪,利益博弈诱发的“联合作战”,下级政府懒政导致的政策环境缺失。为此,应提升公共政策的适用性和配套性,防止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加强对政府官员的监督与问责,增强下级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  相似文献   

14.
组织的战略执行力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要从构建执行框架、创建执行团队、创建执行工具、建立执行流程、形成执行文化等五个方面构筑组织的战略执行力.  相似文献   

15.
正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部署已经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执行力的构成有三大要素,一是执行态度,二是执行能力,三是执行环境。即执行力=执行态度×执行能力×执行环境。相应地,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也有三条路径:一是执行意愿的激励,二是执行能力的增强,三是执行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和执行情况,指出高校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开展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加强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审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环境政策执行是环境政策的核心环节,事关中央环境政策目标的实现,其组织结构碎片化表现为央地关系碎片化、同地关系碎片化、部际关系碎片化,产生根源在于复杂的府际关系、倒置的权责关系、逆向的政策执行、同构的职责关系。基于环境政策执行中组织结构的碎片化困境,要整合政策执行理念、完善政策执行机制、创新政策执行技术,以此构建环境政策执行的整体性制度体系和策略系统。  相似文献   

18.
传统规范出发型执行所依据的法律文本,更多是对于刚性规范的一种有条件的遵循,却可能产生在现实执行工作的障碍,进入规范出发型执法模式的执行困境。为克服这种规范出发型执行的现实缺憾,应在特殊的中国民事执行司法现状基础上建立一套以情理因素为核心,以柔性机制为平台的“情法复合型执行”方式,逐步导入“规范出发型执行”同“情法复合型执行”并重的现代司法潮流中,最终实现司法正义和整个诉讼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或者裁定是否得到正确执行以及执行机关的执行活动是否合法,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监督的法律制度。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20.
李昕 《经营管理者》2009,(18):273-273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的执行过程受到众多参量和因素的影响,遭到阻碍,出现了政策执行失真,政策执行缓慢,政策执行变异,曲解公共政策,重视政策执行的短期效应,忽视长期效应,机械执行公共政策,缺乏必要的政策创新等恶性后果。最终导致了政策目标实现的偏离和扭曲。本文通过对执行障碍的要素分析,对目前我国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做出了解决途径的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