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作者发现的清代钦命勘分中俄科塔边界大臣于光绪九年(1883)七月初六日写给哈萨克部落头目的文书。对文书进行拉丁字母转写和汉文翻译,对文书中提到人名、中俄边界谈判地点和中俄分界线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2.
刘冠雄评略     
刘冠雄,字子英,又字资颖,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生于咸丰十一年(1861)四月二十九日,父穆庵,家故贫,以箍桶为业,生五子,刘冠雄最小。光绪元年(1875)春,刘冠雄考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四届。光绪五年(1879)校课毕业,派登“杨武”练船见习枪炮、驾驶诸战术,次年舰课毕业,复入校习高等课程,不久被李鸿章派充“镇南”炮舰驾驶官、管带。光绪九年(1883)调“杨威”快船帮带。光绪十一年(188)秋,调任“定远”铁甲舰大副。中法马江海战后,清政府为加强海军建设,于光绪十二年二月(1886年3月)选派第三届出洋留学生…  相似文献   

3.
北凉缘禾年号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缘禾年号,史笈无载。迄至目前为止,这个年号以被公诸于世的有刻石遗迹一处,出土文书四件。即是:一、酒泉文殊山经塔残石刻铭,有“凉故大沮渠缘禾三年岁次甲戌七月上旬”题记一处;二、沙俄在新疆劫走昙无谶译《大方等无想大云经》,有“缘禾三年岁次甲戌九月五日于田地城北刘居祠写”题记一件;三、1963年在吐鲁番阿斯塔那 TAM2号古墓,出土“缘禾六年正月翟万衣物疏”一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新发现的《贞元七年七月杰谢乡牒为请大王处分事》文书为线索,针对唐代于阗的乡里制度、杰谢与质逻的关系、于阗王的地位、阿摩支以及于阗陷蕃的年代等问题进行了考察。本文所介绍的这件文书不仅首次证实了唐朝乡里制度在于阗的实施,而且是和田地区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晚的贞元年号文书。  相似文献   

5.
李军 《船山学刊》2012,(4):136-141
以蒙古和宁《西藏赋》、吉林英和《卜魁城赋》、大兴徐松《新疆赋》为代表的清代乾嘉道之际的边疆舆地赋,以其鸿篇巨制和鲜明的边疆地域特色而在光绪九年(1883)由元尚居汇刻为《西藏等三边赋》。论文就其中的《西藏赋》,从作者及版本、赋作内容、特色与价值等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并与当时特定时代诸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相结合,探讨《西藏等三边赋》所产生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6.
中俄勘分西北边界与科布多西路八卡伦的两次内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乾隆二十年 ( 1755)左右 ,清政府在科布多地区设立卡伦二十三座。道光十九年 ( 1839) ,增设哈喇塔尔巴哈台卡伦。二十四卡伦分为西路八卡伦、北路十六卡伦。由于同治三年 ( 186 4)中俄勘分西北边界 ,同治七年 ( 186 8)西路八卡伦全部内迁并撤销。光绪七年 ( 1881)秋 ,始得在新界内复设。光绪九年 ( 1883)中俄勘界以后 ,其中六座卡伦再次内迁。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 ( 190 7年 2月 ) ,西路八卡伦转隶阿尔泰办事大臣  相似文献   

7.
杨代春 《船山学刊》2001,301(3):86-87
《万国公报》是美国监理会(American Southern Methodist Mission)传教士林乐知(young J·Allen)在华创办的一份刊物,1874年9月5日问世于上海。按其自身的特点及所属关系,《万国公报》可分为早期的《万国公报》和广学会时期的《万国公报》。早期的《万国公报》由林乐知负责经营,美华书馆印刷,时间自1874年9月5日至1883年7月28日,卷数自第301卷至第750卷。1883年7月28日,早期《万国公报》出至第750卷时停刊。关于早期《万国公报》停刊的原因,一种意见认为,“因为《万国公报》的出资者多为宣教士,这些报董对于《万国公报》的…  相似文献   

8.
《中文信息》2008,(1):126-126
南通博物苑是张謇于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九日(公元1905年1月14日)创建,是目前保存下来的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南通市。馆藏品有40115件,其中自然标本6126件,一级文物55件。藏品具有地方特色,如海安青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和骨角器,以及汉代的煎盐工具盘铁、1973年南通市出土的晚唐(公元827-907年)青瓷皮囊式壶(越州窑仿北方游牧民族革囊水壶形制烧造)等。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编写《中南五省图书馆馆藏稿详提要》的过程中,在广东中山图书馆发现《赴厦日记(附公文倍件)》稿本一册。时间起于光绪三十年(1904)八月初九日,记于同年十二月初六日,记录了作者奉两江总督、南洋大臣魏光素之命与西班牙驻华公使贾思理由南京前往厦门会审西班牙商人玛甘保与闽商黄子德互诉一案时经过,是有关清末厦门会审的重要资料。《赴厦日记》作者黄洁字宣廷,沈阳人,生卒年不详,时为江苏侯补道。作者首先纪叙了魏光存对他的传见,“午帅交出八月初八日外务部来电一纸,内开日斯巴尼亚(西班牙)商人玛甘保因行快亏欠银两…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展出了一批古代文书,其中有三件于阗语—汉语双语文书,严格意义上,是两件双语、一件有于阗语注音的汉文书。第一件《桑宜没欠款》,馆藏编号GXW0107,所涉及人名大多是于阗文书中常见,年代大抵形成于8世纪末的30年之间,所记事件发生在古代于阗著名的杰谢。第二件编号GXW0038者,曾定名为《汉语于阗语双语契约》,但从剩余于阗文字判断,更像是下级对上级的辩状公文。于阗语部分出现催促交纳thauna"布;絺紬"的语句,亦反映出8世纪末古代于阗社会对纺织品的强烈需求。第三件是《杰谢首领勿劳便緤布契》,馆藏编号GXW0163,此件看似双语文书,实际上是一件有于阗语注音的汉语文书,虽然残破,但具备提示作用。本文主旨,在于解析这三件文书所涵盖的语言、历史信息。基本结论:从文书所涉及的人物以及事宜而观,这三件文书应属于一个时代,甚至可能出自同一处遗址,反映了8世纪后30-20年杰谢地区的生产、生活以及居民的构成,值得结合其他文献更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这五件用直体卢文书写的犍陀罗语文书发现于克孜尔千佛洞新编号为第 2 2 1号的洞窟 ,文书的年代大致在公元 6世纪至 7世纪之交 ,内容分别涉及佛教祷告、入室抢劫、马鸣戏剧、龟兹王纪年等 ,作者转写和翻译了这批文书。  相似文献   

12.
《西藏政教始末》为九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尼玛(1883-1937,以下简称班禅大师)应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之请,于1934年3月19日前往出席总理纪念周之际在南京中央大学的演讲词。全文由其秘书长刘家驹(藏名格桑群觉,1900-1977)译出,辞极详尽。《西藏政教始末》演讲词于1934年3月23日和3月26日在《大公报》分两期刊载全文。全文内容共有13个部分。讲述班禅大师对国内政教政策的理解,以及阐释藏传佛教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宗教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传承。该文对于研究西藏政教及当时民国政府与西藏得关系,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清政府面对日益高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洪流,于一九○五年打出了“预备立宪”的招牌。但迟至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十日(1907年10月30日),清廷始下达“著各省速设谘议局谕”。然而,由于章程尚未公布,因此,应者寥寥。光绪三十四年六月十日(1908年7月8日),清政府颁发《谘议局章程》八章一一五条。并“著督抚限一年内办齐谕”。稍后,继颁“九年预  相似文献   

14.
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著的《新学伪经考》一书,一向都被认为初刊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这说法的依据,看来是来自《康南海自编年谱》。年谱《光绪十七年条》记:“七月,《新学伪经考》刻成,陈千秋、梁启超助焉。”(见《戊戌变法·四》翦伯赞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因为是康有为自己所记,真实性似无可怀疑。不仅如此,在汤志钧编著的《戊戌变法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一书中,付有《新学伪经考》影印书样,书页原文“光绪十七年秋七月,广州康氏万木草堂刊《新学伪经考》”,这就更加确凿了。  相似文献   

15.
俄藏黑水城<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为西夏文<文海宝韵>背书,共计109页,俄罗斯学者孟列夫曾将部分文书缀合复原,认为共计81件,而经孙继民先生冉研究认为这些文书的件数应为74件①.这74件文书主要集中在两宋之际,其中最早为政和八年(1118),最晚为伪齐阜昌二年(1131).值得一提的是,政和八年、伪齐阜昌二年文书均为一件,应当是偶然保存下来的.其余72件文书多集中在宣和七年(1125)、靖康元年(1126)、靖康二年(1127)、建炎元年(1127)和建炎二年四个年度,其中宣和七年文书29件,靖康元年文书9件、靖康二年文书10件,建炎元年文书12件,建炎二年12件.统计显示,宣和、靖康年号文书计48件,占文书总件数的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16.
一八七八年(清光绪四年成寅)诞生 6月27日(旧历五月二十七日),在香港出生。原籍广东省南海县棉村乡(今广州市郊区鹤洞乡)。原名谏,又名瑞谏,别署双清楼主。父亲何炳桓,出身于农民家庭,早年流落澳门,不久转到香港药材店当店员,后发展成为大地产商。有兄弟姐妹十二人,三兄弟,九姐妹,排行第九。(1) 一八八五年(光绪十年乙酉)七岁入“女书馆”读书。不久,因脚伤被迫辍学。此后,坚持在家自学,直到一八九七年。在  相似文献   

17.
海都(1235—1301)是蒙古汗国第二代大汗窝阔台的孙子。他于13世纪60年代创建的窝阔台汗国曾经长期称雄中亚,其本人也成为反叛元朝中央政府的西北各系蒙古诸王的首领。窝阔台汗国是海都依靠武力扩张建立起来的,其形成过程和察合台、钦察等汗国明显有别。察合台汗国和钦察汗国是在原来察合台、术赤的封地基础上建立的,汗国独立之前已经形成了由长王(汗)主政的、内部相对统一的家族式政治实体(即各系兀鲁思)。而窝阔台汗国则没有这种基础。窝阔台生前并没有和其他三个兄弟一样得到地域广阔的封地,成吉思汗给他的只是叶密…  相似文献   

18.
察合台和窝阔台分别为成吉思汗长委所生次子和三千。他们以成吉思汗生前所分兀鲁思(封地)为基础,在蒙古帝国分裂后形成察台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并在蒙古、中亚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史学界对家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内部研究已相当深入,但对他们之间关系的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从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开国的关系入手,探讨他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及对蒙古和中亚的影响。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虽形成于蒙古帝国逐渐分裂之后,但探讨察合台开国与窝阔台汗国的关系不应局限于蒙古帝国分裂之后,因为察合台汗国和寓阔台汗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 现在人们都已习惯把七月一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日。把七月一日作为党的诞辰纪念日,最早是毛泽东同志于一九三八年五月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来的。文中说:“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但当时是把七月一日作为象征性纪念日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具有强烈时代性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但它所采取的却影富有旧式农民运动传统的反抗斗争方式。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况,当与它的组织形式、思想意识分不开。 “义和拳”是义和团的最初组织形态。它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二月首次出现于山东冠县十八村和直隶威县沙柳寨一带,是赵三多的梅花拳队伍改名的;继而在光绪二十五年七月,由朱红灯倡立于山东恩县、平原一带。这两支组织都同乾嘉以来的义和拳有密切的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