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桃园三结义"之后,刘备带领关羽、张飞讨伐黄巾起义军,因功授安喜县尉,遭督邮挤对往代州投靠刘恢,后跟随公孙瓒起兵参加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陶恭祖三让徐州,刘备才有了个安身立命之地。其后,刘备先后投靠吕布、袁绍、曹操,依仗韬晦之计才得以逃离曹操虎口,最终投靠在刘表帐下,被安排在新野县容身。不料刘表妻弟蔡瑁想方设法陷害刘备,刘备的生存处境险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比较一下《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这三部小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书中统率群雄的几位老大——宋江、刘备、唐僧,都是平常人看来的窝囊废,没有什么人格魅力,更无一丝英雄气度。宋江以群盗之首招安拜将;刘备三分天下;唐僧取得真经,功德圆满。三个"无能"的窝囊废最终成就大业,究竟是造化厚  相似文献   

3.
<正>辛弃疾在《南乡子》一词中写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由此可以看出,在宋代,人们是把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人同等地看作英雄的。只是《三国演义》问世之后,人们就将曹操视为"奸雄",首先是其"奸",其次为其"雄",是将他作为刘备"仁君"形象的一个反衬。因此,几百年来的戏剧舞台上,曹操一直是个"白脸奸  相似文献   

4.
刘伟 《领导科学》2012,(21):54-55
年轻干部初入仕途,经验不多,基础不牢,一切都从"新"开始。这与当初的刘备如出一辙。众所周知,刘备是平民英雄。刘备创业之初可谓是一穷二白,白手起家。《资治通鉴》中记载:"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父亲去世早,母亲也非大家闺秀,虽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只是虚名,并无皇室后裔之实。一个靠"贩履"为生的家庭,能有多少基业?《三国演义》中也说,刘备的叔父刘元"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与曹操、孙权相比,刘备的江山确实  相似文献   

5.
正《三国演义》把刘备刻画成宽仁厚德的伟大形象。细读刘备的发迹过程,不难发现刘备曾遭受多次政治危机,刘备曾求兵于吕布,先后寄身于曹操、袁绍、刘表帐下,连着几次有性命之忧,但最终都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解读刘备化解危机时表现出来的政治智慧,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刻地掌握《三国演义》中刘备这一角色的人物特征,还有助于当代人汲取一定的从政经验。一、"示弱":使对手放松警惕,寻机逃脱古代社会的政治形势瞬息万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诸葛亮于隆中草庐一场戏多少年来脍炙人口。刘备求贤若渴,诸葛亮坐而待价,成为尊重人才的典范。不过,三顾茅庐其实是刘备与诸葛亮两位智者相互试探、了解的较量结果,这也许是粗心的读者想不到的。 就《三国演义》的情节安排看,刘备迫切需要一位军师。他手下有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勇将,  相似文献   

7.
十年砍柴 《领导文萃》2006,(12):130-134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虽非一人所作,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书中统帅群雄的几位老大,宋江、刘备、唐僧,都是平常人看来的窝囊废,没有什么人格魅力,更无一丝英雄气度。宋江武艺不如一寻常的地煞星,计谋不如吴用等人,而为一百单八将之首;民间奚落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一遇到危险就痛哭流涕,演一曲“悲情秀”;而唐僧呢,斗妖除魔的本事不但不济手下的三个徒儿,连胯下的白龙马都不如,身陷险境时,惟一能做的是念救苦救难观世音的名号或者叫“徒儿快来救我”。宋江以群盗之首招安拜将;刘备三分天下;唐僧取得真经,功德圆满。三个“无能…  相似文献   

8.
百家论坛     
《领导文萃》2008,(5):156-158
纠错2007年11期《领导文萃》中《"三国"阴谋文化铸就的历史悲剧》一文,第114页,第10行:诡计的诸葛亮成了铺佐刘备江山大计的羽纶圣人,其中"铺佐"应为"辅佐"。  相似文献   

9.
《隆中对》是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为其谋划的整体战略构想。当诸葛亮在隆中草堂面见三顾草庐的刘备,从当时所处的环境与条件出发,为刘备量身定做的战略构想和实施要点和盘托出,这就是诸葛亮为帮助刘备建功立业的《隆中对》。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的战略思想与我们现在企业的战略管理思想基本一致,研究《隆中对》对现在的企业进行有效的战略管理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焰 《领导文萃》2012,(18):37-38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人们提到诸葛亮,往往评价他帮刘备制定的军事战略《隆中对》是"高才天下知",《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甚至称其为"万古之人所不能及也"。不过若正视历史,可看出《隆中对》确定的目标并非三国割据,而是要一统天下,这个战略意图最终以失败告终。熟读史书的毛泽东在点评时便认为:"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刘备把军队分散在四川和荆州,犯了两线作战的大忌,这正是致败之  相似文献   

11.
<正>关于领导者对于组织的影响,秦穆公有这样的描述:"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崇怀,亦尚一人之庆。"(《尚书·秦誓》)排除掉偶然因素的干扰,针对领导者"干事就出事"或者"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现象,探索其客观的现实逻辑,是破解此类尴尬现象的基础。笔者认为,领导者"干事"即"出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决策失误,如一些领导不从实际出发,因此很可能导致一决策即失误的后果,如刘备不顾本分,越俎代庖,乱伸  相似文献   

12.
刘再复 《领导文萃》2010,(18):43-46
<正>刘备玩儒术,曹操玩法术,但三国之争最后的胜利者是玩"阴阳术"的司马懿。阴阳文化也有原形与伪形之分,中国的阴阳家在战国时期是与儒、道、法并行的一大家,《汉家·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代表人物有邹衍等。阴阳家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均受水、火、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关于"三顾茅庐"的自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还是易中天先生依据《三国志》《魏略》《九州春秋》等史书记载所推测的"先有登门自荐,后有三顾茅庐"的说法,抑或是罗贯中先生《三国演义》里关于"三顾茅庐"的详尽描述,都肯定"三顾茅庐"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实。"三顾茅庐"已被人们定义为重用人才、礼贤下士的千古经典。但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三顾茅庐"是诸葛亮为了赢得领导者信任而进行的政治生涯规划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刘备为了凸显领导艺术、集聚人才而精心准备的一场大戏。二者的博弈,才是"三顾茅庐"背后的真相。下面,笔者逐一分析之。  相似文献   

14.
<正>刘备和曹操、孙权不同。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已占据中原,孙权也拥有江东,刘备则"众寡无立锥之地"。如果不是刘备在用人方面有较好的表现,恐怕是难以成就三分基业的。可以说,刘备是以公正为先、公平为本、巧妙平衡赢得蜀汉天下的。一、知人善任,公正为先刘备深知,要想求得人才,不仅要礼贤下士,更要知人善任,把人才摆在合适的位置,让人才有归属感,唯有如此,才能招来更多的人才。这既在客观上实现了公正,也能确保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可以说,公正  相似文献   

15.
孙学敏 《领导科学论坛》2005,(3):64-64,F0003
“隆中对”亦称“草庐对”,载于《三国志&#183;诸葛亮传》。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隆中期间首次会见刘备时纵论天下大势和统一国家根本大计的一席谈话,为中国古代一篇重要历史文献,对现代领导者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张程 《领导文萃》2012,(10):37-39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46岁了,顶着"汉宜城亭侯、左将军、领豫州牧、皇叔"的头衔,一事无成。那年初冬,刘备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往隆中乡间。这一次他拜访的是一位足足比自己小20岁的年轻人。他的事业出现转机。那个年轻人叫诸葛亮。刘备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求见只有26岁、名不见经传的"一介布衣"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才华出众?  相似文献   

17.
<正>玩笑,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自古皆然、司空见惯,然而,如果处理不好,润滑剂就会变成导火索,小玩笑常常开出大问题。东汉末年,张裕在益州牧刘璋处做幕僚,其人文思敏捷,词锋健锐,但也恃才傲物,颇喜争讼。一次,刘璋会见刘备,张裕侍坐。刘备见张裕胡须茂密,就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我在涿州的时候,毛姓的人特别多,几乎将涿州内外全住满了,涿州的县令感叹说这是‘众毛绕涿居’啊!"由于"涿"和"啄"谐音,刘备借指嘴巴,所以编了这个故事笑话张裕胡须太多。张裕听后,当即也讲了  相似文献   

18.
徐焰 《领导文萃》2011,(14):38-40
刘备的形象,经小说《三国演义》的描绘变成一个谦谦君子,几乎在中国家喻户晓。他起家之举的“桃园三结义”,因反映了古代草根阶层的心理寄托,长久地为人们所崇拜。不过若仔细看看史书《三国志》及相关史籍,研究刘备如何从最底层逐步发迹,  相似文献   

19.
小幽默6则     
刘关张相面听说某地有个神算,刘关张一同前往。神算给刘备看过后说:"你白面白心。"刘备又让他给关羽看,看过后神算对关羽说:"你赤面赤心。"刘备一听,立刻抓住张飞的手说:"三阿弟险矣,不相也罢!"  相似文献   

20.
<正>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曾说:"人生最大的错误,往往就是由侥幸引诱我们犯下的,当我们犯下不可饶恕无从宽释的错误之后,侥幸隐匿得无影无踪。"此话鞭辟入里,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存在侥幸心理的动机,可用三个关键词解读:投机心理、获得利益、躲避不幸。古往今来,不乏因心存侥幸而犯错误、栽跟头的人。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里有一则"刘备招亲"的故事。说的是东汉末年,周瑜为助孙权取回荆州,图谋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