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明贵 《决策探索》2007,(24):63-64
一、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结构 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结构,制约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从根本上阻碍劳务经济的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发展中国家传统部门(如农业)比重过大、现代经济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差距明显的一种状态,是发展经济学对区域经济内部城市与乡村之间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上所呈现的二重性质的称谓.  相似文献   

2.
熊甜 《决策与信息》2011,(2):174-174
城乡结合部是兼具城市和乡村地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城市化过程是城乡结合部产生、维持和变化的根本原因。城乡结合部土地的合理利用是实现城市和农村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和重要途径,符合城市化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就近城镇化是新常态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理性选择,是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重要举措。其具有三大典型意义: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扭转经济下行趋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治愈"城市病"和"农村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针对当前四个突出问题:市民化进程滞后;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城镇综合承载力不足和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建议采取五大对策:规划三级平台,完善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系;就近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互促共进;强化产业支撑,积极促进稳定就业;完善公共产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体制机制,破除农民就近城镇化障碍等。  相似文献   

4.
单丽 《经营管理者》2014,(18):171-17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方针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完全融合在一起,并实现资源共享和经济、社会、文化的相互协调的发展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因此,本文对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晓光 《决策》2009,(7):I0014-I0016
城乡一体化不是以延缓城市的发展来迁就乡村,不是“削肥补瘦”,而是以城带乡,以城促乡,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做强做大县域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市吃县”还是“市带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金成 《决策》2004,(7):8-9
以城市为中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把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人为割裂开来,不仅会强化城乡二元结构,而且会极大地影响县城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决策》2023,(7):32-35
<正>皖南地区县域综合实力相对较强,皖北地区相对较弱,皖中合肥县域综合实力相比较为突出。县域一头连接城市,一头服务乡村,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县域经济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发展起点上,准确把握县域发展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8.
那些话     
实现城乡利益和谐,不是简单的城市向乡村利益让渡,而是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城乡关系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城乡融合协同治理主要面临城乡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城乡产业融合度较低、城乡居民差距明显等挑战。为此,应统一规划城市乡村,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城乡产业融合速度;推进配套制度改革,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市场营销模式创新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种创新涉及营销理念、策略、方法和手段的全面更新,旨在更有效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创新的核心在于创造性地解决市场问题,通过非传统方式吸引和维持客户,同时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市场营销模式创新通过推广乡村产品、扩大市场影响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方式发挥作用。文章提出的数字营销、绿色生态营销、跨界合作和多元化营销等策略可以用于解决传统乡村振兴模式中的营销渠道缺乏、环境保护挑战和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这些策略不仅提高了乡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加强与城市市场的联系,通过建立城乡互动平台和开展合作项目,进一步促进乡村产品进入城市市场,实现城乡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策划人语】黄陂是武汉市的新城区,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他们把握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机遇,立足“四化同步”发展,谋划空间布局、培植产业支撑、发展新型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开辟了强农、富农、美农的广阔途径,“三农”综合考评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十强,助推区域综合经济连续年多年保持在全省十强前列。  相似文献   

12.
城乡关系一直是各国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关系.本文主要对城乡关系理论演变的历史进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综述,认为城乡关系理论的演变遵循着“城市出现—城市偏向—乡村偏向—城乡一体”的基本脉络轨迹,并在此基础上对城乡发展提出了研究展望.研究认为,“城市包容乡村发展”应是城乡关系理论演变的未来走向,应在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支撑下,通过对城乡弱势群体的补益和赋权,最终实现“双向”、“多元”、“多中心”的城乡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中国转型的乡村变迁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近百年结构转变及其由此带来的人地关系与乡村制度变革,得出中国已经从以农为本、以土为生、以村而治、根植于土的"乡土中国",进入乡土变故土、告别过密化农业、乡村变故乡、城乡互动的"城乡中国"。在城乡中国阶段,一方面是农民的高度异质化及其与乡村的经济社会关系发生分野,农二代引发代际革命,农业走向劳动集约和多功能化;另一方面是要素在城乡间配置活跃,城乡分工与融合增强,乡村在分化的同时也迈向业态、产业、功能多样化。在历史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城乡中国"有必要成为理解转型中国结构形态的一个重要范式,任何基于"乡土中国"或"城市中国"的公共政策都不利于中国完成伟大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正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城市与乡村相互融合形成一体的过程[1]。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不利于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严重影响我国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如何有效实现城乡一体化,信息化是不竭动力,本论文正是从这一角度着手,系统全面地研究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笔者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城市化对社会最终消费的影响,发现城市化能够促进最终消费的增长。而城乡收入分配结构能够调节这种促进作用的强度,城乡收入越平等,城市化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越大。由此可知,要想促进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就要大力推进城市化,并注重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6.
汪亚楠  徐枫  叶欣 《管理评论》2021,33(11):135-144
数字乡村建设为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和优化农村消费结构开辟了新思路.本文使用我国200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我国农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本文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该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和区域性差异.从消费结构上看,数字乡村建设对发展型农村消费的促进效应最强,对生存型农村消费的促进效应最弱.从区域分布上看,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消费升级的促进效应不受区域特征和粮食产销特征的干扰.从动态演化规律上看,随着分位数的不断增加,数字乡村建设对三种农村消费类型的促进效应均表现出递减趋势.在多次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的研究结论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已成为城乡发展中的一个特殊区域。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社会形态具有城市和农村所不同的特点——既不同于现代意义的城市,也不同于完全意义上的农村,城乡各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极易在这一区域显现。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城乡结合部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探讨城乡结合部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分析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乡村旅游逐渐兴盛和发展。作为新兴的第三产业,其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组,有利于解决"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乡村旅游品质的高低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快慢,高品质的乡村旅游是主城郊经济发展的基本。因此要采取各项措施提高乡村旅游的质量和品质,继而促进经济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城市占我国城市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是以消费自然资源得以生存发展的特殊区域类型,资源指向性明显。目前,这类城市面临产业、产品结构单一,后续产业与多元经济脆弱,资源渐于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实证检验与经验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从西方传统消费理论不能充分解释我国经济转型期居民消费行为的现实出发 ,阐释了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内涵 ,运用1978~2000年的年度数据 ,采用可变参数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程度进行了检验 ,论证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在经济转型期所表现出来的过度敏感性特征 ,指出为使我国拉动需求的政策更加有效 ,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矫正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 ,以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